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蜱蟲,它不只會吸血,還會埋下隱患,吃肉就會觸發

科普大世界 2024-05-10 10:13:01

夏季到來,讓人談之色變的蜱蟲又要出來活動了。通常在夏秋季節,人類或動物被蜱蟲叮咬的事件也隨之頻繁發生。但可能很多人都對這種小動物的叮咬缺乏了解,認爲不過是個小蟲子嘛,咬一下又能怎樣?奉勸各位千萬不要這樣想,因爲被蜱蟲叮咬後,除了可能立即出現的過敏或輕微炎症反應外,還可能隱藏著一種更爲嚴重的健康威脅——紅肉過敏症。

蜱蟲叮咬不只會吸血,被它叮咬後,人們可能會遭遇“蜱蟲病”,即“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這種病毒通常在叮咬後一周左右起病,症狀包括高燒、惡心嘔吐、腹瀉、皮疹等,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心、肝、腎的損傷。幸運的是,如果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多數患者的預後都是良好的。

但值得警惕的是,蜱蟲叮咬後治愈的患者,體內可能會埋下一顆“定時炸彈”——紅肉過敏症,之後如果食用肉類或者乳制品的時候,症狀就會觸發。

這是因爲蜱蟲在叮咬過程中,會將含有α半乳糖苷寡糖的唾液注入人體,方便它刺破皮膚,吸取血液。據研究,α半乳糖苷寡糖是在非靈長類動物中存在的一類糖,人體無法自行合成,也就是說這種α半乳糖苷寡糖進入人體內就屬于一種異物,因此會被免疫系統視爲入侵者,進而産生針對性抗體,這樣就會觸發某些過敏性表現了。

一旦在蜱蟲叮咬,α半乳糖苷寡糖進入人體循環系統後,免疫系統就會産生抗體對付這種異物,從此這種抗體模式就會存在,那麽如果再進食紅肉(如豬肉、牛肉、羊肉、兔肉等)或者一些乳制品,或相關藥物(如明膠、西妥昔單抗等),其中的α半乳糖苷寡糖就會被免疫系統立即識別出來,從而激活對它的一系列免疫應答,俗稱的“紅肉過敏症”也就會被觸發了。

這種病症也被稱爲“α半乳糖綜合征(AGS)”或“蜱咬肉過敏”。讓人很郁悶的是,一旦患上紅肉過敏症,患者可能終身不能食用紅肉食品,甚至不能飲用一些乳制品,上面提到的相關藥物也不能服用。

那麽,我們該如何預防這一隱藏的健康威脅呢?當然就是避免被蜱蟲叮咬了。如何避免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蜱蟲的棲息環境。它通常棲息于草坪、灌木叢、地被植物與家畜圈舍、房屋縫隙或鳥巢中,夏秋季節我們靠近這些地方的時候應當注意。野外遊玩或者露營的時候,最好穿著長袖長褲、長襪長靴,並紮緊所有開口處。

此外,我們還可以將氯菊酯等殺蟲劑噴在衣服上,以預防蜱蟲的叮咬。同時,避免在叢林或灌木中坐臥休息也是減少蜱蟲叮咬的有效方法。

如果不幸被蜱蟲叮咬,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首先,不要用手直接拔蜱蟲,因爲這可能會導致蜱蟲的頭部留在皮膚內,增加感染的風險最好是能就近就醫處理。如果不方便立即就醫,可以先用酒精麻痹蜱蟲,然後用尖頭鑷子夾住蜱的頭部或盡量靠近皮膚的位置,沿豎直方向小心緩慢拔出。然後帶著蜱蟲盡快就醫。

被叮咬後,蜱蟲被清除得越早,感染致病微生物或日後發生紅肉過敏的可能性通常越低,因爲時間越短,它注入的α半乳糖苷寡糖也就越少,能引發的症狀也就越輕。

而如果被蜱蟲叮咬後,數天或數周內出現發熱、頭痛、皮疹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並告知醫生有蜱蟲咬傷史。

總之,在夏秋季節,就是要盡量避免遭蜱蟲叮咬,不慎被叮咬了也不要輕視,正確的應對方法才能夠減少它的危害。

消息來源:《光明網》5月9日報道《疾控警告:一朝被蜱蟲咬,可能終身不能接觸紅肉》

福建艦到底是什麽動力?首次海試高速巡航時給出了答案

用藍牙連接衛星,美國公司實現600公裏藍牙互通!比星鏈更具優勢

奇特!這顆行星上會下鐵雨,風速每秒22公裏,新發現還有五彩光環

新研究發現:燃氣竈是家中最大的空氣汙染源!有兩個應對方法

“震蕩天星”身世之謎被揭開!天問二號目標星來自月球背面隕石坑​

0 阅读:9

科普大世界

簡介:普及科學知識,增強科學能量,擴展科學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