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亞在華留學生就業障礙

鎬京筆記 2024-03-20 17:42:35

歸國五載,哈薩克斯坦的IKHIYA RINAT,依舊爲未能留在中國工作而遺憾。

2018年9月,IKHIYA RINAT從陝西師範大學畢業,和其他同學一樣,忙著找工作,但現實給他澆了一盆冷水,“我學習的專業是商務漢語,但在中國就業比較有難度,因爲沒有什麽專業的技能,很難競爭過其他人。”

多次碰壁之後,其最終選擇回國,從事翻譯工作。

近年來,中亞國家學生來華留學的熱度持續高漲,僅在陝西的中亞留學生就超過1000名。《中亞觀察》雜志走訪了解到,這些留學生群體不乏畢業後留在中國的意願,卻也面臨就業困惑。

一方面,中亞留學生當前在中國高校可選擇就讀的專業較少,多爲語言類專業,缺乏更多技能應用學習,加之留學生的就業政策及就業管制頗爲嚴格,導致該群體在華就業競爭力弱;而另一方面,隨著中國與中亞經貿人文交流的深入,雙語乃至多語背景的技術、經貿等方面專業複合型人才缺口逐漸浮現……

人才缺口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亞國家學生來華留學數量逐年攀升。

《中國科學院院刊》刊登的《一帶一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中提及,哈薩克斯坦來華留學人數占該國流出學生總數的12%,且來華留學生數量居中亞首位。另據中國商務部官網顯示,目前來華學習的哈薩克斯坦留學生已超1.4萬人,中國已成爲哈薩克斯坦當地公民出國留學前三大熱門國家。

加之2023年中國-中亞峰會舉辦之後,中國與中亞國家的人才交流更加頻繁。

綜合多家媒體公開報道,教育水平低下、教育資源緊張是中亞各國目前的教育現狀,也是中亞國家學生前往中國留學的主要原因。

西安是中亞留學生主要目的地城市之一。

塔吉克斯坦貿易部駐華代表何康泰對《中亞觀察》談到,“現在中亞各國都密切地想與西安建立聯系,很大一部分就是看中了西安的高等教育資源,這也是西安吸引中亞的主要因素之一。”

從就業情況來看,在中國就業的中亞留學生相對較少,大多學成後選擇回國發展。

IKHIYA RINAT已經畢業回國多年,“和我一起來中國留學的哈薩克斯坦同學基本都回國發展了,因爲我們都學的是語言類的專業,在中國不好找工作。”

對于中國“出海”企業而言,更希望招聘到中亞國家的複合型人才,而不僅僅是掌握兩國語言的翻譯人員。換言之,眼下的很多中亞留學生,不能滿足企業需求。

陝哈集團業務主要布局哈薩克斯坦,董事長何誠坦言:“在中亞,我們産業投資上往往是機械工科型人才,缺乏擁有多語言背景的複合式人才。現有人員談到工、商、稅、法、公益等這些更深層次的東西,拉近雙方互利的東西,我們就卡殼了。”

陝西浐灞跨境電商産業園教育事業部負責人楊麗娜也談到,目前國內企業對具有直播帶貨技能的中亞留學生非常渴求,但目前這方面的人才非常稀缺,可以說是供不應求。

供需矛盾

分析人士指出,出現中國“出海”企業招聘難與中亞留學生在華就業難的矛盾局面,原因之一在于,當前中國高校留學生人才培育與實際市場需求不完全匹配,特別是缺少專業性的技術培育。

貿易領域表現最明顯,何康泰談到,目前教育上的痛點爲,教育所學難以落到實地,掌握的知識較爲宏觀,留學生回國後難以進行技術轉化。

以陝西高校中亞留學生課程及相關獎項設置爲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面對中亞留學生的獎學金項目中,申請專業僅限于漢語國際教育與工商管理兩個專業,未設置與學校特色專業相關的技術性專業。

西安外國語大學中亞學院本科課程結構設置,更爲偏向中國文化傳播,由“通識”“專業”“實踐”三大模塊構成,主要爲基礎漢語課程,以及曆史、文化、經濟等基本常識課。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這種教學課程傾向于基礎教育層面,缺乏技能教學。而隨著中國企業“出海”中亞的步伐加快,所投資的産業越來越多樣化,也需要稀缺的高技術外國人才,一般專業出來的中亞留學生很難滿足要求。

再者,留學生在中國實習、就業過程中,從人員配額、課內實習、工作簽證方面,都有著嚴格控制。

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的通知,外國人就業證有效期首次爲1年。聘用外籍高校畢業生就業期滿,用人單位擬繼續聘用的,按規定履行審批手續後可以繼續聘用,期限不超過5年。

同時留學生就業需要獲得工作許可證+工作類居留許可,此時企業在用工時,雙方才能構成勞動關系。

知乎上,某外籍人才獵頭表示,從外國人開始准備材料到拿到工作類居留許可至少兩個月,過程中涉及學曆和無犯罪公證認證,推薦信,體檢等等,過程十分複雜,而這其中還會涉及到溝通交流的問題,往往完成整個流程需要小半年時間,且後續外籍人士在各個方面都需要特殊審批流程,無疑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多方推動

如何解決中國“出海”企業人才缺口及中亞留學生在華就業問題,眼下,國內一些機構已經開啓積極探索。

方案之一,企業與學校進行合作,爲留學生提供相關的專業技能培訓。

這也是陝西浐灞跨境電商産業園眼下嘗試的做法,楊麗娜表示,“我們目前正在做跨境電商與學校相結合的培訓,因爲學校並沒有涉及到這一類的專業,也在尋求與我們的合作。西安外國語大學將爲我們提供專業的直播間以及資源支持,我們提供專業的培訓團隊,在學校內開展專業培訓,著力于培育跨境電商專業性人才。”

何康泰也坦言:“目前相比于一些文化通識類專業,塔吉克斯坦更需要的是能夠真正對接中國等國家設施建設的複合型技術專業,這些複合型人才可以幫助塔吉克斯坦發展各類技術産業,或在貿易對接時可以進行合規管理的技術管理人才。”

值得期待的是,眼下相關各方已逐漸意識到留學生綜合培養的重要性,“中文+職業技能”正逐漸成爲留學生培養的主流方向。

另據《中國社會科學報》報道,近年來中國在中亞地區推行技術培訓模式,通過短期培訓、非學曆教育、學曆教育等方式爲兩地合作提供複合型人才。例如,開設“魯班工坊”,爲哈薩克斯坦提供汽車工業産業鏈人才,培訓包括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專業課程。

此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緩解企業海外業務的人才需求問題。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影響中亞留學生在華就業的相關政策,也開始逐漸被關注。

譬如,2024年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賈慶國提交的《關于加大吸引外國學生來華學習力度的提案》中提及,進一步簡化在華留學生實習手續,放開符合條件的外國留學生在中國非敏感企事業單位實習和就業,降低在華留學畢業生申請工作簽證的門檻。

多方關注與推動之下,中國“出海”企業人才缺口及中亞留學生在華就業問題,或將迎來破解的新局面。

(圖片來源:西安外事微信公衆號)

0 阅读:2

鎬京筆記

簡介: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