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酷《新生》3集上頭,白夜劇場把懸疑劇推進“nextlevel”

文娛八卦官 2024-05-08 17:43:40

撰 文丨陳   桐

編 輯丨美   圻

文娛價值官解讀:

ID:wenyujiazhiguan

5月6日,優酷白夜劇場第二部作品《新生》接力播出,開篇羅生門式的敘事方式,讓劇集吊足了觀衆胃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而真相則隱藏在這些交錯的線索之中。背負著各種秘密的費可突然人間蒸發,一場神秘的“追思會”卻讓他的五重身份浮出水面。五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一起追溯過去,他們驚悚地發現,自己認識的費可竟然有著截然不同的身份。金融高手、總裁嶽父、富家妻子、初戀女友、記者同學,都逃不過他的千層“套路”。當回憶與現實交織在一起,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實逐漸揭開了真相……

4月27日,《微暗之火》打響白夜劇場的第一槍,此次白夜劇場的第二部劇集《新生》,以精巧的故事、對人性的挖掘和展示又讓人眼前一亮,開播後口碑和熱度快速飙升中,掀起今年白夜劇場的第二輪追劇小高潮。

從打響前哨戰的這兩部作品可以看出,白夜劇場正在懸疑賽道上尋找創新的抓手:不再固執于造懸念吊胃口,而是將故事的起因、動機等要素藏在現實生活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中。《微暗之火》《新生》裏,都有藝術和現實的博弈、悲與喜的拉扯、善與惡的紛爭。追完這兩部劇的觀衆發現,“新社會派”讓人對懸疑劇的情緒需求在“迫切揭秘”與“慢慢感受”之間找到平衡,帶來了更微妙的追劇體驗。

向前一步的“新社會派”

懸疑作品最強的戲劇張力,往往是在懸疑的大框架下對社會進行足夠有力的深描,在對現實生活的關照中激發觀衆心中的強共鳴。

不過,通常來說,懸疑故事因爲涉及到罪案,距離我們的現實生活總有一定的隔閡,比如警匪故事、連環殺人案、N年追凶,它要制造懸疑感和強刺激,就必須有戲劇性,這倒不一定就與現實性互斥,但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漂浮感。

令人欣喜的是,優酷白夜劇場並未拘泥于凶殺破案的傳統邏輯,而是將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一面,以及人性中複雜的一面都融合到了一起,由此構成了一環扣一環的緊張情節,讓社會派懸疑對現實的關照有了更多切面,更注重生活的烈度和命運的廣度。

以男主費可線下追思會爲契機,《新生》徐徐展開一幅光怪陸離的都市圖像。互不相識的五人被鎖在沒有信號的地下室,被要求講述他們是如何認識費可的,爲了走出去,大家只能從各自視角一個個交代和他的過往故事。隨著回憶慢慢展開,五人跨時空切視角複盤下的“費可”,竟然是手握多個賬號,擁有五個不同人設的“時間管理大師”。

第一個回憶的礦老板陳樹發講述的是一個步步是坑的投資詐騙故事,已經失去母親的陳佳佳,父親陳樹發專制而刻板,甚至只以資産狀況衡量未來的女婿,霸道得令女兒窒息。這樣缺愛環境下成長的千金小姐,怎麽能抵擋住一個顔值、財力、學識、地位都屬“上品”的男生猛烈追求?

通過一屋多用、僞造身份、假意買房等一系列操作,費可成功消除了老丈人一環接一環的疑慮,和陳佳佳攜手步入婚姻殿堂後做局套了老丈人四千萬,轉眼卻突然人間蒸發,前面的種種溫情只是持續投餵給陳佳佳的毒品和誘餌。當事人一步步墜入騙子並不完美的陷阱,在旁觀者看來可能有點不可思議,但現實中這樣花束般的殺豬盤並不少見。一個人的欲望被激發起來或者軟肋被人死死拿住後,很容易迷失在漩渦之中。

在和陳佳佳交往的同時,費可還跟張萱、蘇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費可跟張萱談戀愛時的騙術跟對付陳佳佳不一樣,通過持續不斷的pua打擊,最終讓天真無知的張萱爲愛而選擇改變自己。但面對女強人蘇倩時,他聰明地選擇了迂回手段,化身爲暖心小奶狗,很快又把她哄騙到手。

無論是投資詐騙、金融詐騙,還是婚戀交友詐騙、利用女性善良的情感pua詐騙,把這些經曆合並起來,形成一群受害者的交集故事,穿針引線,也構成了《新生》更爲密集和細致的現實性。

比起多數懸疑劇要觀衆不停猜測真凶是誰的出發點不同,《新生》更希望通過不厭其煩地拆解現實騙局,去呈現“騙局受害者”的人性弱點。于是,故事每推進一步,震撼就加深一分,讓觀衆沉浸式體驗了一把上當受騙的沉痛後果。這樣的視角不僅是懸疑劇之前少有的涉獵之所,也使得懸疑劇拓寬了視野,有了更堅實的落地基點。

真正打動人的,一定是“人”的故事

與大部分的懸疑劇“爲爽而爽”相比,《新生》有很多人性的“彈性”和“灰度”,這一點,是懸疑劇裏最難能可貴的。

雖然社會派一直強調關涉人性的刻畫,但過往一些劇裏角色的各種奇詭行爲只是單純爲懸疑氛圍服務,並不是由角色內在性格所驅動引發的,自然無法讓人信服。各懷鬼胎、滿是心眼、全員惡人,卻邏輯不通難以自洽,絲毫沒有體現人物弧光的構思。

《新生》並沒有像傳統懸疑劇以“命案推理”爲核心,而是以詐騙爲觸發點,展現了相關人物人生軌迹的轉折與交融,雖然用了懸疑的套子,內裏卻是對人性的解剖。

說實話,看《新生》之前我對詐騙事件還不太關心,或者說,對自己的自控力有信心,自認不會給詐騙分子可乘之機。但追完前幾集,我産生了後怕,在角色們身上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欲望和弱點:想發財、想刺激、想光鮮亮麗、想不勞而獲天上掉餡餅……哪怕一丁點貪念和脆弱,被騙子捕捉到,就可能招致禍端。

劇中,費可對五個人“各個擊破”其實是對人性弱點的無盡利用。選中“獵物”後,他總會千方百計尋找他們身上的灰度,發掘讓他們一敗塗地的弱點。比如,陳樹發如果自己沒有心生貪念,也不會著了費可的道兒。陳佳佳如果不是長期被窒息的父愛所掌控,也不可能輕易陷入費可的溫柔鄉。

在金融詐騙案中,面對職場和社會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程浩,費可先偶遇再拿捏,又借突發事件開始借住,通過創造價值成爲這個家裏不可或缺的人,將程浩拿捏得死死的。其實站在觀衆的角度看,也不能怪程浩,誰能拒絕一個家務全包、情緒價值滿分的人呢。費可,精准命中了程浩這種有錢且孤獨的商務人士的心靈痛點。

程浩對勤奮上進的小師弟一路提攜,不料卻引狼入室,步入對方精心設計的圈套。他的逐漸墮落,是從嘗到幫費可賺小錢的甜頭開始的,借用他人的“馬甲”就可以通過內幕消息賺到快錢的刺激讓人欲罷不能,直至最後以身試法並押上全部身家。現實中的大多數情況是,當你盤算著鑽空子賺快錢的時候,往往陷阱已經近在咫尺。

費可用謊言和細節鍛造出一把閃著寒光的利劍,撕開了人性弱點的遮羞布。《新生》中不僅有人性剖析的衆生簿,也在人心深處激起萬千共鳴。在微博、抖音、小紅書等平台,有關《新生》的相關內容在劇集開播後迅速增加,用戶們以這部劇爲鏈接,熱烈討論有關婚姻、情感、財富、人性的複雜和反轉等相關話題。

把白夜劇場兩部作品放到一起看,你也會發現它們共享的那種創作脈絡:懸疑是外層的工具,負責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底層的現實性才是打動我們、營造共鳴,把作爲觀衆的我們,真正與劇中人牽連在一起、與他們共情的黏合劑。

白夜劇場:故事向下紮根、精神向上生長

正因爲在關照現實和挖掘人性上走得更遠,《新生》以及背後的白夜劇場不再一味追求情節的曲折離奇,故事的發源地也不局限于慘烈驚險的刑事案件現場。它試圖跳出對于“爆元素”的執念,認真去還原社會及人性的浮世繪,做能引起觀衆情感起伏和共鳴的探索。

《微暗之火》《新生》都是非常家庭化的場景和社會化的故事,但也足以成爲懸疑故事生發的土壤。向生活要素材,讓類型範式和現實生活無縫對接,白夜劇場拉近了和每個人的距離。

在這裏,有被親密關系困住的普通人,有受騙的父親、痛苦的母親、飽受創傷的小鎮女性、從懵懂到領悟真正愛情的熱忱青年,更有對具有現實意義的女性議題和公共議題的探討、有能夠觸達所有觀衆的愛與痛、悲與喜的共振和回響。

雖然目前只播出了兩部作品,但白夜劇場內容譜系的生長過程以及獨特氣質已經有迹可循。如果說過去懸疑劇的每次破圈都得益于單部作品對題材邊界的勇敢沖擊,具有偶然性和風險性。那麽,探討更深刻的社會議題、诠釋更深邃的人性關照,源源不斷輸出更具深度和溫度的好作品,則成爲白夜劇場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關鍵。

故事向下紮根、精神向上生長。當白夜劇場的劇集不再是純粹的爽片,觀衆的追劇過程也會更放松更沉浸。在從“講故事”到“說人物”的遞進中,讓觀衆對懸疑劇的情緒需求在“迫切揭秘”與“慢慢感受”之間逐漸找到了平衡,其故事性和共振力以更爲舒緩綿長的節奏源源不斷輸出,帶來了咂摸起來五味雜陳又回味無窮的追劇新體驗。

簡而言之,《微暗之火》《新生》都不是剛勁有力的黃鍾大鼓,而是入木三分的繞指柔。追白夜劇場,得耐得住性子、靜下心來細品,小火慢炖煨出來的湯,往往更香。

在當下千帆競發的懸疑劇賽道中,白夜劇場向前一步的創新,有深度、有溫度的價值內核,爲觀衆奉上向陽而生、余味悠長的優質作品。接下來,隨著更多獨樹一幟的質感作品陸續上線,“爲好內容全力以赴”的優酷,正在爲國産懸疑劇創作探索新的可能。

0 阅读:25

文娛八卦官

簡介:行業新聞、熱點速遞,明星跟蹤,覆蓋全娛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