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號稱可代替石油,中國的儲量全球第一,現在爲什麽不提了?

青史耀光 2024-05-14 19:12:52

«——【·前言·】——»

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天然氣和石油,但它們都是不可再生資源,直到可燃冰的出現,讓衆人看到了另一條路。

而且,我國有著大量的儲量,聲稱它可以代替天然氣,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可燃冰這個字眼慢慢的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中。

勾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可燃冰是冰它怎麽可以燃燒呢?又爲什麽不再被人提及了?

«——【·爲資源而苦惱·】——»

面臨21世紀嚴峻的能源危機,傳統化石燃料如煤、油、氣等正在加速消耗殆盡,已無法滿足人類社會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

在這一背景下,全球都在爭相尋找新的清潔可再生能源,以期能夠緩解能源緊缺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

就在這時,"可燃冰"因其儲量巨大、燃燒清潔的獨特優勢,被視爲"未來能源之王",成爲各國高度關注和競相開發的寶貴資源。

«——【·什麽是可燃冰?·】——»

可燃冰這個名詞聽起來很矛盾,冰怎麽會燃燒呢?其實可燃冰並不是我們平常見到的那種水冰,而是一種由甲烷和水在特定的低溫高壓環境下形成的固態混合物。

盡管它的外表看起來酷似堅硬的冰塊,但其內部實際上蘊含著豐富的天然氣資源。

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地球的深海或者陸地永久凍土帶中。它形成的條件非常苛刻,需要0-10攝氏度的低溫且是高壓環境、同時還需要有機質分解産生的甲烷氣體。

正是這些獨特的形成條件,使得可燃冰被隱藏在地球深海或凍土帶這樣的特殊環境之中,成爲了一種神秘而又寶貴的資源,讓我們追溯一下人類對可燃冰的發現過程。

長期以來,可燃冰的存在對于人類來說一直是個謎團。早在1810年,英國科學家漢弗萊·戴維和他的助手法拉第在實驗室中首次發現了這種奇特的"氣體水化物"。

當時兩人在將氯氣通入水中制造氣泡時,意外發現水面出現了結冰狀態,由此證實了氣體和水在一定條件下會結合形成類似冰的物質。

1930年代,隨著天然氣開始投入使用,爲方便運輸,人們修建了大量輸氣管道。

但在寒冷的天氣裏,管道中時常會出現一些奇怪的"冰塊",嚴重影響輸氣順利進行。

經過深入研究,人們終于發現這些"冰塊"實際上就是後來被稱爲可燃冰的天然氣水合物。

直到1948年,前蘇聯科學家才首次理清了可燃冰的形成機理——在特定的低溫高壓環境下,水分子和甲烷分子會結合形成一種結構類似冰的固態混合物,即可燃冰。

上世紀60年代,人們在西伯利亞凍土地區首次發現了天然可燃冰存在的實際案例。

隨後幾十年間,各國相繼開展了大規模勘探活動,對全球可燃冰分布及儲量有了更清晰認識。

«——【·儲量有多大?·】——»

全球可燃冰儲量究竟有多大?這個問題一經提出就引起了各國的濃厚興趣。

據權威專家測算,全球範圍內的可燃冰儲量大約在驚人的1000億至5000億噸之間,按照平均值2500億噸計算。

相當于約21萬億噸石油儲量,是已探明全球石油儲量的高達1萬倍之多!可以說,可燃冰儲量真是舉世無雙,儲量規模極富誘惑力。

在全球可燃冰儲量的分布格局中,我國更是占據了絕對優勢。我國南海地區就擁有至少800多億噸的可燃冰儲量,在全球範圍內可謂位居首位,被譽爲"世界可燃冰之王"。

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就開始了對南海可燃冰資源的深入勘探和研究。

經過多年努力,已在南海發現和圈定了大量的可燃冰礦體,儲量之豐富令人驚歎。

如此巨大儲量,完全可以滿足我國今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能源需求。可以說,可燃冰將會成爲中國應對能源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能源來源。

除了儲量巨大之外,可燃冰的開采利用效率更是傲視其他任何能源。與常規天然氣儲存相比,每立方米可燃冰竟可以釋放出164立方米天然氣,能量含量高達常規天然氣的10倍以上。

而且,可燃冰在燃燒過程中基本無汙染排放,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清潔能源之王"。

憑借無可比擬的儲量優勢和清潔環保特性,可燃冰無疑是繼煤、油、氣之後,最理想的能源替代品。

«——【·各國的開采進度如何?·】——»

鑒于可燃冰巨大的戰略價值,各國都在積極開展其勘探和開發利用工作,但受制于多方面技術瓶頸,目前可燃冰的商業化開采仍未取得重大突破。

其中,日本由于國土面積有限、本土資源匮乏,最早就把目光投向了可燃冰。

于是在1998年,日本便與加拿大合作,進行首次開采任務,很快雙方就獲得了不小的經驗。

此後,日本繼續大力推進可燃冰開采技術研發,並于2013年在東海域首次實現了連續短期開采。

雖然只維持了6天就出現設備故障,但日方當時仍大肆宣稱已掌握了世界上首個海域可燃冰商業化開采技術。

2017年,日本再次在同一海域嘗試開采,目標是連續穩定開采3-4周,但仍因技術原因未能如願,只堅持了12天就宣告結束。

除了日本,美國等國家也盯上了可燃冰這顆寶石,也在想盡辦法開采他們。

2008年,兩國曾經聯合在北極地區嘗試過可燃冰開采,並取得了一定的積累。

但由于技術裝備水平還有待提高,2017年,美國和加拿大不得不宣布終止北極可燃冰開采計劃。

相比之下,我國在可燃冰開采技術方面已處于領先地位。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末就開始了可燃冰的勘探與研究,並于1999年正式啓動了可燃冰資源調查研究項目。

2007年,在東海海域鑽探中,我國取得了第一批實際可燃冰樣品,標志著開啓了可燃冰試采新階段。

2017年,在南海我國成功實現了有史以來首次連續海域可燃冰試采並一口氣持續了長達60天,遠遠超出了原定1個月的計劃,這一成果的取得,再次彰顯了我國可燃冰勘探開采技術的先進性。

2020年3月,我國又在南海神狐海域完成了第二輪可燃冰試采,並創造了多項紀錄:采用全流程裝備集成和全部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化等,將可燃冰開采工程化程度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

經過多年持續不懈的努力攻關,我國已在可燃冰勘探開采、鑽井設備、儲運技術等多個環節取得重大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已基本實現國産化和自主化,體現了我國在這一戰略新興領域內的卓越創新能力。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必將在可燃冰資源的大規模商業化開發利用方面,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爲推動我國乃至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應有力量。

公認的"未來能源之王"——可燃冰,其儲量之豐富、燃燒之清潔、利用效率之高,讓它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但要真正開發利用這種神秘資源並從中獲取能源並非易事,需要持續攻克勘探開采、儲存運輸等多個環節的技術難題,實現科技自主創新。

我國在可燃冰領域已處于國際前列地位,不僅擁有全球最大儲量,也已掌握了一批創新性核心技術,並在多輪海域試采中取得重大突破。

«——【·結語·】——»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必將在可燃冰資源的規模化商業開發利用方面實現新的裏程碑式進展,爲應對全球能源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可燃冰這一"冰火兩重天"的寶貴資源,能爲人類社會帶來新的希望和無窮動力。

信息來源:

《陸域可燃冰:“後石油時代”的新能源》——人民網 2009-10-20

《中國南海圈定儲量約194億立方米可燃冰礦體》——中國地質調查局 2010-12-31

14 阅读:11196
评论列表
  • 謝平 45
    2024-05-14 21:33

    汽油又該漲價了

  • 2024-05-15 10:06

    老百姓天然氣都燒不起,再換更燒不起[笑著哭]

  • 魚齒 39
    2024-05-15 12:33

    tm的都吹了好多年了,有拿的出手的應用場景和産量嗎

  • 2024-05-14 23:49

    這玩意必須高壓低溫才能保存 成本可是比現在的冷鏈運輸還高得多 解決不了運輸保存成本問題 比雞肋都不如

    三只小豬 回覆:
    當年的頁岩油不也是技術不成熟開采成本太高。總要有開拓者的。這種未來可能會成爲主要能源的只能靠國家持續不斷的投入研發
    鄭州井蓋大王 回覆:
    不保持那就是個甲烷 完全沒必要去海裏挖了
  • 2024-05-15 19:37

    騙錢的

  • 2024-05-15 13:41

    目前的開采難度較大而且成本較高,不劃算

    用戶83xxx11 回覆:
    五十年以內還是以掌握技術降低開采成本爲主!
  • 2024-05-15 23:11

    關鍵在于這東西是真實存在的嗎?? 真的有2500億炖?? 而且等于164m³天然氣?? 如果是真的,確實價值無限,科技的進步是能解決的,畢竟現在都上天入地了

  • 2024-05-15 03:50

    只能在下面融化後以氣體的方式開采 目前的技術不夠 或者說成本巨大 完全沒有性價比

  • 2024-05-16 02:51

    寫那麽長的文章,UC上有多少人從頭到尾看完呢[捂臉哭]

  • 2024-05-15 07:15

    看療效。

  • 2024-05-15 07:15

    補貼拿到了[呲牙笑]

  • 2024-05-15 23:37

    運輸以及采集過程中大量的甲烷排放問題很難解決

  • 2024-05-16 12:30

    因爲地球上的天然氣能用到人類滅絕,可燃冰這種東西只要開采成本比天然氣高,就沒有價值開采。人類只需要利用天然氣過度到太陽能和核能,就有用不完的能量了,根本不需要什麽可燃冰。

  • 2024-05-16 08:30

    開采運輸儲存所消耗的能量大于可燃冰本身的能量。

  • 2024-05-16 02:09

    簡單說不如天然氣,因爲使用要轉化成天然氣,還伴隨水汽等雜質。而且是固體,還在海床下,開采成本太高。

  • 2024-05-16 04:19

    我們有新能源了[呲牙笑]

  • 2024-05-16 04:27

    可燃冰海裏弄出來變成甲烷後體積要變大十倍,成本太高沒有進口劃算。

  • 2024-05-16 07:09

    不是二氧化碳合成汽油嗎

  • 2024-05-16 12:16

    經費到手就行了[不開心]

  • 2024-05-16 05:39

    石油又沒枯竭

  • 2024-05-16 06:47

    錳結核不也不怎麽提了。。

  • 2024-05-16 14:32

    開采成本高,做儲備用的。

青史耀光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