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的最大收獲,兩大後天養成的“習慣”和戰友情讓人受益終生

府右街二子 2024-03-06 18:45:13

要說當兵最大的收獲,我個人認爲有兩個,一是曾經懶散的我,變得自律且執行力強;二是收獲了滿滿的戰友情。

當兵前,我有多散漫?就說吃飯睡覺,在家時,是餓了就吃,當兵後到點吃飯;在家時,困了就睡,而且不挑地方,家裏,外面野地,同學家,眯眼就睡,在部隊,這個毛病被糾正過來,除了規定作息時間,或者病了,可以睡覺自由,其他時間不能想睡就睡。

當然,困的不由自己了,站隊列或者開班會,也有一刹那“夢周公”的飄忽。不過,極少數。

部隊這個大熔爐,這麽說吧,把彎的能掰直;懶人變勤快;壞小子變成好小夥;不聽話的,一身逆鱗的,“訓練”的服從命令聽指揮。包括沒有時間概念的,幾年兵當下來,一准守時守點。這不是吹的,轉業到地方後,雖然我不受考勤管理,因公或者因私,有過早退,但沒有一次遲到現象。一次都沒有。

還有類似洗衣服這樣的“動手能力”,沒當過兵的男人,沒結婚,但已經能獨立生活的人,換下來的衣服襪子內衣褲,如果不是沒了換洗衣服,很多人都是能存就存,好不容易洗一回衣服,也都是潦草一洗,一洗一大堆。

當過兵的人不會這樣,換下來的衣服隨手就洗,有洗衣機,就機洗,沒洗衣機就手洗,絕不可能出現一陽台萬國旗似的衣服晾曬。

執行力方面更沒得說。沒當過兵的人,也有相當多的人執行力強,但不是全部,他們會“變通”。當過兵的,在這方面已經形成“強迫症”,形成類似于肌肉記憶,絕不打折扣。就比如部隊訓練,前面有水坑,你要淌過水坑或在水坑裏匍匐前行,不許繞彎;在地方搞團建,同樣的場景,同樣的要求,大多數人會“變通”避開水坑,不濕鞋不濕身。

說到戰友情,人們喜歡用“過命交情”和“生死之交”來形容,和平年代,略顯誇張,但意思差不多。在人們習以爲常的幾種“情誼”中,同學情,朋友情,同事情,我相信這些情感都經得起考驗,但相較于戰友情,這些“友情”略顯脆弱。

就拿男人經常會有的“酒後鬧事”來比喻。朋友之間聚會,遇到鄰桌喝高了找茬鬧事,那些朋友不一定人人挺身上前。但如果是當過兵的遇到此事,就算對方數倍于己,那也是“該出手時就出手”。

而且,戰友情不會隨著時間變淡。我有個“小戰友”,我快轉業時,他分到我們處,給我當過一段時間勤務員,我轉業後,有相當長一段時期沒有聯系過。2015年,我去成都出差,彼時的“小戰友”已經複員多年,恰好趕上“小戰友”結婚,半夜落地成都雙流機場,出來,就看見一個大牌子寫著我的名字,舉著牌子的人,正是那個“小戰友”。

幾小時後,就是他接新娘的“大喜”時刻,他從戰友群裏得知我要到成都,半夜趕到機場接我。這還有啥說的?把第二天的行程變一下,參加婚禮。“小戰友”和他的新娘子穿著喜興的唐裝向我敬酒,那種感覺,由不得你不感慨。

由于改變了行程,對接方老大不願意,把我說成“目中無人”,還彙報到“老大”那裏。“老大”問我爲何?我就一句話:巧了,戰友結婚。

“老大”說,這個理由充分充足。

順便說一嘴,“老大”也是老兵,軍齡比我長,在老山前線立過三等功。

0 阅读:2

府右街二子

簡介:喜歡旅遊、看書、喝酒、碼字、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