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粗的人別煩惱!研究發現:大腿粗才是“寶藏身材”,更長壽!

半島晨報 2024-03-25 18:49:52

有些人明明不胖,但就是大腿粗,常常羨慕別人擁有又細又長的腿。盡管嘗試了各種減肥方法,其他地方都瘦了,但大腿卻沒瘦,讓人非常苦惱,甚至因此産生了自卑情緒。

然而,實際上完全沒有必要。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大腿粗才是“寶藏身材”,對身體來說腿粗反而是一件好事,或是長壽候選人!

腿粗的人或是長壽候選人

2021年,一項發表在《臨床實踐中的營養》的研究就發現,大腿圍最粗的人(腿圍超過56.7厘米)相較于大腿圍最細的人(腿圍不到48.1厘米)來說,染色體的端粒更長,那麽人就會更長壽。研究還發現,大腿粗的人群,全因死亡率比大腿細的人低了43%。①

2020年《英國醫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也顯示:大腿腿圍每增加5厘米,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8%相關。②

簡而言之,大腿越粗全因死亡率越低,長壽的可能性就越大,妥妥的長壽候選人!

多個研究發現:腿粗才是“寶藏身材”

1. 腿粗的人,高血壓風險低

腿粗的人,血壓更低,心髒病風險也更低。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內分泌聯系》期刊上發表研究顯示:在超重和肥胖的中國男性和女性中,大腿的周長與血壓高低有關。簡而言之,大腿越粗,肥胖症患者的高血壓和心髒病風險就越低。

其中,男性的腿圍大于55厘米,而女性大于54厘米,在這個範圍內,腿的粗細與高血壓患病率之間的關系十分顯著。相反,當女性腿圍小于50厘米,以及男性腿圍小于51厘米時,血壓更容易升高。③

2. 腿粗的人,身體代謝更好

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還發現:大腿圍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胰島素呈正相關,與空腹血糖和總膽固醇呈負相關,這些指標與更好的代謝健康有關。

研究人員表示,腿部脂肪可能更有益于代謝健康,最可能的原因是大腿肌肉和脂肪沉積在皮膚下,能分泌出各種有益物質,從而將血壓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③

3. 腿粗的人,糖尿病風險低

2017年《自然遺傳》期刊上發表的一項我國9000多人的調查顯示,大腿的粗細與高血壓患病率之間存在顯著關聯,大腿脂肪比例較高者更不容易患上高血壓。

尤其是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這種關聯尤爲明顯:男性腿圍大于55厘米、女性腿圍大于54厘米,更不容易患上高血壓;而當男性腿圍小于51厘米、女性腿圍小于50厘米時,血壓則更容易升高。④

4. 腿粗的人,心衰的風險低

大腿粗肌肉力量大,對于保護心髒十分有益。2023年發表在《歐洲預防心髒病學雜志》的一項研究顯示,大腿肌肉力量越大,心衰風險越低。特別是對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心髒的冠狀動脈並不健康,存在動脈硬化或者斑塊等。⑤

50歲後尤其要重視腿部肌肉

隨著年紀增長,擁有一個有力的大腿並非易事。2012年刊發的《肌肉衰減綜合征的研究進展》一文提到:30歲後,肌肉每年流失1%~5%。60歲後,每年肌力下降3%~5%⑥。所以,年過50歲後尤其要關注腿部肌肉健康,爲60歲後打下基礎。

一、適當加強腿部肌肉鍛煉

經常進行運動,可以持續地保持腿部肌肉的力量,延緩肌肉及其骨量的丟失,改善心肺和血管功能。四川省人民醫院急救中心主任醫師江華2017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對于預防肌肉減少症而言,要做到這三點:⑦

1. 適當增加肌肉重量的力量訓練(也稱抗阻運動,如使用杠鈴、啞鈴等器械針對胸、肩、背、腿等大肌肉群的各種訓練);

2. 改善肌肉質量、提高柔韌性和平衡性的各種訓練(如各種墊上運動);

3. 提高體能、改善心肺功能的有氧運動(最爲人熟知的就是慢跑或較長距離的快走)。

二、平時多吃些優質蛋白質

老年人應該更重視蛋白質的補充。江華醫生表示,有研究發現50歲以上的人群中,有1/3左右的人,蛋白質攝入量達不到膳食營養指南推薦標准。蛋白質是肌肉合成最重要的原料之一,要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類食物的攝入。⑦

動物性食物蛋白質的含量和質量都高于植物性食物,老年人可適當增加奶、蛋、瘦肉、禽類、魚蝦和大豆制品攝入,保證足夠主食、蔬菜水果,以達到平衡膳食要求。

另外,多吃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類胡蘿蔔素、硒、鋅、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猕猴桃、菠菜、胡蘿蔔等,也利于預防肌肉衰減。

三、50歲後要避免久坐久躺

腿部肌肉力量才能保持無論年輕人還是老人,只要2周不動,腿部肌肉力量就會削弱約三分之一。

2015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研究者刊發在《康複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將參試者一條腿用腿部固定器綁定,保持不動2周後,年輕人腿部肌肉平均減少485克,老年人腿部肌肉平均減少250克。研究者表示,這意味著年輕人肌肉力量降低了1/3,其腿部肌肉力量衰退程度相當于衰老40至50年。老年人肌肉力量大約降低了1/4。⑧

同樣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老年人,尤其是那些經常從事“抗阻訓練”的老年人較久坐活動量少的老年人有著更爲健康的骨骼肌。

本文綜合自:①Fernandes DPS, Juvanhol LL, Lozano M, Ribeiro AQ. Calf circumference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older adults: An approach with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Nutr Clin Pract. 2022 Oct;37(5):1190-1198. doi: 10.1002/ncp.10780. Epub 2021 Oct 14. PMID: 34648208.

②Central fatness and risk of all cause mortality: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72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③Large thigh circumferenc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blood pressure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individuals:a community-based study

④Lotta LA, Gulati P, Day FR, et al. Integrative genomic analysis implicates limited peripheral adipose storage capacit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uman insulin resistance. Nat Genet. 2017;49(1):17-26. doi:10.1038/ng.3714

⑤Leg strength and incidence of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Eur J Prev Cardiol, 27 December 2023.https://doi.org/10.1093/eurjpc/zwad406

⑥徐國會,鄭潔皎,董璐. 肌肉衰減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 國際老年醫學雜志, 2012, 33(1):11-14.

⑦2017-05-09健康時報《讓肌肉老得慢一點》

⑧兩周不動,肌肉就會失去近三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科普版),2015(08):9.

來源:健康時報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