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主戰場!濟南市委書記這份“動員令”很燃

新黃河 2024-05-02 08:50:14

“五一”,是勞動者的節日。

“勞動是一切成功的必經之路”“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正所謂勞動托舉夢想,沒有勞動、沒有奮鬥,就不會有物質的收獲、精神的豐收。全社會應當而且必須弘揚“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好風尚。

在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濟南市委書記劉強在全市慶祝大會上向廣大勞動者表示節日慰問,並且發出了一份很燃的“動員令”——

“廣大勞動者展現主人翁姿態、發揮主力軍作用,積極投身強省會建設火熱實踐,積極投身項目建設主戰場”。

幸福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濟南能有今天的進步,幸福生活能有今天的成色,都靠勞動、靠奮鬥!

近年來,廣大市民群衆在濟南、愛濟南、建濟南,全市上下共吹一把號、共唱一個調,形成了團結奮進、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當下,濟南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身上,有一種強烈的幹事創業勁頭。

這種勁頭,是一股“幹就幹最好、爭就爭第一”、拉升標杆、奮勇爭先的幹勁。堅持對標一流、高點定位,幹就幹最好、爭就爭第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全市蔚然成風,許多工作都走在了全國全省前列。

這種勁頭,是一股“不懼風雨迎難上”、英勇頑強、敢打必勝的拼勁。濟南的任何一次突破與攻堅,都離不開一個“拼”字!一線建設者在拼、全體市民群衆都在拼,呈現出你追我趕的生動局面。

這種勁頭,是一股“敢于第一個吃螃蟹”、大膽創新、銳意進取的闖勁。秉承濟南“敢爲天下先”的城市基因,各行各業勞動者勇于探索、敢闖敢試、敢出新招,在創新創造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這種勁頭,是一股“人人爭當挑山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雷厲風行、快幹實幹、狠抓落實,說一件定一件、定一件幹一件,件件有著落、件件有落實,已成爲濟南勞動者的鮮明特征。

幸福,源于你我他的奮鬥。

光榮屬于勞動者,幸福屬于勞動者。

投身火熱實踐、投身主戰場

市委書記劉強發出的這份“動員令”,直指項目建設、新質生産力發展、民生改善、城市建設——

第一,積極投身項目建設主戰場。

濟南市委將2024年工作主題確定爲“項目深化年”,確定了重點項目2000個,總投資2.66萬億元。廣大勞動者身處建設一線,要圍繞全市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産業,積極參與“項目深化年”創新創優勞動競賽市級示範項目,把好安全質量關,認真做好每道工序,加快推動項目建設提速增效,努力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爲全市促投資穩增長貢獻力量。

第二,積極投身新質生産力發展。

濟南圍繞發展新質生産力,根據自身資源禀賦、科技優勢,明確了數字化、綠色化、醫養健康三個重點方向。很多勞動者從事這些領域的工作,直接關系著新質生産力的培育發展。要與時俱進更新知識體系、錘煉實踐能力,紮實開展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落地生産等工作,推進全市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發展。

第三,積極投身民生改善。

今年,濟南通過群衆投票方式確定了20件民生實事,涵蓋交通出行、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創業等領域。廣大勞動者有很多處在服務群衆的第一線,要當好“服務員”,立足本職崗位,辦好群衆身邊的事;要當好“消息樹”,及時向黨委政府反饋群衆的新需求新期盼,使黨委政府工作更接地氣、更貼民意、更有溫度。

第四,積極投身城市建設。

廣大勞動者發揮好城市建設主人翁作用,立足自身實際、發揮所長,積極參與城市交通、能源、供熱、雨汙合流管網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主動服務城中村、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等城市更新項目,積極融入網格化服務、“紅色物業”等基層治理實踐,共同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城市文化傳承保護等工作,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品質,共建美好家園。

勞動者是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社會進步的主力軍,是強省會建設的主力軍。主力軍就要有主力軍的樣子!

練就堪當重任的過硬本領

沒有金剛鑽,攬不了瓷器活。

在強省會建設的關鍵時期,濟南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質勞動者大軍作支撐。

一線勞動者們,需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把學習知識作爲立身之本,把磨砺技能作爲立業之基,把創新創造作爲立功之道,努力成爲所在領域的行家裏手。

怎麽成爲行家裏手?有三招!

第一招,加快知識更新。

在幹中學、學中幹,密切關注行業、産業前沿動態,及時學習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知識、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提升數字化素養,努力跟上時代步伐。

第二招,錘煉專業技能。

無論從事什麽勞動,都要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從事生産崗位的,就要弘揚“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個零部件,生産優質的産品。從事公共服務崗位的,就要細致周到、熱情服務,不斷提高群衆滿意度。各行各業勞動者都要勤學苦練、潛心鑽研,掌握新技能、增長新本領,當“濟南工匠”“能工巧匠”。

第三招,勇于創新創造。

創新創造既適用于高精尖技術,又適用于普通工藝;既體現在品牌、産品中,又體現在管理、運營中。科研人員、高層次人才要瞄准關鍵核心技術,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爲攻克“卡脖子”技術貢獻智慧和力量;普通勞動者要積極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建議、小設計”等群衆性創新活動,推動工藝革新、管理出新、服務創新,以崗位“小創新”彙聚發展“大動能”。

未來濟南的發展,有著更高的定位、更高的境界、更高的追求!一切藍圖,都離不開紮紮實實的實幹!

做幹在實處的實幹家,把工作崗位視作幹事創業的主戰場、攻堅克難的比武場、施展才華的競賽場。這樣的實幹,一定能創造出更快速度的發展、更加幸福的生活!(濟南日報記者王端鵬)

來源:濟南日報

2 阅读: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