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主席的外孫李敏和孔令華的孩子生活低調熱衷公益事業

黑暗中的影子 2023-03-05 14:49:52

對于任何一個家庭來說,子孫滿堂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家裏的老人喜歡熱鬧,人丁興旺,對孫子輩會有一種特別的寵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隔代親吧。

毛主席既是國家的領袖,也是毛家的長輩,孩子的父親,孫子孫女的爺爺。晚年,毛主席和普通老人一樣,每當毛家舔丁後會非常高興,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玩耍。

1962年10月27日,李敏和孔令華生下了一個孩子,毛主席聞訊後非常高興,對身邊的人說:“我70歲官升一級!”當年毛主席正好虛歲七十,他所說的升官是要當祖父了。

那麽,到底是誰出生了,能讓晚年的毛主席這麽開心,露出久違的笑容呢?

李敏和孔令華的孩子

李敏是毛主席和賀子珍所生的孩子,革命戰爭時期,賀子珍是井岡山第一位女紅軍,她與毛主席在一起度過了革命戰爭最艱苦的十年,兩人有過幾個孩子,多數不幸夭折了,好在李敏能夠堅強活了下來。

紅軍長征時期,賀子珍于1936年在陝西省志丹縣生下了李敏。由于懷孕的賀子珍缺乏營養,再加上還要每天行軍,她的身體一直很虛弱,李敏生下來的時候很瘦小,鄧穎超一邊抱著她一邊說道:這可真是個小嬌嬌啊。

毛主席一聽嬌嬌這個名字不錯,便給女兒取小名爲嬌嬌。李敏生下來缺乏營養,身體情況不是很好,再加上當時的大環境因素,使得她經常發燒感冒,好在最終挺了過來,轉危爲安。

1937年賀子珍離開毛主席遠赴蘇聯,僅僅幾個月大的李敏被留在了延安,由毛主席派人照顧。4年後,毛主席考慮到革命環境艱苦,對李敏的成長不利,再加上賀子珍已經在蘇聯住了下來,便將女兒送到她母親身邊。

在蘇聯,賀子珍與女兒李敏相依爲命,兩人在一起度過了近7年的時光,漸漸地適應了國外的生活。1947年革命形勢好轉,在解放戰爭中我軍在東北戰場上取得優勢,毛主席派人將李敏接回國。

1947年夏,賀子珍帶著李敏回國。毛主席對這個女兒十分喜歡,多年未見,甚是思念。對李敏來說,她是在蘇聯由母親撫養長大的,對父親的印象很模糊,回國初抱著一種忐忑的心理。

回國初,李敏還不懂中文,再加上當時毛主席已經再婚,組織上考慮後,讓李敏暫時住在哈爾濱,請專門的先生教中文,在那裏等毛主席的消息。

1949年,毛主席派人將李敏接到身邊,終于見到了心心念念的女兒。毛主席十分喜歡這個孩子,爲彌補她缺失的父愛,對李敏非常上心,帶她出入各種公開場合。

在毛主席的教育下,李敏不僅很快學會了中文,愛上了中國文化,更是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成爲一名新中國的高材生。

早在北平和平解放時,孔令華就與李敏認識了,兩人都在八一中學讀書,成爲同窗好友。李敏上大學期間,與孔令華戀愛了,毛主席聽聞女兒談起了戀愛,作爲一名夫妻,他也是十分關心。得知李敏的對象是孔令華後,毛主席十分放心,同意了兩人的婚事。

1959年秋,李敏和炮兵副司令員孔從洲的兒子孔令華結爲夫妻,這段婚姻真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毛主席也非常滿意,給這對新人送去了祝福。

1962年10月27日,李敏和孔令華婚後的三年,夫妻二人生下了一個孩子,毛主席聽聞後非常高興,對身邊的人說:我70歲官升一級!

孔繼甯的優秀紅色基因

李敏生下了一個孩子後,這也意味著毛主席正式成爲家裏的祖父輩,面對第一個孫子輩降世,如何給他取個好名字是重中之重了。

1962年10月27日再過十天正好是列甯領導俄國革命的45周年紀念日了,不論是毛主席還是孔從洲,都爲李敏的孩子取名費了不少心思。

兩位老人不約而同想到了馬、恩、列、斯這些具有特殊含義的字,如“馬”字的代表人物就是馬克思,“恩”字的代表人物是恩格斯。由于孩子是10月出生,又要聯系到革命之意,毛主席和孔從洲經過商議,給孩子孔繼甯。

“甯”字有安甯,甯靜之意,毛主席說:

好,就叫他長大後繼承我們的事業吧,這叫後繼有人,就叫繼甯吧。

據李敏在《我的童年與領袖父親》一書中回憶,毛主席非常喜歡小外孫,每當工作累的時候,總會去看看小外孫,陪著他嬉戲、親親、逗逗小家夥。

小時候的孔繼甯長得虎頭虎腦,不哭不鬧,非常勇敢,毛主席非常喜歡,特別愛和他在一起玩耍,這或許就是我們常說的隔代親吧。

出生6個月後的孔繼甯離開了毛主席,被送到上海,來到了外婆賀子珍的身邊。賀子珍回國後,一直住在上海,一個人孤苦伶仃,身邊沒有什麽親人。外孫孔繼甯的到來,給了賀子珍一絲安慰,不再那麽孤獨寂寞了。

整個童年,孔繼甯一直往返北京上海兩地,賀子珍非常喜歡這個孩子,只要和孔繼甯合照,她就會露出久違的笑容。

有一次,賀子珍身邊的工作人員也有一個和孔繼甯差不多大的孩子,她經常抱著這個孩子稱重,要是孔繼甯輕了一些,會在接下來的幾天內給孩子吃好吃的,不苦著這個小外孫。

長大一點後,孔繼甯知道外婆身體不好,需要一個好的心情,會主動逗她開心。晚年的賀子珍因爲有孔繼甯在身邊陪伴,她的生活有了生機,日子也越來越好了。

當然,毛主席也十分看好孔繼甯這個孩子,對他的教育十分上心,希望孔繼甯能夠傳承革命事業,保持一顆謙遜的心。在一家人的教育下,孔繼甯成爲一名有理想,正直有爲的年輕人。

孔繼甯是軍人家庭出身,爺爺孔從洲、父親孔令華都是軍官,他從小就有參軍報效祖國的志向。對越反擊自衛戰打響後,孔繼甯看到了機會,他先是進入國際關系學院學習,畢業後到總參謀部工作,因工作突出,先後被派往巴基斯坦和英國使館擔任武官助理。

工作期間,孔繼甯鍛煉了自己,在實踐中學到了很多,他始終保持一顆謙遜的心,牢記毛主席的教誨,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孔繼甯是一個孝順的孩子,1997年母親李敏身體不好,年事已高,身邊又沒有親人照顧。經過一番思考,孔繼甯決定回到北京,回到母親身邊,這樣既能照顧家人,還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孔繼甯離開部隊後,開始在媒體面前曝光,他很少接受采訪,爲人非常低調。一些媒體采訪無法推脫時,孔繼甯總會強調自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不希望被另眼看待。

1999年,孔令華病逝,對孔繼甯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打擊,意味著他要撐起這個家了,以外公、父親爲榜樣,進入社會這個大環境中奮鬥。

進入社會後,孔繼甯沒有從政,也沒有依靠自己的身份爲自己牟利,而是進入了市場經濟領域,從小事做起,積累經驗。通過自身的努力,孔繼甯也賺了一點錢,將這筆錢的大部分用于紀念外公毛主席的事業中。

爲繼承和發揚毛主席的思想,2001年孔繼甯和母親李敏一起成立了民族精神與中國發展研究中心,母子二人以此爲平台,積極宣傳毛主席和毛主席的思想。

至今,在孔繼甯的努力下,他策劃出版了許多有關于毛主席的著作,如李敏的自述《我的童年與領袖父親》《真實的毛澤東》《百年後的毛澤東》等,這些書籍能讓廣大讀者了解到最真實的毛主席,學習毛主席是思想,瞻仰這位新中國的偉大領袖。

除了宣傳毛主席思想外,孔繼甯本著爲社會做貢獻的初心,他成立了東方昆侖公益基金。該基金成立後,孔繼甯推出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希望醫院”,爲幫助貧困落後的地區改善醫療情況。

結語

孔繼甯是毛主席的外孫,深受主席的喜愛,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對他來說是幸運的。在毛主席的影響下,孔繼甯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孔繼甯如此出身,他不依靠家人,能夠自食其力,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積極爲社會做貢獻,宣傳毛主席的思想,這已經是難得可貴了。

更加令人敬佩的是,孔繼甯熱衷于公益事業,把更多的金錢和時間投入到爲民服務之中,沒有辜負毛主席對他的期望,對得起主席給他取名爲“繼甯”二字的意義。

0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