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那些文化科學知識,是送給孩子打怪練級的,父母千萬別伸手

阿加熙的夜郎皇室花園 2024-04-13 01:46:17

發過一期《所有難爲醫生的行爲,其實都是在難爲病人》,聊的是醫療改革,有親回複:你還可以發一篇“所有難爲老師的行爲,其實都是在難爲孩子”。談到子女教育,我還不太有發言權,不是沒思考,而是孩子還小,大兒12歲小女8歲,還沒成才,只能說交流一些想法做法。

我常常問孩子“你長大了想做什麽?是科學家?企業家?還是美食家?……”從他們幼兒園就開始問了。有朋友說,他這麽小,哪裏會有什麽答案。其實我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引導孩子思考的過程,答案的底線是“長大後不能什麽都不做,不能混日子啃老”。

我也常常問朋友“你希望孩子長大後做什麽”?朋友大都回答“我哪裏知道!等他長大了自己選,萬一我選的他不喜歡嘞”。真是這樣嗎?你在撫養他長大的十多年時間裏,就完全沒觀察出他的天賦、他的喜好?就完全不思考你家庭能提供的平台、以及不同意向職業的前景嗎?花那麽多錢,逮啥學啥,浪費時間精力,是搞來尋開心的嗎?等畢業了現琢磨:究竟是考研?考公?還是烤串兒?

很多朋友說:好多成才的農村娃,人家爹媽只管得上三頓飯,其他全靠孩子自覺。那我就問了:這樣的孩子,特質是什麽?確實有些孩子天生就自律拼搏,但沒這麽強特質的孩子,在後天可以培養強化出來嗎?答案是:一定可以的。

說到這裏,大家有思路了吧,不在乎培養孩子多少才藝,關鍵是孩子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學前班和一二年級,你可以填鴨似的讓他門門考100分,五六年級就不容易了,高考更難,而本碩博及一輩子的奮鬥,做父母的能怎麽守著填鴨?所以我們一直強調“素質教育”才是核心,小學那些文化科學知識,全是送給孩子學著“打怪練級”用的,千萬別伸手替他打。

那究竟什麽是“素質教育”?

我常常教導孩子,人最重要的素質是“勤勞和懂禮貌”。人的天賦有高有低,那是DNA決定的,爹媽和祖先遺傳的,羨慕不來的。但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你可以在自己的維度去做到最好。

勤勞,我認爲關注的是修身,就是行動的意思,也有目標的意思,也有責任心的意思,也有永無止境探索拼搏的意思,即便在最絕望的時刻,也別忘了繼續勤勞,繼續思考尋找出路。

懂禮貌,我認爲關注的是處世,是善良,是溝通協調,是團結協作相互成就,也是感恩敬畏。包括學會跟人和解,跟事和解,跟自己和解。

讓孩子懂得要怎麽做之後,就是幫他把行爲固化,養成習慣,形成思維。如此看來,准時起床上學,整理書包衣物,自覺完成作業,規劃目標夢想,體會成長進步收獲的樂趣,懂得面對挫折和整改錯誤,學會人際交往寬容大度……如果用這些關注點作爲標尺,再去測量那些“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三令五申卻貓抓老鼠”“以及緊張的師生關系”等矛盾,你會覺得真的太幼稚了。

我特別喜歡的一種思維叫“推銷思維”,就是站在顧客的角度,讓顧客認識到價值,然後心甘情願的買單。用這樣的方式,才能最大限度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把人作爲一種資源去開發,而不是一台機器去壓榨。

我國2023年,畢業了6萬博士56萬碩士。雖說多讀書不是壞事,但如果多讀書就是爲了拿到“謀個好職務從而躺平”的通行證,那明顯就跑偏了!但反思一下,是否家長都在用這個鼓勵孩子讀書?家長的認知水平不一樣,很多道理真是講不通啊,孩子仍被逼著“考功名”,成爲“教育産業”的工業化産品,最後就是,清北博士搶破頭去當中學教員,本科畢業走投無路去送外賣,還有大把碩博拿著五八千月薪、守著一份公職、滿心怨氣。

教育的第一職責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發現最有天賦的人,幫他創造最大價值。一個良性的社會,是培養最合適的人去做最合適的事,人人服務社會,人人安居樂業!而不是培養所有人去搶少數閃耀的位置,搶到的以強凜弱,沒搶到的嫉妒怨恨。

都說:人的第一次成長,是認識到父母只是普通人;人的第二次成長,是認識到自己只是普通人;人的第三次成長,是認識到孩子只是普通人。這麽看來,教孩子接受平凡,教孩子踏實生活,怎麽跟“我愛的人相處”?又怎麽跟“愛我的人相處”?怎麽經營愛情婚姻家庭?無論事業升到哪一步,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課程!

0 阅读:2

阿加熙的夜郎皇室花園

簡介: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