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青銅稱量貨幣的産生與發展

文錦彙 2024-03-24 00:14:57

從中國古代社會整體發展狀況來看,青銅時代後期已具備産生一般等價物的條件。

衆所周知,中國的青銅時代,無疑是一個光輝璀璨的時期。這一時期不僅以衆多精美的青銅器賦予後世寶貴的文化遺産,並且爲中國禮儀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政治結構、等級制度、意識形態以及禮樂制度等方面,青銅器的廣泛使用,直觀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

不僅如此,由于青銅制作技術的普及,使得青銅時代後期,青銅制品幾乎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禮器、兵器、樂器、工具、農具,以及各種裝飾品等,人們能想象出的任何物件。至此,客觀地說,中國社會不僅孕育了獨特的青銅文化,更發展出對青銅的普遍崇敬。所以,金文中有大量青銅用于貢獻、賞賜、賦稅、罰沒、俸祿以及支付等的記載,這進一步證明了青銅在當時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利簋(武王)銘曰:“王在闌師,賜右史利金。”禽簋(成王)載:“王伐蓋(奄)侯,周公某(謀)禽祝,禽又(有)(脤)祝,王易金百寽。”過伯篡(昭王)載:“過伯從王伐反荊京,寽金。”翏生盨(厲王)載:“王征南淮夷,伐角津,伐桐遹,翏生從,執訊折首,寽戎器,寽金,用作旅盨,用對烈。翏生衆大姻,其百男百女千孫,其萬年眉壽永寶用。”《堯典》“金作贖刑。”孔穎達疏:“古之贖罪者,皆用銅,漢始改用黃金”。《詩經-魯頌-泮水》曰:“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可見,青銅的用途已經被廣泛認識,其價值被社會所普遍認可,並成爲公衆追求的財富。

因此,客觀上青銅已具備了作爲一般等價物的條件。所以說,中國青銅時代青銅文化的影響,不僅僅是體現在青銅器上,更重要的是給中國社會帶來了青銅的價值觀念。這種觀念被廣泛傳播,而且深入人心,牢固地樹立了青銅的價值體系。

這是中國古代爲什麽鑄幣從一開始就選擇了青銅,而不像西方那樣選擇白銀和黃金的根本所在,也印證了彭信威先生在其著作《中國貨幣史》序言中提到的觀點,即爲什麽“西漢的五铢錢”清末還能流通的根本所在。

客觀上看,在青銅時代,青銅無論以什麽形狀出現,都可以衡以重量來行用。這不僅在文獻記載和青銅器銘文中有所體現,在考古出土實物中也有所體現。

據蔡運章先生的報告,青銅塊和青銅器殘片在河南洛陽、陝西周原的西周墓葬和青銅窖藏中屢有出土。1964年至1971年間,洛陽市文物工作隊在北窯村西清理了370座西周貴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的禮器、兵器和車馬器等殘片。20世紀七八十年代,陝西周原地區也出土了大量青銅塊和青銅器殘片,例如1972年雲塘上務子村發現的青銅器窖藏,其中出土的青銅厚重禮器殘片重達20余千克,同年5月又發掘出銅鈴、大編鍾等殘片10余千克。

江南地區從甯鎮至浙北一帶也屢屢出土了大量西周至春秋早期的青銅塊。典型的發現包括:1975年句容縣城東公社西廟大隊一座土墩墓中出土的150多千克青銅塊;同年5月金壇縣城東公社電力大隊社員在整地時發現的一陶罐,內含70余千克青銅塊;以及1984年昆山縣兵希鎮盛莊村發現兩個窖藏土坑,出土青銅塊100多塊,重量從十幾克到幾百克不等,並伴有一些兵器、農具、工具的殘件。

經過詳細的調查和科學分析,江南地區出土的青銅塊大都有切割使用的痕迹,而且其合金組成也爲典型的高鉛青銅,這種青銅與中國早期的尖首刀和空首布貨幣相似。特別是1988年,在浙江仙居縣橫溪區湫山鄉出土的青銅器具、青銅塊與楚大布和蟻鼻錢同盛于一陶罐的窖藏,這不僅驗證了青銅稱量貨幣使用的普遍性,而且表明了青銅與青銅貨幣在人們價值觀念上的等同性。

從人文類比的角度來看,西方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等地區,在鑄幣産生之前,也曾有過使用金屬稱量貨幣的類似階段,所不同的是西方主要是使用貴金屬(金、銀),但也有使用青銅塊的。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