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史料才知道:趙雲魏延吳懿都不適合守街亭,諸葛亮重用馬谡,很無奈也很明智

半壺老酒半支煙 2024-04-24 11:20:47

諸葛亮初出祁山伐魏,司馬懿仍在襄樊一線訓練水軍准備打東吳,在街亭擊敗馬谡的是張郃:“諸葛亮出祁山,(魏明帝曹叡)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谡于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應亮,郃皆破平之。”

按照《三國志·卷十七》的記載,守街亭並不需要“當道下寨”,街亭要地是有城池可守的,在漢末三國時期,火炮是沒有的,火箭第一次應用于實戰,是公元228年末229年初郝昭守陳倉:“亮自以有衆數萬,而昭兵才千余人,又度東救未能便到,乃進兵攻昭,起雲梯沖車以臨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雲梯,梯然(燃),梯上人皆燒死。昭又以繩連石磨壓其沖車,沖車折。”

如果街亭真有現成的城防工事,那麽諸葛亮只要派一個聽話的將領閉門不出,張郃就只能望城興歎,堅持個十天半月,諸葛亮主力部隊趕到,張郃就會被包了餃子。

街亭原名街泉亭,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天水郡街泉縣下屬的一個鄉鎮,但比鄉鎮低一級——漢朝爵位等級很清晰:諸侯王、公、侯,侯分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亭侯比鄉侯低一級。

從街亭的原名和屬地名稱,我們就知道街亭並不缺水,馬谡之敗,純屬作死:“谡舍水上山,舉措煩擾,(王)平連規谏谡,谡不能用,大敗于街亭。”

馬谡失街亭,諸葛亮首出祁山完敗,很多人都受到了處分:“丞相亮既誅馬谡及將軍張休、李盛,奪將軍黃襲等兵;雲、芝(趙雲、鄧芝)兵弱敵強(趙雲的疑兵遇到了曹真的主力),失利于箕谷,然斂衆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爲鎮軍將軍。”

我們細看三國史料就會發現,當年諸葛亮的計劃十分周詳,戰術類似于田忌賽馬:讓名聲很大的趙雲帶著少量疑兵在箕谷吸引曹魏大將軍、大司馬曹真,讓沒有名氣的馬谡帶領精銳前鋒迎戰曹魏左將軍、特進張郃。

只要馬谡在街亭拖住張郃幾天,諸葛亮就會帶領主力部隊趕到,然後從街亭出發,向曹魏腹地發起進攻,得到消息的曹真必將大舉回援,趙雲的牽制任務完成,還可以在側背對曹真回撤的軍隊進行襲擾。

諸葛亮的安排並沒有錯,但當時卻出現了反對的聲音:“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吳懿,陳壽爲避司馬懿名諱而改成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爲宜令爲先鋒,而亮違衆拔谡,統大衆在前,與魏將張郃戰于街亭,爲郃所破,士卒離散。”

諸葛亮不用魏延、吳懿而用馬谡,馬谡違背諸葛亮軍令而一敗塗地,那些主張讓魏延或吳懿當先鋒的人好像比諸葛亮還“知人善任”,但是我們細看三國史料,就知道諸葛亮用馬谡很明智,用魏延和吳懿,也許會敗得更慘。

實事求是地說,當年魏蜀吳三國,以蜀國最弱,諸葛亮的兵力,遠遠不及曹真,當面鑼對面鼓開戰,半點勝算都沒有——古代戰爭,打的是兵力和後勤補給,大將單挑極少出現,即使魏延的“武功”遠勝曹真張郃,曹真張郃也不會真拿著刀槍跟魏延一決雌雄。

諸葛亮不用魏延吳懿而用馬谡,不能說沒有錯誤,但那錯誤在諸葛亮,因爲在諸葛亮眼裏,馬谡就像自己的兒子一樣善解人意而且聽話。

當時在蜀漢後起之秀中,諸葛亮最器重的就是馬谡(姜維是後來歸順的),如果馬谡不在街亭犯錯,就可能成爲諸葛亮的接班人選——當時的馬谡實在是很優秀:“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諸葛亮南征並七擒七縱孟獲,也是采納了馬谡的建議:“亮納其策,赦孟獲以服南方。”

很談得來,又沒有什麽名氣,不會引起曹魏重視,這樣的將領前出街亭,曹真其實是上當了的——他讓張郃去對付後生小子馬谡,自己親率大軍去打一身是膽的虎威將軍趙子龍:“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衆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真督諸軍軍郿,遣張郃擊亮將馬谡,大破之。”

趙雲虛張聲勢吸引曹真注意力,諸葛亮的計謀已經成功了一半,只要馬谡別自作主張,整個戰役就會按諸葛亮的構想取得勝利,只可惜跟諸葛亮一向談得來的馬谡獨自帶兵後不再聽話,這才讓諸葛亮功敗垂成。

不問原因只看結果,諸葛亮用馬谡確實是用錯了,那麽用魏延和吳懿就對嗎?《三國志》和《後漢書》告訴我們:用魏延和吳懿,麻煩會更大。

諸葛亮選派先鋒,目的是守街亭而不是從街亭發起攻擊,如果帶兵的是魏延,他固然不會上山紮營,但也絕對不會在街亭嬰城固守——他手裏要是有萬把人馬,肯定會迎著張郃殺將過去:丞相不讓我走子午谷,這回終于逮住機會出街亭了!

魏延是一員悍將,李雲龍要是有坦克大炮,就會去打太原,魏延有一萬兵馬,也敢直接殺奔長安。

諸葛亮不用魏延,可能還有另外的考量:魏延鎮守漢中多年,曹魏未能越雷池半步,已經是曹魏重點研究和關注的對象。

正式中的魏延在蜀漢比趙雲地位高,如果曹魏偵騎在街亭發現了魏延的旗號,曹真還會去箕谷打趙雲嗎?

魏延名氣比趙雲大、軍職比趙雲高,趙雲和魏延分別出現在箕谷和街亭,曹真馬上就能判斷出蜀軍(應該叫漢軍)主力在哪裏,諸葛亮的避實擊虛之計就會落空。

魏延不適合當先鋒,吳懿更不適合,這一點諸葛亮出發前寫的《出師表》說的很委婉,但也很清楚:“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于桓、靈也。”

桓帝靈帝的兩大弊政,一個是宦官幹政,一個是外戚專權,吳懿就是季漢第一外戚:“國丈”張飛早已辭世,吳懿吳班作爲“老國舅”,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一個是左將軍,一個是後將軍,已經是位高權重,如果在伐魏之戰中再立新功,那就有資格晉升車騎將軍、骠騎將軍甚至大司馬、大將軍,可能就會成爲新的何進、何苗。

諸葛亮辭世後,吳家兄弟分別晉升車騎將軍和骠騎將軍,要沒有費祎、蔣琬壓著,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呢。

有人說章武元年張飛遇刺,吳班也脫不了幹系,這種說法雖然沒有真憑實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當時以吳家兄弟爲首的蜀中門閥,都是不贊成劉備伐吳的——他們既不願意伐吳,也不願意攻魏,後來鄧艾兵臨成都城下,蜀中門閥基本都是力主不戰而降。

範強(小說中叫範疆,疆與強通假)張達是哪裏人,史書沒有記載,但吳班作爲張飛鎮守阆中的副手,在張飛遇刺事件中,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

諸葛亮既不能用魏延,也不能用吳懿,趙雲一向以穩重著稱,名氣也比馬谡大得多,他要充當疑兵吸引曹真主力,也不能去街亭防守。讀者諸君試想一下,除了後起之秀馬谡,當時諸葛亮還有誰可用?

馬谡之錯,就在于好大喜功,想居高臨下一舉擊潰張郃,向丞相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也讓瞧不起他的蜀漢元老承認自己的能力。

馬谡如果不“違亮節度”,就老老實實在街亭固守待援,史書就將改寫,後世史學家就會盛贊諸葛亮慧眼如炬用兵如神。

不管怎麽說,諸葛亮初出祁山以失敗告終,馬谡成了諸葛亮連環計中最薄弱的一環,這一環斷裂引發的連鎖反應,是諸葛亮無奈撤軍,作爲疑兵的趙雲也被曹真擊破。此戰之敗,也給讀者諸君出了難題:以魏延的性格,他去守街亭,會不會犯馬谡同樣的錯誤?如果吳懿吳班把持了蜀漢軍政大權,劉禅的皇位還能坐得穩嗎?

1 阅读:354
评论列表
  • 2024-05-29 10:24

    諸葛亮全責。。。。不要以爲諸葛亮什麽都是對來評論一切。。。。一出祁山。從司馬懿解甲歸田到司馬懿複出。對手還將劉備時代占的地方收複(上庸籌地)。諸葛亮還打不下三個郡。耗時太長。打仗是兵貴神速。迅雷不及掩耳來改下敵人城池。但諸葛亮打仗反其道而行。走貓捉老鼠戰術(即打敗敵人。如對方不服。可放回去再打。例,七擒孟獲)什麽關門打狗。計收姜維耗時一大堆。如抓緊時間。就不用守街亭。全蜀兵街亭打卡。誰怕誰。。。還有魏延用子午谷到長安。守將是不學無術的夏侯楙。諸葛亮說行不通。但對手是長安入子午谷滅蜀國。守將是智慧天花板的姜維。人家就行得通。

半壺老酒半支煙

簡介: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