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仙:北宋茶樓夥計偶遇呂洞賓,後苦尋偶像十三年

野狐奇談 2024-03-19 23:52:02

唐人呂洞賓得道後,仍喜遊戲人間,曆代有關他的傳說不絕于耳,尤其在宋時,呂洞賓的轶事更是俯拾皆是,堪稱最有人氣的道教神仙。

而當時有位呂洞賓的鐵杆粉絲,竟在茶樓偶遇這位傳說中的偶像,匆匆一別後,從此開始了長達十三年的漫漫追星路,直至生命的盡頭,他自己也成爲了傳說。

一:特別的客人

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京城開封府,茶樓夥計郭上竈強忍著激動,有意無意打量著樓梯口的動靜。    

今天一開門,店裏就來了位特別的客人。

此人青巾布袍,一副落拓文士打扮,卻長得形貌瑰偉,顧盼之間神彩凜然,徑直去到二樓雅座,自顧在那品茗啜茶。

前後招待的郭上竈忍不住偷偷打量,那人似乎有所察覺,也屢次對自己注目。偶一對視,但覺對方雙目開阖如電,仿佛能將自己五髒六腑都能扒開洞徹一般,看得他汗毛倒豎,趕緊躲到樓下,這才長舒了口氣。

回想方才的畫面,郭上竈突然如遭雷擊。尤其是方才他匆匆逃離時,無意間瞥見方才那位客人寬大袖袍中似乎有寒光閃爍,像是藏著一把利劍!

朝遊東海暮蒼梧,袖裏青蛇膽氣粗,

三過嶽陽人未識,朗吟飛過洞庭湖。

他喃喃念叨著這首傳說中呂洞賓的詩詞,心中有一個不可思議的猜測:莫非,此人就是遊戲人間的呂先生!

他越想越是笃定,除了這位純陽真仙,人世間還有誰有這般風采?巨大的驚喜幾乎要將他淹沒,得遇真仙當面,這可是幾輩子都盼不來的莫大機緣!

雖然自己只是個淪落市井,給人端茶遞水、洗碗刷盆的跑堂夥計,可我也是條有夢想的鹹魚!

他平日最喜聽人講神仙故事,而呂洞賓就是他的畢生偶像,不知道多少個不眠的夜晚,都曾幻想有朝一日,也能成爲那超脫凡俗的存在,而如今偶像就在眼前,怎不令他激動萬分?

二:先受我一劍

終于,樓上那位呂先生下樓離開,郭上竈毫不猶豫跟了出去。掌櫃的早就看他今天有點不對勁,如今更是膽上長毛了似的,竟然敢曠工開溜?!

可任掌櫃的如何大聲呼喝,郭上竈也只是充耳未聞。氣得掌櫃的吹胡子瞪眼,將手中算盤重重往桌子上一砸,恨恨道:“這個月工錢就別想要了!”

呂先生行走間似緩實快,衣襟輕擺已快到了街尾。郭上竈顧不得旁人異樣眼光,瘋了似地發足狂奔才堪堪追上。

他喘著粗氣,一把跪倒在那人面前,大聲道:“今日得際遇先生,願爲仆厮效犬馬之勞!”

那人看也沒看他一眼,繞過他就繼續飄然東去。郭上竈一咬牙,緊緊尾隨其後跟了上去。    

不覺到了一處寂寥無人的所在,那人這才站定回首道:“你真想給我爲奴爲仆?”

郭上竈一喜,趕緊連連點頭,賭咒發誓,恨不得把心掏出來給人看。那人這才冷冷一笑道:“那便先受我一劍!”

郭上竈聽了一愣,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就見眼前寒光亮起,隨即就覺脖子上寒氣逼人,渾身汗毛倒豎,全身血液幾乎都要凝固。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郭上竈又如何控制得住內心的恐懼?他本能地閉上了眼睛,嚇得“啊”的慘叫呼號。

待他再睜開眼睛時,還好還好,頭顱還在,可呂先生早已不見了蹤影。

三:奇怪的乞丐

郭上竈這才驚覺,自己全身都已被冷汗濕透,還沒等他緩過神來,不遠處跑來一隊官兵,領頭人厲聲喝道:“大膽!竟敢私闖糧倉重地!”

說罷,不由分說就將他五花大綁起來,押送著去見上官。原來,郭上竈跟著那位呂先生,不知不覺竟然來到了京城百萬倉中。

北宋都城開封,乃帝國的心髒,重兵拱衛之地,居民超百萬,糧食的供應自然是重中之重。而當時在開封就設有二十多座巨型糧倉,統稱在京諸倉。

其中尤以汴河附近設置的船般倉最爲重要,這裏每年要受納約六百萬石經汴河運至京師的江淮漕糧。因存儲糧食巨大,京城百姓又習慣稱其爲百萬倉。

這種糧倉承擔著糧食征調、儲備,甚至有時還擔綱軍糧供應,備荒救災,平准糧價等重要功能,因此自然是京師重地,曆來守備森嚴,也不知道他跟著呂先生是如何如入無人之境的。

郭上竈嚇得渾身發抖,私闖這等重地,可是掉腦袋的罪過呀,當即不敢有絲毫隱瞞,哆哆嗦嗦將今日發生的事和盤托出。

糧倉值守官員姓趙,長得心寬體胖,富態可掬,雖已近花甲之年,看著卻顯面善可親。

果然,在聽完郭上竈猶如夢呓般的奇遇後,趙大人呵呵一笑,對諸人道:“不過是個入戲太深的妄人,無需太過計較。”說罷,讓人將他拖下去打個二三十大板扔出去了事。

工作也丟了,流落街頭的郭上竈,拖著滿身傷痛,卻沒有半分難過之色,只是滿懷遺憾:此前那一劍,必然是祖師在考驗我的道心呀!可惜可惜,如果讓我再來一次……

從此,京城裏多了一個衣衫褴褛、神神叨叨的乞丐。他餓了撿點剩飯剩菜,渴了喝點汙水河水,專門滿城晃悠,將那開封城裏裏外外翻了個遍,幽僻之所無所不至。

如果有見到一些青巾布袍打扮的文士,他必定要沖到跟前,小心翼翼,盯著人家熟視良久,這才搖頭歎氣離開。

有人問他,這是鬧哪樣,郭上竈看似回答,更像是喃喃自語:“我尋先生。”

聽者無不搖頭,這是聽神仙故事聽傻了的。別人聽聽也就算了,滿世界只有他一個當真了。

如此過了十幾年,突然有一天,京城裏再也沒有人見過他。或許,這個冬天有點冷,被大雪凍死在哪個旮沓地方了吧。    

四:磁州遇故人

宋仁宗天聖末年(1032年),河朔磁州(今河北邯鄲市磁縣一帶),著名的磁州窯就創燒于此,與南方瓷器重鎮景德鎮並稱“南景北磁”。

當年百萬倉中的值守官員趙大人早已退休致仕,憑著糧倉肥缺的油水,回到河北老家安度晚年。他在磁州鄉下營造了處豪華別墅,平日種種花、釣釣魚,日子過得優哉遊哉。

某日,趙大人吃過早飯,剛出門要遛個彎,忽然走過來個破衣缊袍的乞丐,對他再拜稽首道:“趙大人,好久不見了,不知是否還記得小人?我乃郭上竈。”

趙大人一愣,只覺得這名字聽得耳熟,尋思良久後,終于想起當年那個不知死活擅闖糧倉的跑堂夥計,不虞一晃十三年過去了,竟然還能再遇故人。    

不過,他怎麽會來找我?

若說報仇,當年自己可是格外開恩,只是讓人打了他一頓板子,算是救了他一條小命。若說報恩,看他如今這副樣子,又拿什麽來回報呢?

趙大人滿心錯愕與不解,嘴上卻是打趣道:“不知道你後面見到呂先生了嗎?”

郭上竈面露失落之色道:“後面我離開京師,周遍天下,終究還是沒有再見到呂先生。”

隨即他又歎了口氣道:“如今因爲我大數將近,正好附近有你這位京師故人,所以前來求一副小棺材,能夠遮掩下遺骸,免得我曝屍荒野。”

趙大人聽了更是愕然,拜托,大家又不熟好不好,他當即笑道:“不曾想你還有這等修行,能夠預知自己壽數,那我倒想聽聽是哪天?”

郭上竈神色自若,不以爲意,卻又異常笃定道:“就在明日午時。”

趙大人道:“好,若果真如此,當爲你買棺將你好生安葬!”

郭上竈面露喜色,隨即又認真細細交待道:“棺材頭部麻煩再給我鑽一個小孔,然後將一根竹竿,通其關節,插在小孔中,能讓我得以在裏面通氣。”

趙大人心道,要求還挺多,搞得好像真的一樣,追了呂洞賓十幾年的粉,真當自己也成高人了?因此他只是嘴上唯唯應諾,內心卻大不以爲然。

五:失蹤的屍骸

到了第二日午時,郭上竈就在趙家旁邊河中汲水沐浴,隨即臥在一棵槐樹下,好像睡著了一樣。

趙家有幾個小厮仆役本來在旁邊看熱鬧,眼瞅著郭上竈許久都紋絲不動,當即上前一探,果然沒有了氣息,竟然真的就這麽死了,大驚之下趕緊去報告主人。

趙大人出來後見狀也大吃一驚,當即依言爲他買棺收斂。

可惜河北一帶也不産竹子,只能取了把舊傘的傘柄,將裏面關節打通,隨即插在棺材頭部,將其埋在河岸旁邊。

趙大人又擔心這倉促埋的地方被野狐野狗刨了,索性好人做到底,讓人在其葬地上堆滿荊堆滿,再累上重重石塊加固,這才放心。    

當年秋天,天降大雨,河水泛岸,好幾天才退下去。趙大人惦記著這位奇人棺材恐怕被水漂走,因此拄著拐杖親自去探視。

果然,四面土石都被沖走,棺材已經露了出來了被水泡得有點發黴,幸好還算完整。他讓人將棺材扒拉出來,准備找塊高地,買副新棺材將其重新安葬。

結果,下人撬開棺材蓋後,不由齊聲驚呼道:“裏面什麽都沒有了!”

趙大人聞言趕緊上前查看,只見棺材底下,當時收斂郭上竈時墊的敗絮草杆,甚至他穿的舊衣服都在,可唯獨不見他的屍骨。

趙大人怕自己眼花,又忍不住用拐杖在棺材裏四處探了探,還是什麽都沒有,郭上竈的屍骨就這麽無影無蹤的消失了!    

趙大人愕然良久,莫非,這位郭上竈,在尋找呂先生的十幾年中,真的別有機遇,又或者福至心靈,幡然頓悟,走上了真正的修行之路,而如今業已屍解成仙了?

如果你喜歡古代志怪故事,敬請關注:野狐奇談。

1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