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禮監是如何成爲明朝宦官的核心機構和朝廷“內相”的?

鬼說天下 2024-05-17 11:04:03

本鬼在前文《明朝的大航海家、“三寶太監”鄭和爲什麽不是司禮監的太監?》中提到,明初的宦官核心機構是內官監,而不是後世熟知的司禮監,此時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也不是“內相”。那麽司禮監是如何成爲明朝宦官的核心機構和“內相”的呢?本鬼接下來說說一家之言。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廢除中書省(即皇帝兼任宰相),皇權空前加強。然而權力與責任是對等的,皇權空前加強意味著皇帝的工作量指數級增長,就算是勤勞致富的朱元璋也受不了了。于是在廢除中書省幾個月後,明太祖正式設殿閣大學士,幫助自己處理政務。

雖然明太祖時期的殿閣大學士沒有宰相的權力(主要爲決策權、議政權,行政權),但後世一般將之視爲明朝內閣制的雛形。經過建文帝、明成祖、明仁宗三代的發展演變,殿閣大學士正式演變爲擁有議政權(票擬)和行政權(兼六部銜)的內閣制,只有決策權屬于皇帝。

到了宣德年間,皇帝單獨控制決策權都有些吃力了。因此明宣宗在宮內設置教育宦官的內書堂,培養宦官制衡朝臣。明宣宗將部分決策權(批紅)交給了這些受過教育的宦官。宦官以此獲得了制衡內閣對抗的權力,而掌握批紅的機構就是宦官核心機構,其長官就是“內相”。

因爲司禮監的本職工作之一是管理宮廷字畫,所以教育宦官的內書堂便設在司禮監之內,宦官在內書堂接受教育後也是先進司禮監。如此一來,受過教育的宦官大多集中于司禮監,批紅自然落入司禮監之手。司禮監就此成爲明朝宦官的核心機構,掌印太監也就成爲“內相”。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