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強行裝窮”的風都刮進國産劇了,幾個億的苦日子我不懂

人間迷糊 2024-05-14 11:09:22
天呐!“強行裝窮”的風都刮進國産劇了,幾個億的苦日子我不懂

窮人生活?國産劇裏的"窮人"過得比你我還滋潤!

國産劇裏的"窮人家"住著精裝大房,買著奢侈品包!

劇組編劇對窮人生活真是一無所知,離譜劇情笑掉大牙!

在國産劇裏,所謂的"窮人"生活簡直就是一個笑話。編劇們對真正的窮困生活缺乏基本認知,導致劇情設置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給觀衆帶來了極大的視覺沖擊和不適感。

拿近期的熱播劇《小日子》來說吧,劇中描寫的是一對年輕夫妻的生活。爲了"貼近生活",編劇們給他們安排了一間57平米的"火柴盒房"。可實際上,這間房子不僅有獨立的廚房和飯廳,裝修也相當精致。陽光充足,家具齊全,甚至還能擺放單車,怎麽看都不像是"窮人家"的家。

更離譜的是,這對夫妻竟然還要在外開房"快活"。每次開兩小時就要花800塊,光一年就花了3萬多。在2024年的上海,3萬塊可是個不小的數目了,足夠一家三口溫飽有余。可編劇們卻讓他們揮金如土,毫無節制。

不止如此,女主角更是個"有錢人"的典型。她不僅能隨手送人一萬五的名牌包,還對賣畫賺8萬塊錢視而不見。看來在編劇眼裏,8萬對于這對"窮人"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可現實生活中,真正的窮人是怎樣的呢?他們大多住在狹小陰暗的出租屋裏,家徒四壁,連幹濕不分的衛生間都是奢侈品。他們每個月要精打細算,省吃儉用才能溫飽。奢侈品?那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他們大多上上下下班,拮據的生活讓他們無力改變現狀,只能勉強糊口。想要像劇中那樣揮金如土,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很明顯,編劇們對窮人生活的認知完全來自書本和想象,與現實相去甚遠。他們塑造的所謂"窮人"形象,不過是給有錢人貼了個"窮"的標簽而已,骨子裏仍是闊綽人家的作風。

這種脫離現實的劇情,不僅讓觀衆感到反感,也暴露了國産劇創作者的生活短板。如果連最基本的生活常識都沒有,又怎能寫出感人肺腑的好劇?希望制作方能多走入生活,用心塑造更貼近現實的人物形象,而不是一味迎合"有錢人"的想象。

不過,單單從編劇的角度來批評也未免太過片面。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視角來審視這一現象。

作爲一線城市,上海的房價確實是天價。57平米的"火柴盒房"在這裏也要幾百萬,對于普通工薪階層來說,根本買不起。可編劇們卻讓這對"窮人"夫妻輕松購得,未免有些天真了。

他們或許是想通過誇大的手法,來突出年輕人在大城市安家的艱辛。只可惜,做作的"窮人"設定適得其反,反而讓人産生了不適感。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窮人"生活的描寫,也許正是編劇們對現狀的無奈吐槽。

在如今的社會,住房、教育、醫療等民生開支節節高漲,即便是中産階級也常常入不敷出。他們或許是想借"窮人"的身份,來反映如今中産家庭的生活窘境。

比如劇中那對夫妻,雖然住著體面的房子,但仍要爲了省錢而在外開房。他們不得不精打細算,甚至對孩子的教育投資都心有不甘。這種生活狀態,跟如今不少中産家庭的處境如出一轍。

再看女主角對賣畫賺錢的冷淡態度,似乎也在反映當代人對金錢的麻木。在高房價、高物價的夾縫中,8萬塊錢對他們來說,只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看,編劇們或許是想借"窮人"的身份,來折射出當下社會的一些現實問題,只是做作的手法導致了適得其反的效果。

不過,我們也不能全盤否定這種嘗試。畢竟,好的藝術作品往往需要一些誇張的手法,才能引發足夠的思考和共鳴。編劇們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失誤而已。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國産劇水平的不斷提高,這種生活化的描寫也必將日益貼近現實。畢竟,只有紮根于生活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動觀衆的內心,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總的來說,雖然國産劇中那些所謂的"窮人"生活確實讓人啼笑皆非,但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相反,我們應該以更包容、更理解的心態來看待這些"不足"之處,並期待國産劇在未來能有更大的進步和突破。

0 阅读:201

人間迷糊

簡介: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