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7.8公裏長“龍脈”上有這五種顔色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18 00:05:38

北京有一條貫穿城市南北的中軸線。這條中軸線的南端點爲永定門,北端點爲鍾樓,全長7.8公裏。北京史研究會名譽會長李建平沒有想到,這7.8公裏沿線的建築、風物、文化、人物,讓他整整研究了20年,他出的書,他開的講座,他帶著學生走的路,都與北京中軸線有關。近日,在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他深有感觸地說,北京中軸線就是一座富礦,越挖越深,越研究越有味道。

《北京中軸線》書封

李建平

逐一介紹15處遺産點

李建平的新書《北京中軸線》近日由華文出版社出版。該書從中軸線形成的軌迹及元明清北京中軸線積澱的豐厚曆史寫起,逐一介紹了北京中軸線上的15處遺産點:永定門,天壇,先農壇,南段居中道路遺存,正陽門(箭樓、城樓),天安門廣場建築群(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外金水橋,天安門,太廟,社稷壇,端門,故宮,景山,萬甯橋,鍾鼓樓;還有北京中軸線上的左右對稱的審美文化、陰陽五行文化、古代天象文化、吉祥瑞獸文化、圍合空間文化、九門宮阙文化、橋梁水系文化等。

李建平對北京中軸線上的空間布局、城市肌理、曆史建築、古樹名木、河湖水系等要素了如指掌。美術教師出身的他還專門爲《北京中軸線》一書繪制了37張生動有趣的示意圖。他說:“北京中軸線是北京城市的脊梁和靈魂,有空走一走,看一看,既能看到老北京的文脈傳承,也能看到新北京的發展和願景。”

增寫正陽雨燕鼓樓鴿哨

李建平與北京中軸線結緣始于2004年。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在奧運熱的氛圍中,當年身爲北京社科規劃辦研究員的李建平投入到了人文奧運的研究中。

“當年奧林匹克公園的規劃建設,我經常去實地踏勘,後來發覺它和北京老城的中軸線是一條線連接的。”李建平說,他當時就萌發了一個想法,結合奧林匹克公園建設寫一部關于北京中軸線的書。

經過實地考察、理論研究,李建平所著的《魅力北京中軸線》于2008年面世,他也因此受到外界關注。同年,他就在央視“百家講壇”以“魅力北京城,韻律中軸線”爲主題進行講述。2008年北京奧運會結束後,北京由人文奧運轉入人文北京建設,結合北京中軸線申遺,《魅力北京中軸線》又于2012年修訂再版。

時光流逝,時至2022年,李建平又接到出版社邀約,請他再寫北京中軸線。李建平慨然應允,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重新梳理,完成文稿。

新書《北京中軸線》增加了很多新的內容和知識。李建平說,中軸線不僅是曆史的軸線,更是活態的、發展的軸線。書中增加了這些年活態文化保護的新成果,如正陽雨燕、鼓樓鴿哨等,還爲天壇、先農壇、太廟、社稷壇、故宮、景山古樹名木專列了一章。“這些活化的遺産,跟著中軸線不斷生長,生命力極爲旺盛。”此外,李建平還在書中談及中軸線上的色彩,並首次提出中軸線上包含紅、黃、藍、白、黑五種顔色。

感悟中軸線韻律之美

李建平今年70歲,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兒時生活在安定門外的左家胡同,常去安定門爬城樓,還喜歡去孔廟、國子監一帶玩耍。但李建平說,真正讀懂北京、熱愛北京,卻是他研究北京中軸線以後。

李建平是北京聯合大學特聘教授,在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印刷學院、北京建築大學均開設了“行走中軸線”通識課程。他的研究隨著時光流逝而不斷深入、不斷細化,他不僅講中軸線的曆史、建築、文化,還講中軸線上的老字號、古樹名木以及各種人物,激發年輕學子對北京曆史文化的探究熱情。“中軸線像個富礦,我們剛挖到第一層,越挖越覺得中華文化的魅力博大精深。”李建平說。

多年來,李建平已經記不清楚多少次行走在中軸線上了,他帶著學生們一起領略北京的古韻與新姿。他說,“冬天站在萬春亭上看故宮,所有的屋脊上全被白雪覆蓋,銀裝素裹。”所謂的龍脈,在李建平這裏有著最真切的感受,冬日下午兩三點,太陽斜射到故宮宮殿的屋脊之時,金燦燦一片,每一個宮殿的屋頂就像臥著的龍脊。

李建平不僅行走中軸線,而且還參與到電視節目錄制、文化顧問等諸多工作中。2020年10月,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李建平作爲文化顧問爲音樂總監葉小綱出謀劃策,他提出進入正陽門,這裏的街市、牌樓、箭樓、城樓,是音樂渲染的第一個高潮,到故宮太和殿,是高大的城樓、宮殿、廟堂,組曲要進入真正的高潮。事實上,這些經曆也給他研究北京中軸線帶來全新的視角,他對中軸線的韻律之美從此有了新的感悟,“中軸線是一部波瀾起伏的樂章。這樂章有遠有近,有輕有重,有濃有淡,不僅有序曲,還有高潮和余音。”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