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PUA、狼性喊話,卷瘋的券商研究所,比上熱搜的副總裁還猛

商業八卦女 2024-05-14 19:45:26

研究所的壓力卻是肉眼可見的加大,他們已經卷起來了。如果只看單日發布研報數量,那麽第一名是天風,第二名是浙商,第三名是國君,分別是41篇、38篇和37篇,這數量,也太拼了。另外,一共有8家券商研究所,出現了晚上8點之後還在交報告的情況,加班的人也是少不了。

文丨金融八卦女作者:鄧碧蘿小腰總

· · ·

最近,券商研究所們人人自危。

“賣方研究所洗牌年”“ 整頓潮到了”“ 大規模關停”“70%分析師等待轉崗”的傳言四起,有自媒體說“不少研究所停掉了研究業務”,還傳出幾個所長離職,研究所關停的消息:

事實果真如此嗎?

八妹查找了近期各家賣方發布的研究報告,發現最近並沒有賣方開始“斷更”。

而去年開始報告“斷更”的研究所,只有兩家,分別是國新證券和中外合資的東亞前海證券,今年出現斷更的只有恒泰證券。

其他關掉研究所的券商,都是前些年就斷更了的,其中高盛的高華證券和中德證券都是有外資背景的。

看來,賣方還沒有到關門的那一步。

但是,研究所的壓力卻是肉眼可見的加大,他們已經卷起來了。

如果只看單日發布研報數量,那麽第一名是天風,第二名是浙商,第三名是國君,分別是41篇、38篇和37篇,這數量,也太拼了。

另外,一共有7家券商研究所,出現了晚上8點之後還在交報告的情況,加班的人也是少不了。

下面就來看一下詳細的榜單。

1.

/ 最卷的賣方,日更40篇研報 /

首先登場的是最不卷的研究所,可能得數海通和興業。

海通都評上新財富了,有139位分析師,一天只交3篇研報,興業雖然沒有評上新財富,也有168位分析師,每天也只交3篇的量。另外還有很多券商,每個月才幾篇研究報告,看來是慢工出細活,保質保量完成的。

反過來,愛卷的券商,可是從加班到報告數量,全方位地卷。

一共有七家券商研究所在晚上八點之後還提交報告,這七家全部都在“當日研報發布數量超過20篇”的榜單中。

但是,如果把協會登記注冊的分析師人數一並考慮進去,那最卷的前五名,應該是申港證券、萬聯證券、華金證券、中銀證券和天風證券。

按照分析師們人均産出算下來,差不多是每兩天一篇研報的量:

此處有一個例外,就是國泰君安,他們在協會登記的分析師人數竟然是零,但是投顧有2010位,所以參與寫報告的人有多少,是個未知數。

當然了國君的投顧人數還不是最高的人,只能排到第四名,廣發才是第一,總共一萬一千多人,投顧就占了四成多:

八妹認識的一些投顧,每天既要關注市場,寫分析文章或者內參,又要賣理財産品,簡直是全能選手。

順便提一句,最近兩個月,有很多傳聞,不同的版本,都講的是券商投行部裁人,那新聞標題怪嚇人的:

“XX公司投行業務條線裁員三分之一”

“XX證券投行部上百人轉崗”

“成了過剩産能,證券投行大裁員”

那麽這一塊業務現在真實的情況是啥樣呢?可以看一下協會的實時數據:

這不,前五名還是三中一華加海通,中信證券依舊有六百多名保代。

所以,很多標題黨的話,聽聽得了。

唯一確切的一件事,是最近三個月滬深兩市零上會,對發行有影響。

但IPO收緊的情況,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就在2013年,全年上市新股總共才2只,第二年才慢慢恢複,但是後面的上市數量,也出現了兩次新高,分別是2017年的437家和2021年的524家:

現在收緊了發行,就算沒有大力裁員,投行在IPO放松之前也肯定不會擴人了,業務少了收入下降,等待春暖花開之後再戰。

那麽,進券商研究所,對金融民工來說,還是一個好選擇嗎?

2.

/ 餐標和住宿費腰斬,

券商研究所如今花錢有多摳? /

券商研究所過去這一年最大的變化,就是摳起來了。

員工出差,預算大幅下降,餐標和住宿的標准一起腰斬:

某排名前十的券商,差旅標准驟降,原來酒店可以住一晚三千的萬豪,現在連一千左右的喜來登都不允許,只能在如家和漢庭之間選擇;原來的餐標是一天100元,“多花點也無所謂,稍微超出個幾十都給批的”,現在則要求嚴格控制在標准內,且必須在公司附近消費。

甚至有些研究所,辦公物料都開始縮減,打印彩印需要領導簽字,連送客戶的台曆都壓縮到只有幾本,而且還從365張變成了12張。

還有不少研究所,連必備的數據庫wind,也買不起了。

今年年初,有券商人士透露,目前他們單個 Wind 賬號的采購成本已經達到19000元/年,近兩年的漲價幅度分別爲37%和67%。在高昂的支出下,其所在券商的Wind采購數量減少了24%。別說Wind,就算是價格便宜的同花順iFinD 和東方財富choice,還讓分析師去找同業的借呢。

壓縮完這些成本,自然更要壓縮的就是人力成本了,同樣一個人,以前幹兩個人的活,現在給咱幹三個人四個人的,沖!

2022年就出了個大瓜,某家券商的固收首席給員工訓話:

你們得瘋狂工作,瘋狂搞派點,往前面沖,沖不了就主動辭職換工作。

每天要把研報狂發給客戶,把客戶轟炸到吐爲止;

我每天發10條以上朋友圈,微信群QQ群轉發就不說了,一直要轟炸到微信限流爲止;

受夠了XXX之流,要把過去幾年失去的,加倍搶回來。

“每個人都要進化成一匹吃人的狼”這氣勢,可比那些成功學大師還要猛啊。

不擇手段的不只是首席們,去年10月,還出現了某券商研究所所長狼性喊話,給員工打雞血,比最近火上熱搜的某位女副總裁可猛多了:

“賣方,每過一個月,壓力翻倍”。

“市場的殘酷程度遠超過你的想象,我們提供市場化平台,對個別人來說,必然也會很殘酷”。

“有人看到了你沒有看到的未來,這個未來只剩兩個半月,認知的差距決定了你們未來走向的差異,生門死門”。

“這種壓力,在任何一個不想屈服于命運的平台上都會存在,現在沒有地方可以躺平,除非你徹底離開這個行業,也是一條路”。

“增強你的求生欲,激發你的潛能all in到工作上來,少點時間去玩爭分奪秒地快速成長,提升自身價值含量,才能與我們走到最後”。

更讓人不解的是,這哥們自己也是從研究員一路爬上來的,曾經是“消費一哥”,帶著團隊在2019-2022年連著拿了新財富,到去年5月才到研究所當所長。

這事兒出了沒一個月,又傳出另一家券商的美女研究所所長,也在PUA實習生,直接曬他們的出勤時間,有幾個實習生工作時長在8小時以下,幹5個多小時的被直接取消實習資格,其他人建議單獨溝通,不能提高的全部勸退。

而這些實習生的工資,每天只有80-100元,換算下來時薪只給10塊,麥當勞都要給25了,也太便宜了。

據說這位美女研究所所長非常愛自拍,甚至上了賣方研究領域八大未解之謎榜單,連工作時間都不夠,哪來的時間自拍呢?

3.

/ 利潤集體大幅下滑,

券商研究所洗牌才剛開始? /

今年剛出爐的一季報,券商的壓力來了:利潤集體大幅下滑,只有四家同比增長。

而研究所壓力尤其大,因爲今年基金要減費降傭。

本來,最近五年內,全市場公募基金的交易傭金率就一直在下降。

從2019年到2022年,已經從萬分之八點四,降到了萬分之七點六。

而最近的新規,要求被動基金的交易傭金不得超過市場平均傭金率(而且不得爲投資咨詢服務支付傭金),主動型基金的交易傭金不得超過市場平均傭金率的兩倍。按照目前市場平均0.020%-0.025%的傭金率計算,今後公募基金支付給券商的傭金率最高也不能超過0.05%。

新規將從7月1日開始實施,可不要小瞧從0.076%降到0.05%,感覺好像不多,實際上券商本身的交易成本在0.02%,相當于利潤從0.056%降到了0.03%,攔腰斬斷。

有分析測算,此次降傭每年將向市場讓利約66億,都是從賣方這邊吐出來的錢。

也早就有券商開始考慮研究所的去向。

華林證券曾經公告過要撤銷研究部,再把剩余的七個部門整合成六大部門。不過,目前他們的研報還在更新著,看來暫時還是保留了研究部。

還有紅塔證券研究所也經曆過大洗牌,當時的任所長帶領了一衆分析師全部跳槽到德邦證券,副所長李奇霖則留了下來。今年內紅塔證券的研究報告作者中僅出現了7個名字,分別是肖立戎、楊欣、于快、陳夢瑤、王雪萌、唐貴雲和奇霖宏觀。

再往前,光大證券研究所也在2020年底遭遇過所長、副所長、所長助理等組團離職的事件。不過,這照樣沒有動搖光大的根基,人走了,招新團隊不就好了。目前的光大研究所雖然沒有拿新財富,但有85位分析師,一天交9篇研報,經營上還是很穩的。

研究所的這種大洗牌和收入有關,同時也和券商領導有關。

券商雖然有很多看上去大股東是民營資本,但是一把手都是國資指派的,比如華創的大股東是新希望,但是管事的人是貴州省國資委過去的。

國企領導,升官重要,賺錢沒那麽重要。所以要功勞,見效最快的就不是業績,而是研究所這樣的可以參加排名拿獎,或者在業內做出點影響力和口碑。要拿這個影響力,只需要花一筆錢挖研究團隊,或者再花一筆錢雇一個知名經濟學家來當首席,立馬一炮打響。

所以,在券商研究所的擴張曆史中,都有董事長或者總經理的投入,宣布成立研究所,直接幾個億挖團隊,機構研究業務牌子立起來,上新財富,或者開點宣講會,名頭就打出來了。

以前的分析師和研究助理們,只要跟著自己的老師卷新財富,評上獎之後,分析師跳到下一家去當首席,助理升成分析師,團隊集體賺大錢。

可是現在,業績壓力來了,公司一把手還願不願意養研究團隊燒錢,就成了一個糾結的問題。

何況,新財富自己也出過“不雅飯局”“寫真拉票”等幾次影響不好的事件,畫風有點不好看,現在有一些所已經不買新財富的賬了。比如說中金、太平洋、中銀、國聯、東北、方正、華泰、銀河、中信、長江、光大等多家大所,有部分研究員是新財富,但研究所自己落選就落選,人家根本不在乎。

另一方面,研究所們面對的監管也變嚴了。

去年5月份,監管給券商的研究所業務密集開了24張監管處罰,連所長、首席都不放過,東亞前海研究所長賀燕青也被警示了,堪稱業內巨震。要知道,在前年跟研報有關的罰單,只有3月安信證券“風水研報”和6月上海證券“虛假研報”這兩單而已。

現在,有八妹認識的研究員也在探索其他掙錢路子,比如搞直播,搞知識付費,拓寬一些收入途徑,就這還沒聽說誰有足夠的收入來源。

畢竟,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報紙和自媒體輸出的內容已經是海量,券商研究所出的研究報告,到底還值多少錢呢?

參考資料:

《監管出手,多家券商、金牌分析師被罰》,觀察者網

《大地震!光大證券研究所損失多員大將,所長、副所長、所長助理"組團"提離職,發生了什麽?》,券商中國

《金融圈又爆大瓜!固收首席:瘋狂工作,瘋狂搞派點,研報轟炸把客戶炸吐,每個人必須進化成狼.....》,中國基金報

0 阅读:39

商業八卦女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