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際|南通禁止制售紙錢,是離譜之舉還是可以理解?

廣而告之公益 2024-04-03 10:22:06

古往今來,生者追念逝者的方式無非幾種,或睹物思人或觸景生情,又或是依靠那燃燒過後的一縷青煙。

如今邁入人間四月天,也恰是清明追思時,人們又將于青煙袅袅中追念緬懷。

來源:南通發布

可一則話題的出現,打破了原本的甯靜。

就在前幾天,南通發布《禁止制造、銷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通告》。

一石激起千層浪,#南通燒紙# #清明節不讓賣冥幣合理嗎# #給去世親人燒紙是民俗還是迷信#等多個話題湧上微博熱搜。

網友們紛紛表達不解,爲什麽要禁止制造銷售冥幣紙錢,爲什麽流傳千年的燒紙祭祖如今成了“封建迷信”......

隨著質疑聲的加大,南通官方的這則通告徹底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最近輿論卻出現了一波反轉,有人開始理解甚至表示支持。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原來這幾天網上出現了一些當地燒紙錢活動的圖片,這裏所燒的紙錢並不是我們常見的冥幣等。

而是1:1比例的小別墅,外觀華麗隆重,內裏爲三室一廳布局,家具、家電一應俱全,人們甚至可以進去參觀。

來源:微博視頻號@1024專員

據了解,這種複雜且龐大的紙房子,名爲紮庫,是南通地區流傳頗久的一種殡葬用品。

對于不了解的人來說,如此規模俨然已經超越了一般“紙錢”的概念,也就導致了此次輿論出現分歧。

緊接著有人扒出這種大規模燒紙所帶來的安全隱患,比如2017年,南通一小區內因燃燒兩層樓高的紮庫,直接招來了消防隊。

除了安全問題,還有人說紮庫的背後還隱藏著“紙錢攀比”的苗頭。

“這家給老人燒去歐式小別墅,那家就得給老人燒去套中式大宅院”......這種暗地較勁的勢頭如果不加以控制,那後果會不堪設想。

無論是安全還是攀比,支持官方通告的一方所言也並非全無道理。

只不過,網絡上的傳播可能誇大了南通的燒紙活動,紮庫確爲當地的殡葬用品,但其出現及燃燒頻率並沒有那麽誇張。

來源:微博截圖

許多本地人也曾進行科普,表示當地也只在親人葬禮或周年祭等“大祭”時才會有紮庫這種級別的紙錢出現。

而且他們也會盡量在無人的空地上完成燃燒,但如今“一刀切”似的通告下發,讓他們連購買普通殡葬用品都成了難事。

這件事上,我們暫且不去糾結究竟誰對誰錯,只是冷靜下來,大家有沒有發現,面對矛盾的兩端,其相應的處理也總是那樣極端。

爲逝去的先人燒紙錢本就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習俗之一,人們以此緬懷祭奠先人,也向先人祈禱希望其能保佑家人安康。

這種習俗流傳千年,曆經思想意識、經濟形勢等等變革後依舊堅挺存在。

可能對于當下許多年輕人來說,還不太懂這一風俗裏的種種講究、門道,但對于爲什麽這樣做卻很是明白。

就如有網友所說,兒時他不理解爲什麽父母每年清明都要開很久的車去燒紙,但在父親去世後,他好像明白了。

他不知道燒紙錢的具體講究,但他會買一大堆紙錢,找個沒人的角落,點著紙,看著火焰燃燒、看著青煙袅袅,然後跟父親說說話、唠唠嗑。

這一刻,對他來說父親好像真的存在,他的訴說好像有了接收的對象,與其說是給父親燒紙送錢,不如說更像是日思夜想的父親終于出現,給了沮喪的自己一個大大擁抱。

而這種方式的懷念,不僅在清明,在每一個想念逝者的日子我們其實都可以去做。

來源:圖怪獸

可能隨著城市化的不斷建設,燒紙祭祀的安全隱患有了一定增加,但這絕不是將祭祀習俗定義爲“封建迷信”,繼而一禁了之的理由。

要知道矛盾的兩端,一定有相對柔性的區域。

如果擔心危險系數太大、擔心攀比心理滋生,那完全可以在情感循循善誘,在道德上有序引導,又或者在客觀要求上多下功夫。

比如可以限制祭祀用品的規格大小、不允許在市區燃燒等細節。

來源:微博截圖

當下,矛盾的兩頭仍在對峙,絲毫沒有“誰放過誰”的意思。

只希望這場“對戰”可以隨著科學化的處理而化解。

也希望,站在新的曆史起點的我們在傳承祭拜先祖慎終追遠的民族血脈時,也務必將安全問題考慮到位。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301

圖片已注明出處,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