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計劃生育:每六位老人就需要一人照料,誰來爲老人養老?

羅sir職話 2024-05-09 16:38:21

只生一個好,誰來幫養老?

根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底,我國大約有4400萬60歲以上的老年人屬于半失能、失能和失智狀態,這意味著每六位老人就有一位生活無法自理,而他們的養老狀況,在獨生子女家庭的襯托下,顯得更岌岌可危。

今天的生育成本高昂自不用多說,但在二十年前,生育成本還沒有達到如此的高度,但在計劃生育這一硬性條件的限制下,大量的普通家庭只生育一個孩子,這也在某種程度上,爲今後的養老危機,埋下了引線。

錢,僅僅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在許多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由于他們大多只有一個孩子,這往往也意味著,孩子很難分身乏術辭掉工作專注照料老人。

而無法照料老人,也意味著你需要聘請護工亦或是送到養老機構;無論是選擇哪種,一個月的費用可能都是當地普通工人的一個月月薪。

在我國醫療保險、長護險給付金額不足的情況下,一代獨生子女爲了照護失能老人,很可能需要犧牲的是個人的未來。

這不僅僅是人口斷代下的沖突,同樣也是兩個不同時代群體下的價值觀碰撞。

姨夫曾是事業單位的一員,退休後不久因爲糖尿病引起的各種並發症,一只眼睛失明,每周還需要進行兩次透析,最艱難的時刻,姨夫甚至無法行走,需要有人攙扶。

表哥告訴我,姨夫住進重症監護室裏的那段時間,是他最艱難的時刻;因爲家中只有表哥一個兒子,表哥甚至沒有人傾訴,身體和心理上的勞累讓表哥在那段時間壓根透不過氣。

如今表哥依然在外上班,但他已經萌生了回到家鄉的想法,不爲其他,只是爲了能夠給自己的母親減輕重擔。

這是屬于獨生子女的艱難時刻。

表哥除了要上班賺錢,還需要照顧孩子、姨夫,實在是分身乏術。

而當地24小時護工的月薪大約需要四五千元,如果送進養老院,每個月至少也要好幾千元,而養老院在今天,還不是一個特別讓人接受的選擇。

但在現實的艱難選擇面前,恐怕沒有多少余地。

盡管事業單位享有不錯的養老金,但這最多只能覆蓋20%的工作人口,對更多的80%的勞動人口來說,依然需要依靠個人的私人儲蓄亦或是兒女的幫扶。

但對獨生子女家庭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除了經濟上的,還有時間上的。

對80後之前的人來說,通常還有兄弟姐妹互相幫忙扶持;但80後之後的人,由于計劃生育和生育成本的提高,他們所面臨的421家庭結構,必然導致既沒有人一起分擔照護父母,又需要面臨高昂的護工或養老院費用,艱難抉擇之間,必然導致需要犧牲個人。

在人口結構面臨斷代的情況之下,養老壓力已經越來越嚴峻。

爲了向失能老人提供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我國2016年試點推行長護險,至今已經覆蓋全國49個城市,根據醫保局的數據,截止2023年6月底,長護險的參保人數已經達到1.7億,累計200多萬人受惠。

以四川爲例,目前僅成都推行長護險,擁有社保且失能超過半年的人才能獲得補助,等級越重,補貼就越高。

但由于試點城市少,以及硬性條件較高,這也導致長護險難以惠及所有人。

隨著未來我國老齡化的不斷加深,未來養老難題凸顯之下,家庭問題可能也會越來越嚴重。

經濟問題,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

對獨生子女家庭來說,由于分身乏術難以照顧失能老人,送養老院是一個妥協後的結果,但即便如此,對很多家庭來說,費用也非常高昂。

以成都爲例,養老院的收費標准隨著房型、護理需求的定制化和地理位置差別都有所不同,便宜的有兩三千,貴的有三萬,在青羊區這樣的比較正規、集團經營的雙人房型至少需要7500元,而想要比較好的服務則高達上萬元。

相比之下,長護險的補貼最高則不到2000元。

這也意味著,對獨生子女家庭來說,一旦父母一方有人失能,照料的重擔更多還是由父母另一伴提供,但如果另一伴也不在了,那麽重擔只能壓在兒女自己身上。

這個時候,社會保障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醫保方面,我國目前分爲兩種,一種是職工醫保,涵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員工;另一種則是針對農民工及其兒童的城鄉居民醫保,根據統計局的數據,截止2023年底,全國14億人口當中,職工醫保的人數占比不到3成,只有3.7億人,城鄉居民醫保的人數則接近7成。

考慮到城鄉居民醫保的範圍更小,這也意味著絕大多數老人,是沒有職工醫保的,那麽未來的養老重擔,更多還是落在家庭身上。

除此之外,由于城鄉居民醫保的費用近年來上漲厲害,選擇退保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僅是2022年一年就有高達2500萬人退出城鄉居民醫保,主因就是繳納費用過高,感受不到參保的好處。

除此之外,一些地方爲了應對財政危機,也削減了醫保給付額,這也導致醫保涵蓋範圍變得更低了。

盡管近年來我國醫保已經有了顯著進步,但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是高出一大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2000-2020年間,我國居民自掏腰包看病的負擔比重從大約六成(59.5%)減少一半到大約三成(27.7%),但這相比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瑞士、新加坡等醫療發達的國家只有百分之十幾來說,還是高出一大截。

除此之外,這些國家的居民收入往往也比我們更高,這意味著,我國的醫療成本實際感受依然偏高。

而在廣袤的農村地區,養老負擔更多的還是依靠傳統的家庭爲主。

和過去近乎一樣,隨著一代農民工開始老去,他們也從城市裏退回到農村,回到了種田種菜的半退休生活,而他們的最大養老保障,可能就只有每年幾百元錢的城鄉居民醫保,至于養老金,則是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盡管今年初,我國才增加了農村養老金的上限,每個月20元,但增加後的金額一個月依然只有一百多元,考慮到這一百多元的購買力,這個額度哪怕是在農村,其實也並不高。

這些農村老人基本上需要依靠後代養育,而後代由于獨生子女的影響大多只有一個,這些人除了要經營好自己的家庭育兒重擔之外,還需要額外照顧老人,他們的壓力也並不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難,對曆經獨生子女影響的80往後的人來說,他們所面臨的養老壓力,可能才剛剛開始。

對整個時代而言,隨著宏觀經濟的放緩,在可見的社會保障體系相對薄弱的情況下,這也意味著個人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價。

人口的多寡在今天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隨著老年人的增多和新生兒的減少,撫養成本已經在無形之中塑造並改變著人們對生育的看法。

不生育,就意味著不需要付出額外的撫養成本;這看起來還像是一個主觀上的選擇,但養老這件事,卻更多的是被動上的選擇。

從被養育到養育,從撫養孩子到照料老人,從宏觀經濟高速增長到增長放緩和老齡化,時代的困局不僅僅困住了年輕人,還將我們的父輩困在了過去、現在和將來。

end.

作者:羅sir,關心經濟、社會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0 阅读:65

羅sir職話

簡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