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16:姬昌的心思與忠奸之辨(上)

江明月好 2023-12-09 09:52:16

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只是封神故事的一個開局,衆多封神世界中發生的大事還沒來得及鋪展開。從目前出場的人物及劇情來看,與原著相比,許多人物的性格更加豐滿了,不再像原著《封神演義》裏的那些人物給人一種臉譜化的感覺。纣王的性格更加複雜了,姬發的性格有了成長的變化,其中一個比較關鍵的人物姬昌的性格形象與原著相比也有了很大變化。

我們在看待一個人物時第一時間經常會問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是忠臣還是奸臣?尤其是傳統評書演義類的文學作品中一定會把這個問題第一時間交代清楚。傳統評書《趙匡胤演義》中就有呼楊高鄭四大忠臣,也有王欽潘美龐文甯死也要賣國的奸臣。奸臣以賣國和陷害忠臣爲業,不知道一個國丈賣了國之後對方會給他多大的好處,反正現成的榮華富貴不要,一定要賣國試圖獲取敵國給予的好處。

《封神演義》中也是這樣,大商的忠臣也不少,比如首相商容、亞相比幹、太師杜元銑、上大夫梅伯等等,奸臣有費仲、尤渾、飛廉等等。奸臣無論出了多麽淺顯易懂的奸計,忠臣總是上當,並且被陷害。君子可欺之以方,忠臣總是很容易就被陷害除掉。那麽西伯侯姬昌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呢?書中到處都說西伯侯是“賢人君子”,“西伯乃仁德君子,待人心實”,這樣的人自然是忠臣,怎麽可能會是奸臣?但一個人真的可以用忠臣還是奸臣來分類嗎?

曆史上的姬昌是周國的首領,而當時的周應該是隸屬于殷商的一個諸侯國。而周之所以臣服于殷商只是因爲自己的實力不如殷商,被迫臣服于殷商的,並不是因爲姬昌對殷商有什麽好感。姬昌的父親季曆就是因爲才能過于出衆,周在季曆的帶領下有崛起的勢頭,于是當時的商王文丁直接扣押了前去朝貢的季曆,然後處死了他。所以姬昌與殷商有殺父之仇,姬昌的內心根本不可能對殷商有什麽好感。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殷商強盛的時候,姬昌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崇侯虎向纣王警示過姬昌帶領的周有逐漸強盛的趨勢並且在周邊影響力越來越大之後,纣王直接囚禁了姬昌,讓姬昌在羑裏待了七年。那時的姬昌年紀已經很大了,差點兒客死他鄉,姬昌的內心對于纣王自然是懷恨的。只是當時的周還不是殷商的對手,所以姬昌也只能隱忍。周的大臣闳夭等人是用土地、財寶、良馬和美人才把姬昌贖買回去的,所以纣王對姬昌也沒有什麽恩典。文王回到西岐之後迅速擴張,幾年之後西周的勢力就大大擴張。

只是姬昌的年紀太大了,很快姬昌就老死了。他的兒子武王姬發立刻又打起了自己父親姬昌的大旗,號召周圍諸侯一起伐纣,據說當時周武王伐纣的時候還用車拉著文王姬昌的神主牌,可見文王姬昌在世的時候,就已經留下了一定要滅亡殷商的遺言,而且許多諸侯國都知道。所以這些諸侯國才會響應武王姬發的號召,跟隨武王去討伐殷商。上面是曆史上的周文王姬昌,他不可能是殷商的忠臣,也說不上是奸臣,他是周國的國主,只會爲周國的利益做出選擇。而電影中的文王姬昌與曆史就不一樣了。(待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