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人工智能領域前沿成果》發布,涉甲狀腺結節、胰腺癌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2024-04-28 21:25:23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趙苑旨)4月27日,《醫學人工智能領域前沿成果》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人工智能主題日醫學AI産業融合與發展大會上發布。爲充分展示我國醫學人工智能領域的成就與發展,2024年1月,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人工智能分會面向學會成員單位廣泛征集“2023年醫學人工智能領域的重大事件”,經分會專家評審,選出9項代表性成果。本次大會上,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原副理事長萬遂人教授重磅發布9項《醫學人工智能領域前沿成果》,展示了該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記者從現場獲悉,此次發布包含6個研究方向的成果及進展,涉及腦科學與神經認知、超聲AI及腫瘤診療、胰腺癌篩查診療、醫學AI知識綜合服務平台、人工智能醫療器械、醫學人工智能領域標准制定領域,其中臨床診療方面共有4項成果進展。

“在醫學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爲賦能醫學健康發展的新質生産力,爲促進學科發展加速智慧醫療醫院建設、提升臨床診療服務注入了新的動能。我們既要用好‘人工智能+醫療’,提高人民健康幸福感,還要在探索人工‘智能+場景’,向醫學人工智能深海潛行,同時要管好‘人工智能+倫理’,堅持以人爲本、智能向善。”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表示,精准把握醫學領域人工智能前沿及發展趨勢,是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

醫學與AI的融合作爲當今科學界的一大熱點,醫學AI融合取得了哪些突破性的成果?給醫療服務又帶來了哪些改變?《醫學人工智能領域前沿成果》臨床診療方面4項成果進展公布。

首款國産單髁關節置換機器人:骨數據處理准確率達90%以上

單髁關節置換機器人是一款國産的輔助骨科手術系統,該機器人通過創新技術實現了主動跟蹤定位、實時運動學分析和自動化的術前規劃,能夠自動匹配最優假體型號、類型和位置,並實現了亞毫米級精度准確截骨、全方位保護、複雜骨面有效切削技術,其骨數據的處理能力達到秒級,准確率達到90%以上,同時算法准確率也超過90%。

甲狀腺結節超聲輔助診斷軟件:自動分類准確率達93.34%

甲狀腺結節超聲輔助診斷軟件能夠自動探測甲狀腺、乳腺、頸動脈斑、肝髒等病竈,防止漏診;逐像素捕捉病竈的精細結構並自動分析其特征;自動生成結構化報告提升工作效率。其自動分類准確率達93.34%,爲超聲AI産品的市場准入和商業化進程。

關節置換手術模擬軟件:有效減少術前測量誤差

“關節置換手術模擬軟件”能夠基于自主建立的各類骨科疾病的CT圖像數據庫以及深度學習神經網絡模型,實現對不同類型關節疾病的精確分割和三維重建,從而有效減少術前測量的誤差。AI三維模擬軟件可達到高精度的術前規劃,從而提高假體匹配率,具有巨大的臨床應用潛力。

“平掃CT+AI”技術:或將改變胰腺癌篩查診療指南

上海長海醫院研究團隊開創的胰腺癌檢測模型,利用AI放大並識別平掃CT圖像中那些肉眼難以識別的細微的病竈特征,實現高效、安全的早期胰腺癌檢測。該研究以實際臨床需求爲出發點,不僅提高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救治成功率還改善了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術後生活質量,有望成爲一種值得推廣的大規模胰腺癌早篩手段。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