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男女比例曾高達1比8,爲何中國要禁止志願軍與朝鮮女性通婚?

書生愛麗絲 2024-03-15 18:15:45

在甲午戰爭前後,日本開始入侵朝鮮,朝鮮半島進入了漫長的爭取獨立的過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朝鮮的南北雙方因爲意識形態的問題最終大打出手。常年的鬥爭造成了一個情況,那就是朝鮮的男性數量在1950年,降到了曆史最低,甚至于有著讓人驚訝無比的1:8的男女比例。

于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按理來說,中國可以讓在朝的志願軍和當地的女性進行通婚來調節人口。但是,我們國家卻嚴令禁止此事,這是爲什麽呢?

首先從政治和紀律方面考慮問題。大體上來說,中國和朝鮮屬于盟友,需要保持互相的尊重。

在入朝作戰的時候,因爲從風俗和紀律來看,貿然和朝鮮女性通婚,會引發當地百姓的反感,特別是從戰後的一系列情況來看,在志願軍士兵假如歸國的情況下,勢必帶著當地人一起回國,這樣子就難以處理後續的問題。

甚至,假如強行帶著朝鮮女性回到中國,會造成朝鮮當局的阻攔,進一步的影響中國和朝鮮的兩國感情。

但是如果完全不負責任的抛棄,那會造成更加惡劣的社會影響。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當時我國幹脆直接禁止中朝雙方的結親,從根本上斷絕這種情況的出現。

再者,相對來說,中國和朝鮮這兩個民族和國家,從思想來說,是十分保守的,看重民族成分和歸屬感。

在這種指導思想的影響之下,中國人在婚姻和嫁娶方面,最好的選擇自然還是中國人。那個年代,假如出現一個迎娶外國人的中國人,在十裏八鄉,以及配套的輿論面之上,絕對是相當炸裂的存在,旁人的非議可能會像是如潮水一般湧來。

並且,在進入朝鮮作戰之後,志願軍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國家的形象。那麽,在這種衆多眼光都盯著的前提下,假如志願軍貿然和當地的朝鮮人結婚,可能在外人不了解的情況下,會給人留下一個搶媳婦的非議。

當時的中國,在介入朝鮮戰爭的背景下,還需要考慮到未來進入聯合國,恢複合法席位的後手。因此,在志願軍進入朝鮮的社會輿論上面,必須強調和保持十足的正面形象,絕對不能因爲個人問題,導致國家的形象受損。

還有就是從客觀的社會生産力角度出發。因爲上文提到過日本侵占朝鮮的時候,以及二戰和朝鮮戰爭一系列事件,使得朝鮮人口下降的很快,此外,中國也和朝鮮有著類似的軌迹。

在這種情況下,人力資源是社會最大的資源,代表著社會生産力的恢複和扭轉。我們國家在那個年代,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建設國家,自然不允許大批的志願軍戰士在戰後留在朝鮮。此外,在當時如此複雜的國際關系之下,朝鮮和中國的跨國婚姻,很容易破碎,與其事後産生的各種二次社會和感情問題,還不如防微杜漸,從根上斷絕這種現象。

1 阅读: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