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老祖宗思維“單純”:沒人供養,就得餓死,還真有人對號入座

曆史中的科學原理 2024-03-22 15:43:23

衆所周知: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視野的不斷擴大,交流方式的多樣化,人類已經擺脫了單一生存模式:不一定非得讀書過獨木橋這一條路,讀書不好可以學一技之長,一技之長學不來可以送外賣,送外賣嫌辛苦可以搞直播,再不濟可以搞家政服務……反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一定非得走讀書致仕這一條路。

但是在古代,人類生存模式被唯一化了,就是讀書致仕,因爲有公知在帶節奏:“治人”是上乘大道,“治物”是下乘小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桀骜不馴、出身優越的王陽明本來可以憑借優越的自身條件輕松達到“成聖賢”的目標,可惜在公知的節奏下,只能硬往官場的“獨木橋”上擠,結局可想而知:被統治者玩命兒使喚,哪兒發生叛亂就派他去當“救火隊長”,好好的身體活生生被璀璨殆盡,提前見了閻王。

這至少反映出了占據公知地位的中華老祖宗思維特點:思想單純、視野狹窄,看不到物質世界的廣闊性和多樣性,所以別指望他們能提出新的就業崗位解決民生問題。一天到晚提倡爲民作主,卻常常將老百姓引入歧途,實在是中華民族之悲。

劉伯溫的故事:沒有衆猴的供養,猴公只有餓死一條路:中華老祖宗思維“單純”得可怕

作爲一代儒者,被後世廣泛傳頌的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雖然在幫助朱元璋打天下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寫下了晦澀難懂的《郁離子》傳承後世,更是在《燒餅歌》的宣傳下,劉伯溫留下了智謀超群的美名。

史書如此評價,必定認可他智商高、能力強、天賦異禀等,但在視野方面,他依然犯了與其他中華老祖宗一樣的毛病:視野狹隘、思維單一。有他講的故事爲證:

多年前,楚國有個以養猕猴爲生的人,楚國人稱他爲“猴公”。每天早上,他都會給猕猴分配任務,讓老猴率領其他猴去後山上采摘果實,並將其中的十分之一供養自己。如果猴子不給,猴公就拿鞭子抽它。老猴幹多了也就沒什麽異議,認爲這是天命。

有一天,一只比較有獨立思想的小猴問老猴:“山裏的果子是猴公種下的嗎?”老猴說:“不是,是天生就有的。”小猴再問:“猴公不同意我們就不能采摘了嗎?”老猴回答:“當然不是,想采就能采。”

小猴就疑惑了:“既然這樣,我們爲什麽還要聽他的呢?咱們采了歸自己所有不就行了?”猴公一聽:“對啊,我怎麽沒想到呢?”

自此,猴子們等猴公熟睡了之後,打破柵欄毀壞倉房,拿走猴公存放的糧食,蹦跳著進入山林,不再回來。猴公的結局竟然是:沒有猴子供養的食物,活活餓死了!

你沒看錯,猴公作爲一個四肢健全、充滿力氣的成年男子,竟然只會吩咐工作,不會去摘果子;有抽打猴子的力氣卻沒有爬樹的勇氣;即便面對死亡也不挪庭院一步。

這就是中華老祖宗思維“單純”的一面:我只會“治人”,做事不會;沒有人來供養我,我就得餓死。相信在現代人看來,這樣的中華老祖宗,不是蠢就是懶,就是社會的蛀蟲。

晉末的士大夫,當今的貪官:還有真有人“對號入座”

按說劉伯溫講的這個故事,只不過是他個人一廂情願的想法,也是如同其他公知一樣帶一波節奏:作爲統治者,如何能夠駕馭百姓讓他乖乖聽你們的,兩點很重要:

一是不能讓他們有思想,讓他們覺得被你奴役理所當然,是天命所歸,所以得首先打擊有思想的“小猴”,及時將反抗思想扼殺在搖籃裏,然後占據思想的制高點。故而中國古代各種公知、各種聖人紛紛高呼“天命”,提倡“齊之以禮”,也就是這個道理。

二是要有仁德,不能老是蠻橫地用抽打鞭刑去管教不聽話的猴子,也不能單純用權術去奴役人民,得用仁愛去感化他們,注重特定的場合制造特定的機會的感化大法。如此,“道之以德”,結合“齊之以禮”,老百姓不僅安然接受你對他的奴役,還特別感激你哩。

撇去封建士大夫的“治人”思想,單從劉伯溫這思維單純的故事結局,本可以莞爾一笑、權當娛樂,沒想到還真有非常“蠢”的人對號入座,古代和當今都有。

西晉末年,“皇帝”晉惠帝上位,周圍野心家看到了機會,于是紛紛爭權奪利,北方的少數民族見狀趕緊南下入侵,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因爲連連戰爭,中原正常的生産無法進行,老百姓逃亡的逃亡、上前線的上前線。

這個時候,充當“猴公”的達官貴人們就傻眼了,因爲沒有人進貢糧食,他們當真就像猴公一樣,抱著玉器、穿著華麗的衣服,活活等死!

當今也有,《人民的名義》中,大貪官丁義珍除了會當副市長,其他生存本領一個沒有。被迫逃亡美國之後,只能寄人籬下,每天不是洗廁所就是打掃衛生,比一個目不識丁的大老粗都還不如。

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中華老祖宗思維的“單純”,他們帶偏了方向:只知道當領導“治人”,沒有半點生活自理能力;一旦沒人供養,就得餓死。本來如此可笑的思維權當聽個笑話,沒想到還真有人對號入座的配合。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