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雷達挂在氣球上,英國“藍色小醜”預警雷達計劃

丹書鐵卷 2024-05-01 13:36:33

二戰時英國因爲搭建了雷達預警系統,在抵禦德軍空襲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讓有限的戰鬥機部隊高效運轉。二戰後英國繼續強化本土雷達預警系統,在50年代初開始裝備AMES 80型“綠蒜”雷達,這種強大的S波段雷達可以探測400千米遠的目標,是很好的預警設備,但它受到地球曲率的影響,只能在近距離發現低空飛行的目標,而低空突襲恰恰是當時噴氣式轟炸機的戰術之一。

AMES 80雷達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英國卡丁頓皇家飛機研究所提出了一個設想,即把雷達安裝在大型氣球上,當它在更高的位置工作時就能照射更遠的低空區域,這個計劃被命名爲“藍色小醜”。類似想法其實早就有人想到過了,但存在技術上的問題,因爲地面的樹林、房屋、海面波浪等都會帶來雷達波反射,研究所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用一種移動目標指示系統將高速移動的目標從雜波中分離出來,只顯示特定移動速度段內的回波,這樣就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還有一個問題是信號傳輸問題,懸在空中的雷達系統如果使用電纜把信號傳輸到地面,不僅會導致信號丟失,纜線還會影響整套空中系統的運行,因此研究所打算使用微波中繼傳輸,這樣能盡可能保證傳輸內容完整。

計劃將整個雷達系統安裝在一個滌綸織物制成的大型球體罩中,它的重量約1660千克,然後使用額外的氣球將這套設備帶到1500米高度並保持穩定工作,起初只打算使用2個阻攔氣球,後來增加到3個,這種原本用于軍事防禦的阻攔氣球每個可産生1400千克的升力,即使其中一個破損也能維持足夠的升力,避免設備損壞。

運輸中的實驗雷達設備

在1956年,爲了驗證“藍色小醜”計劃的可行性,設計團隊將一部防空雷達及相關系統搬到了威爾士一座山頂附近,因爲這裏臨海,可以模擬雷達系統在天上的情景。取得初步成功後建造了2套完整的原型雷達系統,它們在1958年~1959年間進行了29次升空測試,成功跟蹤過190千米外一架低空飛行的“堪培拉”轟炸機。

部署在山上的雷達

不過測試也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北大西洋的強風會嚴重影響氣球,造成系留繩斷裂、氣球漏氣等問題,一套電子設備升到那麽高,挨雷劈也在所難免,最終在綜合各方面考慮後放棄了“藍色小醜”計劃。

0 阅读:3

丹書鐵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