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被“道德綁架”了…

戲說金融 2024-03-13 17:58:18

娃哈哈創始人宗老去世已經接近20天,但引發的系列輿論熱點卻絲毫未見冷卻,時間跨度之長在瞬息萬變的網絡世界裏著實罕見。

另外,在這波熱點中,網友們創造了兩個“水火不容”的對立面——娃哈哈和農夫山泉,將本來的市場競爭推向了不共戴天血海深仇的程度。而且,輿論幾乎出現了一邊倒,清一色捧娃哈哈,踩農夫山泉。

如此景象在以往熱點中同樣罕見,一般來說,話題的中心只有一個主角,要麽萬人稱贊,要麽千夫所指。哪怕是有所比較,拿來比較的也只是偶爾的綠葉罷了,熱度永遠不及紅花的一半。

有人說,這是一次營銷,類似于飯圈的資本熱搜。

不可否認,肯定有推波助瀾的那只手在,因爲其中有足夠的利益。

但這只手不會屬于娃哈哈自己,因爲不需要沒必要也不屬于該公司一貫的風格。哪怕是從純商業的角度出發,收入和風險也不成正比——一旦搞砸,本來正面形象的招牌會徹底被砸。

想了想,最有可能的是中間商,他們制造了一個“道德的制高點”,然後居高臨下猛烈地向競爭對手開火,哪怕最後搞砸了反轉了,也無所謂,大夥也不會算到他們頭上,大不了換個品牌繼續代理,反正這波錢已經入袋。

當然,如果只有推波助瀾,煽風點火的,火勢也不會這麽旺,燃燒也不會這麽持久。網友們的參與才是最強主力,不管是入了節奏的還是自願站隊的,都貢獻了強大的戰鬥力。

而且,這種戰鬥力逐漸到了遇鬼降鬼佛擋殺佛的境界,不會向任何一股“對立”勢力低頭。

農夫山泉的澄清,被罵;

多家官媒對農夫山泉的幫腔,被怼;

(浙江日報、北京商報、潇湘晨報、每日經濟新聞等多家官媒都發表了頭條文章,表示市場之大應該容得下兩瓶水,底下評論除了暗諷就是明罵)

名人/企業家當說客,被諷;

(舉例:李國慶喊話宗馥莉格局大一點,出來幫農夫山泉說兩句好話,被網友諷刺他對前妻格局大一點,別搶公章,李國慶被罵到刪帖)

甚至省級機構出門說話,也被抹了一臉灰。

(浙江省委宣傳部公衆號發了一篇名爲《愛國情懷豈能這樣消費》的文章呼籲大家保持理性,但最終被淹沒在一片“賣國賊”的罵聲中……)

在輿論的大潮中,逐漸形成了一條泾渭分明的規則:撐娃哈哈=愛國,撐農夫山泉=賣國。

于是,各種往這條規則上靠的營銷活動出現了:常州711下架農夫山泉、中山一公司通告員工每月憑50個娃哈哈飲品空瓶可領取500元補貼、遊客帶娃哈哈産品到焦作青龍峽景區全年免門票……

這類活動,屢試不爽!

就這樣,在農夫山泉被按在地上猛踩的同時,娃哈哈也被擡上了“道德制高點”。

換一個角度說,氣氛烘托到這裏,娃哈哈已經被“道德綁架”了。

主犯依然是中間商,義憤填膺的網友在無意中也成了“幫凶”。

爲什麽這樣說呢?

很簡單,現在的娃哈哈已經被塑造成了“完美無瑕”的形象,被強制代入了“愛國企業的典型“,甚至成了”國貨之光“的代名詞。

說實話,不論是娃哈哈集團,還是宗老本人,都爲中國的實體特別是飲料行業做出了卓越貢獻,這點不容置疑。從企業的品質到創始人的人品,這麽多年來也一直備受贊頌,這是很多企業難以企及的。

但這麽大的企業集團,這麽多的品牌産品,這麽多的代理商和直銷點,不可能在任何時候任何方面都能將管理做到“完美”。

換句話說,哪怕是娃哈哈這樣口碑保持了幾十年的廠商,也會有不完美的地方和犯錯的時候。

而一旦一個錯誤被抓住和放大,同樣會有利益相關方在推波助瀾,煽風點火,這個時候便成了衆矢之的,曾經的贊美聲多大,到時的辱罵聲就有多高。

“你可是“道德模範”啊,怎麽能做這種事呢,當初這麽捧你,這不是打我們臉嗎?罵你兩句怎麽了,太傷我們心了……”

或許“這種事”也不是什麽大事,但網絡的世界就是這麽奇怪,那批當初捧你的人和後來罵你的人交集就是這麽大。

這就是“道德綁架”的玄幻之處——哪怕你什麽都不做,但是我幫你架上了道德的制高點,你就必須且只能做與那個位置匹配的事,不然就是不道德。

想一下,如果你是娃哈哈,得承擔多大的心理壓力啊。

以後走的每一步,是不是都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哪怕本來自己都問心無愧了,但總感覺不夠完美,配不起“愛國典範”“道德模範”的稱號;本來用了十幾年的生産經營程序,一直穩穩當當,但現在總怕會有差錯和纰漏。

這就是“道德綁架”給道德者帶來的“副作用”。

聊到這裏,不得不讓人想起一個詞語,叫做“捧殺”。

正如“捧”也是一種“殺”一樣,貼上“道德模範”標簽也是一種“綁架”。

還記得當初的鴻星爾克嗎?因爲“自己過得不算好,但捐款從不含糊”而被貼上“民族大義”的標簽,一時間該品牌各大門店的産品都被搶購一空。

但是,浪潮褪去以後,獨自在冰冷的海水中一絲不挂,瑟瑟發抖的是誰?趁著漲潮將泳衣搜刮幹淨、潮退前匆匆離去的又是誰?

中間商們將利潤的大頭卷走了,留下依然被道德綁著的鴻星爾克——沒被貼上標簽之前你都捐了2000萬了,以後你哪一次好意思低于3000萬?

可是潮退了,哪有那麽多3000萬呢?

可是,只捐1000萬的話,怎麽對得起身上“神聖”的標簽?

這就是捧殺……

同樣,對于娃哈哈,還是交回給市場吧,喜歡就消費,不貼標簽,不刻意神化,留下容錯的空間,也留下未來寬容的機會。

不打擾就是最好的支持……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裏,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1 阅读:86

戲說金融

簡介:大白話語言,幽默解讀關于金融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