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逝世36年,我才讀懂了《邊城》裏的遺憾

樂人看情感 2024-05-10 14:04:34

1988年5月10日,沈從文因心髒病猝發,在家中病逝,享年86歲。

那一年,諾貝爾評審委員會已經選定沈從文爲當年的諾獎獲獎者,但因爲諾貝爾獎只頒給在世的人,所以沈從文最後無緣獎項。

評委會主席的佩爾·維斯特貝裏無不遺憾地說:“非常非常接近獲獎,但是他不幸去世了。”

沈從文,這位被認爲文學造詣與福樓拜相當的文壇巨匠,就這樣與諾獎失之交臂,成爲無數讀者心中的意難平。

而他的代表作《邊城》,則如同他的經曆一般,更是充滿了無數遺憾,令人歎息。

書中,因爲緣分牽引,人們相識相聚,又由于宿命使然,人們交錯離散。

一場又一場的悲劇,讓我們淚目,也不得不讓我們看清這樣一個事實:

生而爲人,世事難得周全,總有一場遺憾,會將你推向無底的深淵。

當你看過《邊城》的故事後,相信所有的遺憾,都會從中得到釋懷和治愈。

1

人活于世,誰不是帶著遺憾前行

沈從文筆下的邊城,位于美麗的湘西,一個叫茶峒的山城。

城邊有小溪,溪邊有白㟷,塔下有人家。

翠翠和爺爺就生活在風景如畫的溪邊,以擺渡爲生。

自打記事起,她從未見過自己的父母,每每問及此事,爺爺總是點上一根煙,默默抽著,答非所問。

時間長了,翠翠漸漸從爺爺和路人口中拼湊出父母的故事。

十五年前,母親與茶峒軍人相愛並未婚先孕,他們相約私奔。

但茶峒軍人認爲私奔有損軍人名譽,走投無路的他服毒自殺,母親生下翠翠後,也自殺而亡。

母親是爺爺的獨生女,也是爺爺後半生的依靠,她的過早去世,成爲爺爺一生最痛的噩夢。

就在絕望時,爺爺看到懷中粉嘟嘟的翠翠,心中這才升起一絲希望。

翠翠的到來轉移了爺爺的喪女之痛,但隨著翠翠長大,另一種隱痛在老人心中發酵滋長。

爺爺害怕自己老了,翠翠無人照顧,又怕翠翠走了母親的老路,決定提早幫翠翠找個好歸宿。

爲了彌補喪女的遺憾,爺爺使出渾身解數爲翠翠鋪平未來的一切,試圖避免悲劇的發生。

他相中了船總順順家的大兒子天保,天保也喜歡翠翠。

可他不知情的是,翠翠早與天保的弟弟傩送,在一場端午盛會中相識相愛。

當天保知道所愛之人,卻早已是弟弟的心頭好時,頓覺心中五味雜陳。

站在情路的十字路口,他不知如何選擇。

最後,他決定用對歌的方式,和弟弟比試。

可當弟弟一開嗓,情意綿綿的聲音讓天保自覺甘拜下風。

天保黯然離開茶峒,退出了這場看不見硝煙的兄弟競爭。

沈從文在書中說:“一切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一切緣分,皆是宿命。

翠翠母親的死,是爺爺躲不開的厄運;

天保愛而不得的遺憾,誰又能說這不是命運的刻意刁難?

命運的轉輪,就像一個又一個連環套,環環相扣,最後釀成更大的遺憾。

《菜根譚》中說:“人情世態,倏忽成端。”

書本中,花開花謝,緣起緣滅;生活裏,人聚人散,或近或遠。

懷念成疾的痛苦,想而不見的無奈,愛而不得的抓狂......

生活就是這樣,總有一種遺憾,都從始至終貫穿我們的整個生命。

不論你怎麽努力,怎麽挽留,也無濟于事。

這是成長所必經的苦痛,也是不可改變的宿命。

2

人生最大的遺憾,

是一直在遺憾過去的遺憾

哥哥天保離開後,傩送與翠翠之間的愛情似乎沒有了障礙。

兩人的感情持續升溫。

可就在人們認爲好事將近的時候,一個噩耗如晴天霹雳般,摧毀了所有人的期待。

哥哥天保在離開茶峒後,順水而下,做著跑碼頭的營生。

有一次,船在途中被石頭擱淺,天保試圖用力擺脫時,卻意外落水而亡。

天保的死,直接打亂了所有的節奏。

船總順順因爲兒子天保的死,而陷入巨大悲傷,也遷怒于翠翠和爺爺,並故意疏遠他們。

對噩耗將信將疑的爺爺跑到順順家打探,卻怎料撞到槍口上,受到順順的冷遇。

受了一肚子氣的爺爺,像霜打蔫的秧苗般,悻悻而回。

深夜,大雨滂沱而下,爺爺帶著滿腹的委屈與牽挂,含恨離世。

爺爺的離開,如同抽去了翠翠的魂魄,她像一只落單的孤雁,終日郁郁寡歡。

而此時,傩送因哥哥天保的死還沒透過氣來,家裏就張羅著爲他相親。

傩送不想被家裏安排,他主動過來找翠翠,翠翠卻害羞地跑掉了。

心灰意冷的他只好離家出走,闖蕩江湖。

爺爺死去,傩送離開,翠翠的生命裏,像被撕開一個巨大的口子,汩汩滴血,再難愈合。

簡媜說過:“遺憾像是什麽?像身上一顆小小的痣,只有自己才知道位置及浮現的過程。”

遺憾是長在每個人心口的痣,讓你不能擺脫,卻又無法釋懷。

它是天保愛而不得、客死他鄉的悲劇,是父親順順冷靜之下的抓狂,是傩送與翠翠之間無法逾越的屏障,也是爺爺對未來無能爲力的惆怅。

遺憾像一個巨大的旋渦,深深吸附著他們,不斷下沉墜落。他們只能任由命運的巨浪沖擊,毫無還手之力。

而苦樂參半的人生裏,誰沒有這麽一段讓人痛不欲生,卻又無法補救的過往呢?

有人說:“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一直在遺憾過去的遺憾。”

煙花易冷,琉璃易碎。

人生就像邊城裏那場盛況空前的端午盛會,短暫的絢爛過後,最終都會歸于寂寥。

但不管曾經有過多少悔恨歎息,日子還是馬不停蹄地朝前奔走。

與其在遺憾中沉溺不前,不如把眼界放長放遠。

放下過往,釋懷不甘,與命運和解。

跳出這個讓我們傷心失望的缺口,我們總能找到一塊平緩之地,安頓自己,然後以輕松的心情,繼續活下去。

3

所有遺憾,都是另一種成全

就在翠翠心如死灰之際,一個人走進了她的生活。

他就是爺爺的忘年交楊馬兵,也是翠翠母親曾經的追求者。

當年,茶峒軍人在追求翠翠母親時,楊馬兵也在瘋狂地追求著。

楊馬兵是一名馬夫,可當他牽著馬來溪邊和翠翠母親對歌時,翠翠母親根本沒有理會。

受到拒絕的楊馬兵只好把心中的愛藏了起來,即便翠翠母親死後,他的牽挂絲毫不曾減少。

他把對翠翠母親所有的愛寄予爺孫倆,他和爺爺成了忘年交,默默守護翠翠的成長。

爺爺死後,他順理成章成爲翠翠最親的人。

楊馬兵用笨拙的方式追逐那段夠不著的愛戀,彌補著年輕時的缺憾。

他在遺憾中成全了自己,也幫助著翠翠走出傷痛。

楊馬兵陪伴著翠翠,給她講述著母親的往事,爺爺與順順家的誤解,以及傩送離開的原因。

書中描寫道:“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如今全部明白了,翠翠哭了一個夜晚。”

淚眼中,翠翠仿佛看到往事浮浮沉沉,人事曆曆在目。

然後,所有的一切,都卷入呼嘯而過的曆史車輪,隱入漫天飛揚的滾滾紅塵。

那個夜晚,爺爺的聲音也從遠方飄來,萦繞在翠翠的耳邊,從模糊變得清晰:

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麽事都不許哭。要硬紮一點,結實一點,方配活到這塊土地上。

爺爺的話像是在翠翠心中撒下了倔強的種子,努力駐紮生根。

之後,翠翠像換了一個人,變得沉默,也變得沉穩起來。

她默默拿起爺爺留下的竹篙,擺渡兩岸船只,迎來送往。

空閑時,她時常眺望遠方,似乎在等待傩送的回來。

但在故事的結尾,沈從文沒有給我們完美的結局,他只是輕描淡寫地留下一句:這個人也

許永遠回不來了,也許“明天”才回來。

或許,在沈從文看來,傩送回與不回,都已經不重要了。

因爲現在的翠翠,不再是依靠婚姻救贖的孱弱女孩,她已經在風雨曆練中,成長爲一個內核穩定,能扛事的大人了。

爺爺死前一心想爲翠翠鋪平未來,翠翠卻通過自己的力量,完成夙願,活成了爺爺理想中的模樣。

而那些離別與傷痛,反而成爲一種滋養的力量,幫助翠翠立在苦難的土壤中,不懼不驚,堅強生長。

很喜歡《海邊卡夫卡》中的那句話:“你從暴風雨中走來,但你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你。”

失愛之痛,失親之殇,愛過錯過,皆成過往。

人生遺憾不期而至,如同猝不及防的風雨。

有人被蹂躏成泥,有人卻逆風而行,成爲一個更加皮實硬朗的自己。

生活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所謂擁有都只是片刻停留。

當我們了解這一真相之後,就不會困在過去的陰影裏,任由巨大的失望操控。

而是將遺憾作爲鏡子,照見現實,從中看到不完美的自己;

也將遺憾當作成長的機會,如鳳凰涅槃般,在烈火中重生,從痛苦中覺醒。

有人評論說:“《邊城》是一個溫暖的作品,但是後面隱伏著作者很深的悲劇感。”

這種悲劇感,令人充滿無奈與辛酸。

它是邊城裏的愛恨情仇,在緣盡人散後,留給我們無限遐想,怅惘失望。

它更是沈從文進入諾貝爾獎終審名單,卻最終與獎項無緣,成爲無數讀者的夢未圓,心不甘。

正如沈從文所說:“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局卻如宿命的必然。”

縱觀書裏書外,種種遺憾,皆因求而不得。

你想要的,不因你的意願出現;你不想面對的,卻會陰差陽錯來到你的面前。

但也正因爲有了這些不請自到的遺憾,和難以收拾的殘局,才倒逼我們變得清醒。

在巨大的絕望中,修煉我們的抗挫能力;把遭遇的苦痛,當作成長的機會與挑戰。

這樣,所有的遺憾與不甘,都是命運最好的饋贈。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洞見·圍裙書香

0 阅读:88

樂人看情感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