蒙古國效仿瑞士當永久中立國,至今已9年卻沒成功,中俄啥態度?

新新愣是 2024-05-08 05:21:40

2015年,時任蒙古國總統的額勒貝格道爾吉提出了一個重大的戰略設想,即試圖推動蒙古國效仿瑞士保持“中立”。

對于額勒貝格道爾吉的想法,得到了蒙古國一衆高官的支持,但時隔9年過去了,蒙古國至今卻依舊沒有達成這個目標。

目前全球公認的“中立國”總共有7個,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瑞士,可跟瑞士不同的是,蒙古國要想達成永久中立國的目標,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尤其是蒙古國的地理位置,使其必須考慮中俄兩國的態度。

那麽蒙古國花費了9年時間,爲何依然未能完成中立國的目標?而對于蒙古國的這一想法,中俄兩國又是什麽態度?

“夾縫”中的蒙古國

曾有人調侃道:被中俄兩個大國夾在中間的蒙古國,堪稱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可實際上,也正是這一特殊地理位置,給蒙古國帶來了不少的發展束縛。

蒙古國本是屬于中國的領域,可由于晚清的懦弱,再加上民國時期的混亂,導致蒙古國得以完成獨立。

可獨立之後的蒙古國,卻並未迎來盼望的好日子。

蒙古國能夠獨立,當年的沙俄才是最大的始作俑者,可獨立之後,蒙古國卻無奈淪爲了蘇聯手中的棋子,在上世紀中蘇關系僵持階段,蘇聯更是公然派遣軍隊進入蒙古國。

可是隨著蘇聯的轟然倒塌,雖然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遺産,但是跟鼎盛時期的蘇聯相比,俄羅斯的實力已大打折扣,再加上新中國的快速崛起,讓蒙古國迫切希望擺脫俄羅斯的影響。

而蒙古國之所以提出“中立”的想法,其目的就是爲了能在中俄兩個大國之間保持巧妙的平衡,不偏不倚,兩不得罪。

一個是有著強大軍工底蘊的俄羅斯,一個是有著千年曆史,並且在快速崛起的中國,處于“夾縫”中的蒙古國爲了求生,也從未放棄和美國的聯絡。

而對于蒙古國這顆楔在中俄之間的釘子,美國自然也不會輕易放棄,只不過自始至終,蒙古國都非常克制,跟美國的關系也不敢走的太近,因爲蒙古國也很清楚,遠水解不了近渴。

其實蒙古國是否能夠成爲“中立”國家,美國的態度並不重要,最關鍵就在于中俄兩個國家是否同意。

那麽,我國和俄羅斯對于蒙古國“中立”是何態度呢?

蒙古國的“中立”道路

今年3月底,上任只有1個多月的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突然訪問蒙古國,對此,蒙古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公開表示,美國希望能在蒙古建設軍事基地。

不過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蒙古國不僅拒絕了美國的想法,而且還公開表示:蒙古國憲法不會允許任何其他國家在其境內建立軍事基地,且美西方針對蒙古的“夥伴遊戲”也是不可行的。

其實蒙古國也非常清楚,不管蒙古國和美國進行何種經濟以及外交往來,中俄兩國都不會插手,可一旦蒙古國允許美國在其境內建立軍事基地,那將直接威脅到中俄兩國的安全,這是中俄兩國絕不可能答應的事。

而爲了能夠獲得更長足的發展,蒙古國近年來也一直在努力加深和中俄雙方的關系,甚至主動擔負起了中俄能源運輸“中轉站”的作用。

其實只要蒙古國能夠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觸碰中俄兩國的底線,只要中俄兩個國家和平共處,蒙古國也必將能從中分一杯羹。

其實對于蒙古國“中立”的想法,中俄兩國並沒有反對的理由,畢竟選擇中立之後,就意味著蒙古國不會參加國際上任何站隊行爲,這對中俄乃至整個亞洲穩定都是好事。

可是一個國家想要“中立”,並不只是提出一個想法就可以,而是還要滿足一系列的條件。

瑞士之所以能夠“中立”,一是瑞士國內經濟十分發達,國家十分富裕,有中立的資本;二是瑞士實行“全民皆兵”,而且瑞士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觑。

而蒙古的礦産資源雖然不少,但國內經濟十分落後,主要還是靠著畜牧業和變賣礦産,這對于蒙古國的未來來說,幾乎沒有任何發展潛力。

歸根到底,蒙古國沒有“中立”的實力,所謂的效仿瑞士進行中立也只是“空中樓閣”,不如找准自己的定位,好好經營中俄兩國的關系,這才是正事。

參考資料:

新華網:謀求永久中立 蒙古國擬變身“亞洲瑞士”;2015年10月17日

1 阅读:189

新新愣是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