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戰國四公子中的“平原君”趙勝?

公羊春秋 2024-04-13 19:26:05

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和楚國春申君黃歇。我們今天來討論下趙國的平原君,通過其爲人處事,對其做個簡單的評價。

平原君趙勝

1、收留魏齊

秦國丞相範雎早年在魏國跟著中大夫魏齊混,魏國國君派須賈出使齊國,範雎作爲門客也跟著去了。須賈這個人吧,人不是很壞,但是能力一般,而且見不得人家比他好,妒忌心和猜忌心比較強,在魏國能做到中大父,全靠馬屁拍的好。齊王知道須賈爲人,而且打心眼裏看不起他,更重要的一點是,齊國對魏國也是沒什麽好感。所以齊國國君在朝堂上沒給須賈一點好臉色,順帶將魏國也數落了一通。範雎見此情形就不願意了,看到自己的主人被這樣侮辱,氣不打一處來,對著齊王就是一頓噴,噴的齊王啞口無言,只能暗自誇贊。打心眼裏敬佩這種關鍵時候挺身而出、而且能言善辯、見識廣博的人。當下各國都在網羅人才,範雎正合齊王意,于是就尋思著把範雎留下來擔任要職,並許以他朝中要職和黃金千兩作爲“聘禮”。範雎爲人仗義,是忠義之士,斷然拒絕了齊王。

按理說範雎替須賈解圍,須賈應該感激才是,畢竟範雎是自己的門客,收留門客的意義不就是關鍵時候能幫自己一把嗎?但是須賈不這麽想,他看到齊王如此厚愛範雎,懷疑範雎與齊王私下裏有交情,肯定是出賣了魏國的情報給齊國,齊王才如此。于是立馬將這個想法告訴了魏國丞相魏齊,魏齊毫不懷疑把範雎抓起來就打,打的那叫一個狠。範雎知道自己要被打死,就裝死,然後在朋友的幫助下逃離了大牢,隱姓埋名。從此範雎與魏齊不共戴天。

範雎後來輾轉到了秦國,秦王看出範雎是個人才,就拜爲相。秦王知道範雎早年在魏國被陷害的事,就想替他報仇,攻打魏國。其實這不過是個借口罷了,秦國早就想打魏國了。魏國並不知道範雎在秦國爲相,都以爲他已經死了。于是魏國便派須賈出使秦國議和。範雎聽聞須賈到了秦國館驿,就化妝成一個乞丐前去拜見須賈,當時正值天寒地凍,須賈認出是範雎,感慨其可憐,就把自己的厚袍送給了範雎。第二天須賈拜見秦國丞相,才發現竟然是範雎!範雎念昨日贈袍之情,便不殺他,但是讓須賈回魏國告訴魏王,魏齊陷害之事跟他沒完。魏王如果不把魏齊腦袋送到秦國,秦國就要發兵攻魏。

魏齊知道後,連夜逃到他在趙國的朋友平原君趙勝那裏,趙勝重情義,二話不說就收留了他。秦國知道趙勝收留魏齊,就寫了一封信給趙勝,信中說秦王欣賞平原君爲人,想邀請平原君到秦國做客,把酒言歡,希望平原君能給個面子。平原君二話不說就到了秦國。結果一到秦國,就被秦國給扣起來了,秦國還寫信給趙王,說如果不把魏齊人頭送到秦國,平原君就回去不去。魏齊知道後,嗨皮趙國保不住他,就逃回魏國,希望借助魏國信陵君魏無忌的幫助逃到楚國,魏無忌猶豫不決,魏齊心灰意冷,拔劍自刎。魏國便將魏齊人頭獻給秦國,趙勝得以回國。

平原君趙勝在明知魏齊有難的情況下,斷然決然收留了他。那麽趙勝到底知不知道魏齊與範雎的矛盾呢?答案肯定是知道的,因爲魏齊作爲魏國的丞相,沒道理無緣無故的跑到他那裏請求收留,魏齊在這節骨眼上也不會騙他,肯定是如實相告的。趙勝明知魏齊是“禍水”,偏要引禍上身。而且在秦王已經對他說明情況的時候還說魏齊是自己的朋友,他不會出賣朋友。秦國沒辦法才扣押他,然後寫信給趙王施加壓力,魏齊無奈才跑出趙國的。

這裏說明平原君實在夠義氣,爲了朋友甘願在秦國爲質,但是只憑自己意氣用事,將個人小義淩駕于國家大義之上,沒想到過會因此與秦國結下梁子,引發兩國戰火,讓無數人陷于生靈塗炭。而且魏齊爲人,不值得對他抱有如此慷慨,要不然他不會與範雎結下那麽大的仇恨。這裏又說明趙勝在看人方面確實欠缺火候。

範雎

2、殺妾求才

平原君趙勝家高樓閣宇,對面是民宅區,平原君的一個小妾長得非常美麗。但是爲人高傲,她經常在樓上看到對面民宅一個瘸子挑著水走來走去的,然後就在樓上大笑,覺得甚爲有趣。時間長了,瘸子很不高興,就找到平原君說,大家都聽聞你禮賢下士、網羅人才,對你的人品贊賞不已,但是你的小妾和你非常不像,我不知道你這樣受人尊重的人是怎麽找到她那樣的人的,你如果不把她的人頭割下,以後沒有人會願意在你門下。平原君對瘸子表示抱歉,說了幾句客套話就把他打發走了。心想你一個瘸子懂什麽,我怎麽可能爲了你一個瘸子把這麽漂亮的小妾人頭割下。就沒當回事。過了一段時間,平原君發現自己的門客越來越少了,就詢問下人,其他幾個諸侯國的公子門客多不多,回答:都比你多。于是平原君想起瘸子對自己說過的話,回到家就把小妾的人頭割下,獻給瘸子。從此以後,平原君的門客就越來越多了。

平原君對小妾嘲笑瘸子的事沒有放在心上,瘸子是個普通老百姓,平原君不會爲了一個平民百姓把自己的小妾殺了,更何況這個小妾還長得那麽美。說明一開始在平原君的心裏,美色是高于平民百姓的。後來自己的門客越來越少,平原君沒有追究原因,而是詢問別人其他人的門客有沒有比自己多。在得知自己已經落後于他人時,才想起瘸子的話,把小妾殺了。

如果平原君發現自己門客少了,但是依然比其他公子門客多,他會不會殺妾呢?答案是不會,因爲他問的第一句話是自己的門客和其他人比多不多,而不是自己的門客爲什麽少。這裏說明平原君在門客這一事情上喜歡與別人攀比,門客多就以爲著獲得人才的幾率大,如果門客都跑到其他國家了,自己國家的人才不就流失了嗎?就算自己門客少,別的國家門客更少,這在平原君的心裏是能接受的,至少達到了一種心理平衡。但是得知人家比自己多,平原君就有了危機感,這個危機感是來自國家,而不是來自自己。這說明平原君雖喜愛美色,但是在國家危機感來臨時,美色是可以毫不猶豫剔除的。

3、接收上黨

秦國攻打韓國,韓國上黨郡危在旦夕,已經成爲秦國板上魚肉。韓國國君與秦國議和,希望獻上上黨郡,以此請求秦國退兵。秦國願意接受這個要求。但是上黨郡守馮亭不願以“敗軍之將獻上城池”,就想把上黨郡獻給趙國,這樣一來,就能借助趙國的力量抵抗秦國,自己還能以“投誠”身份繼續擁有上黨。趙王與衆大臣商議此事,有人說上黨已經是秦國嘴邊的肉了,要了沒什麽意義,而且會將禍水引到趙國,秦國必定與趙國開戰。但是平原君認爲,秦國動用幾十萬大軍攻打上黨,目的就是拿下上黨。現在我們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擁有上黨,這不是天大的好事嗎?所以力勸趙王接受上黨。趙王聽信了平原君的話,就派平原君接收上黨。

秦國聽聞後大怒,于是就發兵攻打趙國,趙軍接連敗退,趙國大將廉頗以守爲攻,秦軍不能前進一步。于是秦國使用離間計,趙王派趙括頂替廉頗。趙括率趙軍與秦軍決戰,在長平大敗,趙國軍民四十五萬人被秦軍坑殺。趙國的國力從此一落千丈,退出戰國“大國”行列。

平原君趙勝在秦國攻打上黨的時候接收上黨,很多人認爲這是其一生的汙點。有人說正是平原君接收上黨,才挑起了秦國和趙國的矛盾,才會引發長平之戰的失敗。也有人說長平之戰的失敗是因爲趙王臨陣換帥,啓用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

長平之戰的失敗不僅僅是啓用趙括爲將,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的秦國實在是太強大了,軍事力量那麽強大的趙國在一開始都接連敗退,所以說,就算不啓用趙括,依然用廉頗“以守待攻”,以此消耗秦國糧草,讓秦國被迫退兵,但是這是長久之計嗎?秦國說必定哪天還會來攻打,這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趙括的“紙上談兵”不過是將這個時間搞的來的早了點而已。再一個問題是,當時各國家“合縱”戰略抗秦被破壞,趙國一己之力和秦國打,沒有勝算。

秦國爲什麽要這麽狠,將四十五萬軍民坑殺殆盡?因爲他拖不起,這次費了這麽大勁才打贏,如果這四十五萬人不服氣又反了起來,吃過大虧的趙王又啓用廉頗“以守待攻”,秦國哪能消耗的起?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實行斬草除根計劃,就是因爲怕。怕自己耗不起,怕趙國不服輸。

所以平原君接收上黨導致了秦國與趙國開戰?導致了趙國長平之戰的失敗?導致了四十五萬軍民被坑殺?都不是,趙國接不接收上黨,秦國遲早有一天都會與趙國開戰,因爲秦國的目標是整個天下,上黨不過是個導火索。平原君深知此道理,所以不要白不要。只是沒想到戰爭會發展到那個地步而已。

所以說平原君在戰略上頗有眼光,但是在戰術上有不足之處,其治國有一定的能力,但是帶兵打仗、排兵布將不是他擅長的。

長平之戰

4、出使楚、魏搬兵救趙

趙國首都邯鄲被圍三年,趙國面臨亡國之禍。身爲王公貴族的平原君沒有害怕,他決定從自己的門客中挑選20個出來共赴楚國,請求楚王出兵解圍。挑來挑去只有十九個,還少一個。這時候一個叫毛遂的站出來表示願意去,平原君說,你在我這裏幾年了?毛遂說三年了。平原君說一個鋒利的釘子藏在口袋裏遲早要漏出尖的,你在我這裏三年,我都對你沒什麽印象,說明先生你沒有什麽過人之處。毛遂說那你就現在把我放在口袋裏吧,我馬上就露一個給你看。平原君就帶著這二十個門客一起去了。楚國國君拖延時間久久不願以發兵,這時候毛遂果然發揮了作用,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實在沒辦法了就拿著劍威脅楚王,逼他簽訂盟約,楚國國君沒辦法,就讓春申君帶著十萬大軍前去助戰。

後來燕國攻打趙國,平原君覺著毛遂是個人才,就讓他帶兵抵抗燕國。毛遂說自己只能耍耍嘴皮子,做個軍師已經不得了了,帶兵打仗萬萬不行,平原君認爲毛遂是過于自謙,非要趕鴨子上架,毛遂拗不過,硬著頭皮上,果然大敗,毛遂羞愧,便自殺身亡。這個事情說明平原君確實愛惜人才,且用人不疑,但是對人才沒有做到足夠的了解,要不然以毛遂的口才能力,也不會三年得不到重用。等到想起來重用的時候,卻給其安排了一個他不擅長的工作,結果好心辦壞事。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是平原君的小舅子,所以平原君出使魏國搬救兵,小舅子當然會願意幫忙。但是小舅子沒有軍權,兵符在大王那裏,魏國救兵已經在半路了,秦國威脅魏國,說你要是敢救趙國,我回頭第一個收拾你。于是魏王就命令晉鄙把大軍停在半路觀望,完全不管邯鄲那邊情況多危急。魏無忌帶著朱亥偷了兵符,把晉鄙殺了,才帶著兵趕往趙國。有人說魏無忌是趙勝的小舅子,幫他是理所當然的,但是要知道,在古代,即使是王公貴族,兄弟之間、父子之間反目成仇、爾虞我詐、見死不救的事屢見不鮮,信陵君“竊符救趙”,冒著這麽大的風險,不僅僅是因爲他是平原君的小舅子,更是因爲他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更關鍵的一點是,魏無忌敬重平原君的爲人,覺得爲了此人,再大的風險也值得,這就側面說明平原君在爲人上的特別之處。

朱亥

5、傾家蕩産組織敢死隊

邯鄲被圍,城破在即。救兵還在半路,火燒眉毛之際,有人對平原君說,城內的百姓因爲被圍,餓死了很多,他們沒有衣服穿,也沒有食物吃,但是依然沒有選擇出城投降,可見他們的忠義。你家裏有黃金萬兩,绫羅綢緞不計其數,稀奇珍寶數不勝數,你爲什麽不把它們拿出來分給老百姓呢?你要知道,這些財産是國家給你的,正是因爲國還在,你才能享受國家帶給你的生活,如果國家都沒了,你要這些還有什麽用呢?平原君聽了大悟,就散盡家財安撫百姓,百姓被其感動,紛紛要求加入守城隊伍,于是平原君就用這些人組建了一支“敢死隊”,共三千人。這只敢死隊由那個勸他的人爲隊長,沖出城去,秦軍被打退三十裏。隊長戰死,平原君就封隊長的父親爲候。正是這三十裏,給邯鄲爭取了時間,楚、魏聯軍及時趕到,裏外夾擊將秦軍打的大敗。邯鄲之圍被解,趙國得以延續。

平原君在國難當頭舍身爲國,將國家抗于肩上,有破釜沉舟之氣概。且危難之際,聽從良言相勸,任人唯賢,知恩圖報,實乃國之棟梁。

綜合:平原君趙勝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禮賢下士,爲國爲民,將國家榮譽放在首位,不計較個人得失,且人際關系優秀,敢于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是一代輔國能臣。但是其識人、用人上略有不足之處,雖有戰略眼光,但是戰術上多後知後覺,如果不是別人提醒,往往會錯失良機,不宜爲將,打仗的事,還是別交給他來做。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