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向“黔”進發展動能足|貴州省2023年引才工作綜述

天眼新聞 2024-03-03 06:10:19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

2023年2月,爲進一步破解我省高端人才人數不多、人才資源總量不足、創新創業能力不強等問題,省委、省政府制定印發《關于優化整合貴州省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設置創業人才、企業科技創新人才、高校醫院科研院所創新人才、高技能人才、柔性人才5個人才項目,創新“平台引才”“以才引才”“行政指導下的柔性引才”等引才工作機制,建立引進重點人才編制“蓄水池”,設立貴州創業人才獎、企業科技創新人才獎,以超常規舉措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

一年來,我省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認真貫徹落實《指導意見》部署要求,縱深推進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不斷盤活人才存量、擴大人才增量、做大人才總量、提升人才質量,奮力推進人才大彙聚,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貴州實踐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第十一屆貴州人才博覽會現場人頭攢動。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賈智 攝

傾心引才,推動人才集聚大突破

進入新時代,踏上以高質量發展推進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貴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貴州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牢固樹立“大抓引才”的鮮明導向,向全社會釋放求才若渴的強烈信號。

從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以1號文件聯合印發《指導意見》、細化明確年度引才目標任務、制定具體措施和重點人才引進目錄,到以人才日、人博會系列活動爲契機,各引才項目牽頭部門全面啓動引才項目申報、認定工作……

月月有“引才”動作。各地各單位拿出具體舉措,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和幹勁狠抓人才引進工作,共同推進引才大突破。

人才最看重事業平台和發展空間。各地各單位用好用活“平台引才”機制,突破思維慣性,轉變僅僅依靠薪酬待遇引才觀念,用好或新設平台載體引才,讓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貴州師範大學投入1500萬元新建集成電路産學研實驗平台,成功從北京引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畢津順教授擔任實驗室負責人。

貴安華爲雲數據中心。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曉青 賈智 攝

人才最能識別人才。各地各單位積極探索“以才引才”機制,充分發揮專家人才同學情、校友情、老鄉情等紐帶作用,邀請專家人才舉薦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同時支持領軍人才引進拔尖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充實團隊,在平台、崗位、待遇、項目經費等方面給予個性化支持。在貴州大學,現有領軍人才池永貴教授積極發揮人脈和學術影響力優勢,依托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聯合實施科研項目契機,成功引進張利博、任世超、呂文心等3名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拔尖人才到貴州大學工作,充實其團隊。

搶抓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和東西部協作機遇,“行政引導下的柔性引才”機制煥發新活力。通過中央有關單位和對口支援省份協調幫助,由用人單位與省外人才單位建立合作關系,采取長期柔性引進和短期柔性引進的方式引進人才,充分調動人才來黔工作積極性。2023年,我省爭取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地貴州,柔性引進醫療衛生領域2名領軍人才、12名拔尖人才、26名優秀青年人才來黔工作,極大提升了我省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僅僅一年,我省引進66名領軍及以上層次人才、97名拔尖人才、229名優秀青年人才、668名創業人才、3名技能大師、25名優秀技能人才,引才數量質量均實現大幅提升。

貴州大學校園

精心用才,激發人才創新大活力

“貴州是幹事創業的好地方。學校在國家級人才計劃申報、科研平台、團隊建設、成果轉化、服務保障等方面給予了我最大限度的支持。”楊富裕教授深切感受到貴州求賢若渴的決心和愛才敬才的環境,毅然辭去中國農業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院長職務,于2022年8月入職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入職以來,他成功申報“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著力攻關木本源新型蛋白飼料加工與高效轉化技術,服務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人才不僅要引得進,還要留得住、用得好。

真刀真槍破解人才政策“中梗阻”,我省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有效破除人才使用、評價、流動、激勵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堅決破除“論資排輩”“敬而不用”和“四唯”等現象,積極營造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社會環境,公正平等、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待遇適當、保障有力的生活環境,努力讓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才。

引進什麽樣的人才,怎樣才能用好人才,用人單位最有發言權。我省改變以往組織專家評審認定的方式,將引進人才認定“自主權”全面下放給用人單位。各用人單位主動擔起引才用人主體責任,圍繞引才目錄和引才目標任務,把握好從哪裏引、誰去引、怎麽引等關鍵環節,將引才目標任務分解到位、責任到人,確保引才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貴州吉利發動機有限公司全自動壓裝、塗膠機器人生産線。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蘆曉娟 攝

強化人才政策激勵。對企業引進的科技創新人才、技能人才,在黔稅前年薪30萬元以上的,根據國家規定的個人所得稅稅率,省級財政按稅前年薪4%至8%的比例進行獎勵。設立創業人才獎和企業科技創新人才獎,對作出重要貢獻的各類人才給予30萬元至250萬元不等的獎勵。設立團隊建設資金,爲組建團隊的領軍人才提供100萬元支持。

建立人才編制“蓄水池”。全省拿出600個全額撥款事業編制崗位打造人才“蓄水池”,幫助企業“帶編”引進急需重點人才,發揮事業編制招才引才留才作用,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帶事業編制進入重點企業工作,促進人才鏈、創新鏈與産業鏈的融合發展。

政策紅利疊加釋放,人才活力競相迸發。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讓想幹事的人才有機會、能幹事的人才有平台、幹成事的人才有地位,在貴州創新創業、大展身手。

築巢公寓

暖心留才,營造人才服務強磁場

2023年7月,高級經濟師張維康通過網絡信息了解到貴州農信招聘百千萬高層次人才,不僅爲高層次人才量身定制崗位平台,還提供人才綠卡和專項激勵,並在醫療待遇、子女入學、配偶安置等多個領域配套了優惠政策。

經過深思熟慮,張維康毅然決定放棄原來互聯網銀行的高薪工作,從成都來到貴陽,希望能借助貴州農信的平台爲農村金融和數字普惠金融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如今,雖來到貴州農信僅四個多月,但是張維康已牽頭和推進實施了農村信用工程體系優化、農信金融業務線上線下融合、農信産品體系優化、紅色美麗鄉村幫扶建設、鞏固脫貧攻堅與普惠金融示範縣建設、ESG體系建設等多個項目。

有了人盡其才的用才機制,還需要人才滿意的留才環境。我省真金白銀打造人才“強磁場”,讓各類專家人才紮根貴州、愛上貴州、圓夢貴州。

圖爲工作人員在安龍縣欣蔓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組培室裏觀察白及組培苗生長情況。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慧

紮實推進省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將國家級人才及國家部委認定的人才納入省委聯系範圍,在春節、人才日等重要節日,省委領導帶頭走訪慰問專家人才;開辦高層次人才培訓主體班等進行國情省情教育;組織專家人才進行健康體檢,讓人才感受到組織的關心關愛。

用心打造“一線一家兩卡”服務平台。用好“96567”24小時人才服務熱線,用活人才之家線下服務陣地,爲全省高層次人才發放優才卡、人才服務綠卡,持卡可享有醫療服務、子女入學、配偶安置等優惠政策。

構建人才住房保障體系。推動建成或在建人才公寓和人才保障房5萬余套,人才只需繳納較低租金便可拎包入住,直到人才離開貴州、在貴州購房或退休,切實解決人才安居問題。

打造人才“強磁場”,彙聚發展“源動力”。貴州高質量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貴州實踐呼喚天下英才。眼下,我省正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靈活的政策、更加貼心的服務,奮力打造聚才窪地、用才高地、留才福地,推動人才工作不斷邁上新台階。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安通

編輯 駱航念

二審 劉義 胥芬芳

三審 張齊 劉丹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