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是否真的是隋炀帝楊廣所殺?

行者無疆1982 2024-03-24 15:08:11

隋文帝楊堅是隋朝的建立者,他結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統一了中國,又實行改革,勵精圖治,使國家倉儲豐實,使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他生活節儉,體恤百姓,裁減冗官;又開創了科舉制度,打破了門閥士族壟斷官場的局面,這是中國曆史的一大進步。

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于仁壽四年(604)猝死于仁壽宮,終年六十四歲。關于隋文帝的死因在史學界一直存在著爭論,曆史上盛傳,他的死是隋炀帝楊廣造成的。多年來,弑父篡位一直是被稱爲暴君的隋炀帝的第一大罪狀,這當然也是有史料依據的。

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第二個兒子,又名楊英。父親楊堅建立隋朝後,楊廣被封爲晉王,當時只有十三歲。後來,隋朝興兵滅南朝的陳,剛二十歲的楊廣是統帥,雖然真正領兵作戰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將領。但是楊廣在這次戰爭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滅掉陳後,楊廣也是屢建戰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揚州總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公元600年,北上擊敗突厥進犯。這些功勞是其他皇子所沒有的。

在隋文帝稱帝後,很快將楊勇立爲太子。楊廣因爲自己的戰功在哥哥之上,這使他漸漸有了取代哥哥的欲望。他工于心計,耍盡手腕博得父皇和母後的歡心,隋文帝和獨孤皇後一向提倡勤儉持家,不喜歡奢華,而皇後則更恨用情不專的男人。楊廣最了解這些,開始檢點自己的行爲舉止了。先是褪去了華服,著上粗衣,接著便把筝弦弄斷,制造出一副遠離娛樂的假象。爲了討好母後,他與妻子同出同入,當隋文帝跟皇後到他的府中時,發現屋內沒有一件珍寶擺設,筝上落滿了塵土,堂前的孩子都是楊廣正妻所生,侍奉茶水的幾個下人也布衣钗裙,面目憨厚,廚房裏除了柴米,更無山珍海味。隋文帝見之大喜,連聲贊揚兒子溫良恭儉,獨孤皇後也不住在誇獎兒子不近聲色,可堪大任。

楊廣在父皇面前樹立了正人君子的形象後,便開始诋毀太子楊勇。而太子楊勇卻缺少楊廣那樣的心機。他不僅奢侈浪費,還喜好女色,而且他冷落了母親精心爲他挑選的妻子元氏。這使得父母都對他有怨氣,加上後來楊勇還過分地接受百官的朝賀,使楊堅更爲不滿,加上大臣楊素的幫助,終于使文帝廢掉楊勇,立楊廣爲太子。四年後,604年7月,隋文帝去仁壽宮,在那裏患病臥床。楊廣寫信給權臣楊素,詢問如何處理父親後事,楊素的回信卻落到文帝手中。楊廣又恰在此時調戲文帝的寵姬陳夫人,被文帝察覺,于是文帝大怒。命人傳大臣柳述、元岩草擬诏書,廢黜楊廣,重立楊勇爲太子。楊廣聽說了,就將侍奉楊堅的人全部換掉,當天,楊堅死去,終年六十四歲。

民間一直盛傳炀帝弑父之說,史學界也大多持此觀點。持此說者不僅引《大業略記》、《隋書後妃列傳》、《通曆》等書爲直接證據,而且還考察了一貫品行,楊堅死後,楊廣又假傳文帝遺囑,要楊勇自盡,楊勇未及回答,派去的人就將楊勇拖出殺死。楊廣既然可以公然強奸父妃,又殘忍的將自己的哥哥殺死,禽獸不如,他爲何不能弑父呢?尤其是從炀帝後來對該案謀殺參與者楊素、張衡的態度可以看出些端倪。當楊素死後,炀帝曾說:"使秦不死,終當夷族。"楊素是幫他奪取儲君之位的首要人物,爲何他反要夷其族呢?隋炀帝征遼東還後,張衡的妾告他心懷怨望,誹謗朝政,隋炀帝于是賜死張衡。張衡臨死,大聲喊:"我爲人做滅口等事,而望久活!"監刑者嚇得捂住耳朵,趕緊將他弄死。這裏,似乎隱隱約約地暗示了張衡是死于隋炀帝的殺人滅口。

上述史料唯有《大業略記》直接點明了是隋炀帝指揮了謀殺,因此,有學者認爲這是一條孤證,不太可靠,對隋文帝楊堅是否死于楊廣之手存在質疑。他們分析說:

第一,隋文帝當年正月到仁壽宮,四月得病,七月初十病危,十三日駕崩,其間的情況基本正常。他留下的遺诏,爲楊廣說了許多好話。他還交代了自己發病的原因是耽于女色,傷了身體,悔憾地說:“使皇後在,吾不及此。”因此,隋文帝生前病後的情況無異于常,楊廣繼位只是旦夕之間的事,根本不需要再去冒天下之大不韪,弑父奪位。

其二,楊堅和楊廣父子關系一直很好,楊堅看中楊廣“堪成朕志”,不惜廢掉太子,重立儲君。楊廣又似乎對開創了大隋王朝的父皇始終保持了敬愛之心,宮內一直存放著楊堅的衣冠,四時致祭。父親死後很多年,他還常常觸景生情,不勝傷感,流涕嗚咽,把左右都感動得潸然淚下。這份感情與弑父的歹毒似乎很難協調。

其三,《隋書》是唐初編纂的,有可能诋毀炀帝,即便如此,也沒有找到炀帝殺父的證據,不然,是決不會放過這個充分诋毀炀帝的機會。鄭顯文在《隋文帝死因質疑》一文中認爲,史書載的因隋炀帝逼奸宣華夫人說,經不起推敲:(一)文帝病重,炀帝宮中侍疾,宣華夫人起身更衣,旁當有宮女侍候。其時炀帝尚未即位,處于仍受威脅的地位,一向以謹慎著稱的炀帝絕不會在此時做危及其繼承帝位之事;(二)其時宣華夫人二十八歲,已是半老徐娘,若她與炀帝倆人以前沒感情基礎,炀帝絕不會對她非禮。事實上,炀帝早與宣華夫人有過不正當的關系。而且這種交往使倆人感情發展很深。這從宣華夫人死後,炀帝作《神傷賦》的內容便可得到驗證。既然隋炀帝和宣華夫人早有不正當關系,那麽,宣華夫人就不可能到隋文帝面前揭露楊廣的惡行。

其四,宣華夫人陳氏是陳宣帝晚年所生的女兒,早在仁壽宮之變前四五年,已與楊廣有了交往,還爲楊廣謀太子位出過力。隋炀帝與宣華夫人的荒淫之處,也沒有想象的嚴重。隋唐皇室的祖先是鮮卑化的漢人,多與鮮卑人通婚,具有鮮卑的血統,又長期耳濡目染鮮卑族文化而深受影響,所以在皇室中多有行鮮卑人以繼母爲妻、以寡嫂爲妻的婚俗事例。以後唐高宗也循鮮卑之俗繼娶了弟媳李元吉的王妃。隋炀帝很可能是被人潑了汙水的犧牲品。

上述不能說毫無道理,然而,不能完全說明隋文帝之死與楊廣無關。即便隋文帝本已病入膏肓、楊堅和楊廣父子情深、宣華不可能告發楊廣這幾條理由均能成立,但仍不能排除突發因素:楊廣給楊素的信在隋文帝看來,簡直是咒自己早死和急不可待地要奪皇位,他在盛怒之下要更換太子,這當然是楊廣所不能接受的。與其被廢成爲俎上魚肉,還不如一手遮天,徹底控制局勢。

隋炀帝弑父之說已是千古流傳,要想徹底否定還有待于更多的史料來論證。

0 阅读:24

行者無疆1982

簡介:隨筆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