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犯錯時,你批評孩子的方式,決定孩子以後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陪寶寶寫日記 2024-05-01 14:26:04

“你走開,我不想和你說話。”

這句話出自江西一名離家出走9天的16歲小男孩嘴裏,而他話裏的“你”指的是自己媽媽。

小男孩名叫李正宇,因在校表現差而被學校開除了。

媽媽恨鐵不成鋼,在接他回去的路上,忍不住說了他幾句。心情不好的李正宇氣憤得反駁母親,兩個人發生了爭執。

于是,在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時,李正宇加快腳步,把母親甩在了後面,消失不見了。

家裏人用盡各種辦法尋找,甚至報警,卻還是找不到孩子的身影,母親著急得多次痛哭。

9天後,老師在學校的儲物間發現了他。

原來這些天,他都躲在了先前就讀的初中學校裏。餓了,就偷溜進教室拿點小零食充饑;困了,就就地和衣睡在儲物間裏。

更讓網友難以理解的是,即便他被找到了,也不願回到溫暖的家裏,甯可在外面挨餓受凍,而原因竟是不想和母親呆在一起。

明明是孩子犯錯,母親爲了孩子好而批評了幾句,怎麽就鬧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難道孩子犯錯,父母連說兩句都不行?

其實不是批評出錯了,而是批評的方式出錯了。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不同的批評方式,決定了孩子以後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身邊有不少的父母都有過這樣的抱怨:孩子犯錯後,自己不知道該怎麽處理:不批評,擔心孩子不知道自己做錯了;批評又擔心孩子産生逆反情緒,甚至做出傷害自己的事。

之所以會陷入這樣兩難的囧境,很可能是因爲,批評在無意識中成爲了一種語言暴力。

“臉都給你丟光了,要我是你,我都不好意思見人了。”

“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

“怎麽這麽不聽話,狗都比你乖!”

有不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會忍不住說出上述類似傷人的話語。

在父母看來,這不是有意爲之,只是一時的氣話,本意是爲了孩子好。

可孩子不是這樣想的,他只覺得父母不再愛他,自己很沒用,那就破罐子破摔。

在美國教育界,將批評定義爲constructive feedback,就是“有建設性的反饋”。

批評的本意,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行爲中的錯誤,用建設性的話語引導孩子改正錯誤。

那怎樣才是正確的批評呢?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

“批評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應是一種藝術,一種智慧。”

聰明的父母,在批評孩子時,都會遵循以下這4個原則。

1.不在公衆場合批評孩子

上周末,帶兒子去遊樂場玩,剛好看到這樣一幕:

一位媽媽對著孩子怒吼:“哭什麽哭,丟不丟臉!自己走路不看路,現在摔倒了還好意思在那哭。”

孩子被媽媽說得傷心,不僅越哭越凶,還開始動手打媽媽,親子大戰一觸即發。

沒有人願意被當衆批評,哪怕是孩子。因爲他們雖小,但也有自己的自尊。當自尊被傷害時,他們就會不管不顧得反抗父母,哪裏還聽得進去道理。

好的父母,會在孩子犯錯時,將孩子拉到一邊,再進行一對一的溫柔溝通。

2.不帶情緒批評孩子

孩子闖禍時,家長難免會有負面情緒。

但人在情緒“上頭”時,容易說出一些傷人的話,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爲。這不僅不利于引導孩子改正錯誤,還會傷害孩子,給他們造成嚴重的心理陰影。

作家海明威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卻在61歲時,因抑郁症在家中用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悲劇的發生,與他的母親有著很大的關系。

他的母親格蕾絲是一名藝術家,但脾氣無常,對他管教甚嚴。只要他有一點點做錯了,母親就大發雷霆,對他一頓打罵。長此以往,他開始極度厭惡自己,內心十分脆弱敏感。即便後面他長大成人了,母親帶給他的傷害仍像噩夢一樣一直困擾著他,

導致他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症。

下一次,面對孩子做錯時,請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來教育孩子吧。

如果不知道如何處理情緒,不妨試試“回避規則”:

先遠離孩子,找一個讓自己舒服的地方待上一會,轉移下自己的注意力。等到自己冷靜好了,再平靜的坐下來和孩子好好聊。

3.不給孩子貼標簽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爲:“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簽,就會成爲標簽所標定的人。”這種現象被稱爲標簽效應。

標簽效應在親子教育中也很常見,以下的場景,你是否有種很熟悉的感覺?

孩子動不動就哭,你說他是“愛哭鬼”,結果他變得更愛哭了;孩子天性貪玩好動,總惹麻煩,你說他是“搗蛋鬼”,結果他變得更調皮了。

“愛哭鬼”、“搗蛋鬼”就是父母給孩子貼上的負面標簽,讓他覺得自己很沒用,丟失了想要變好的動力。反過來,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用鼓勵代替標簽,結局就會完全不一樣。

我有個朋友,自己性格很內向,他的兒子隨他,比較膽小慢熱,遇到人多的地方,就會躲在家人身後。他沒有像其他父母那樣,不僅不會逼迫他融入集體,更沒有給他貼上“膽小內向”的標簽。

而是會先牽著他的手,陪他在一旁安靜得看大家玩。等兒子表現出興趣了,再慢慢拉著他加入大家。再等兒子跟大家徹底玩起來了,他才一點點退出,站在不遠處看著。

每一次結束,他都會用具體事例表揚孩子:這次你有主動跟姐姐說話哦,表現比上次棒多啦,你好厲害呀!

漸漸得,孩子變得不怕生了,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還會主動跑過去說想加入他們。

好的父母,會在孩子犯錯時,用鼓勵的話語給予他改變的力量,而不是用負面的話語打擊他。

4.給出可行性的建議

有時候,孩子之所以會犯錯,是因爲他不知道什麽才是對的行爲。

所以批評,不僅僅是要告訴他們哪裏做的不對,更要讓他們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

比如:

飲料掉地上,把地板弄髒了,我們可以用抹布擦幹淨;

不小心撞到小朋友,小朋友哭了,我們需要真誠道歉;

玩具不小心弄壞了,很舍不得,我們可以存錢再買一個。

孩子只有在不斷得犯錯、改錯的過程中,才會逐漸成長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是“指路燈”,而不是“攔路石”。

對每個孩子的成長而言,批評都是必須經曆的事情。但他們如何在批評中更快成長起來,就取決于其父母批評的方式了。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利用好每一次可以批評的機會,爲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幹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70

陪寶寶寫日記

簡介:今日頭條簽約作者,多平台育兒原創,專注育兒知識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