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清揚既然已經學會獨孤九劍,武功天下第一,爲何不重振劍宗?

掠影後有感 2024-02-26 16:28:25

因爲風清揚所追求的,並不是世俗權力,而是劍道極致,破碎虛空。

當初,張無忌意興闌珊,將明教教主之位傳予楊逍,攜趙敏歸隱蒙古。楊逍接任後,因其性格孤傲,武功行事也不足以服衆,使明教漸漸變得如一盤散沙。加之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明教舊人大肆打壓,導致盛極一時的明教,很快便處于分崩離析的邊緣。

就在這時,範遙參照北宋年間的“北冥神功”和“化功大法”殘卷,創出了能夠吸人內力的歹毒武功“吸星大法”,並借此武功大進,深夜悄然潛入皇宮,逼朱元璋簽訂城下之盟:朝廷不再追殺明教舊人,明教改組爲普通的武林門派,並舉教北遷至燕地,幫助朝廷抵禦蒙古。

明教改組北遷後,將明教的“明”字拆開,改名爲“日月神教”。明教向來行事詭秘,不擇手段,張無忌成爲教主之後才稍稍改觀。如今改組爲日月神教,又沒了約束,便很快恢複了此前的作風,而且變本加厲,于是又漸漸被江湖中人稱爲“魔教”。

本來,張無忌在萬安寺救下六大門派高手,後又在少室山並肩作戰,明教與中原武林的關系已大大緩和,但隨著楊逍、範遙、韋一笑等人先後去世,中原各大派也經過幾番人事變換,日月神教與各大派的關系再度緊張起來,漸漸發展至互相仇殺、水火不容的地步。

1420年秋,日月神教十大長老偷襲武當,將張三豐手抄的一本《太極拳經》以及他青年時佩帶的真武寶劍奪走。當時擔任武當掌門的是武當第四代弟子清風,他想起七十多年前,蒙古郡主趙敏帶人大舉進攻武當,小師叔張無忌扮作他的模樣,以太極拳、劍大敗蒙古高手,其間種種,仿似昨日,而小師叔帶領的明教,如今卻變成了橫行霸道的魔教,還搶走了武當兩件鎮派至寶,不禁令人唏噓。而自己身爲掌門,卻不能護住張三豐祖師的寶物,也沒有能力去魔教奪回,實在沒有顔面再留在武當,于是散去一身武功,悄然下山而去。

清風此時已年過八旬,余生唯一的願望,便是回到襄陽老家,埋于故土。然而他失去武功之後,已變成了一個風燭殘年的普通老人,行動遲緩,舉步維艱。襄陽到武當不過三百余裏,七八日路程,但在清風看來已如登天一般。在武當山腳下的小鎮,清風本想雇一輛馬車,但車行的人看他須發皆白,連走路都走不穩,都怕路上出事,不肯租車給他。

正在清風發愁之際,一個八九歲的小乞丐來到了他的面前。這小乞丐衣衫破爛,身體瘦弱,面有菜色,但一雙眸子卻很有精神。小乞丐表示,自己可以一路扶著清風回到襄陽,只要他讓自己吃飽飯就行。清風笑著問小乞丐叫什麽名字,並說只要小乞丐把他送到襄陽,一路上自己吃什麽,小乞丐就吃什麽。小乞丐說自己無名無姓,來自哪裏都忘記了。只記得半年前一覺醒來,已出現在武當腳下。

清風笑了笑說,記憶是痛苦的根源,一個人不快樂,往往是因爲記性太好。你能忘了此前的一切,是你的福氣。小乞丐心道,自己現在吃了上頓沒了下頓,還有什麽是能比現在還要痛苦的?但他知道面前的這個老人,似乎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便只是笑了笑,並不反駁。這時清風又說要給小乞丐取個名字,此刻月白風清,風中傳來一陣悠揚的笛聲。于是清風爲這個孩子取名爲“風清揚”,其中還暗含了“清風”的道號。

小乞丐對“風清揚”這個名字十分喜愛,一路反複吟誦不止。有了風清揚的照顧,七天之後,清風順利抵達襄陽。此時,他已進入彌留之際,便請求風清揚將他埋葬在岘山的一個無名荒谷。爲表感激,他給風清揚留下了十張一百兩的銀票,還教給他一篇道家呼吸吐納的法訣。

埋葬了清風之後,風清揚日日修煉法訣不辍,無論行走坐臥,都按法訣規定的節奏進行呼吸。三個月後,風清揚的體質和記憶力都大有長進,且不需念誦口訣,也可自動運行。半年之後,風清揚已可在山野間縱躍如飛,讀起書來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三年之後,風清揚的力氣超過同齡人一倍,彈跳能力則超過同齡人兩倍。

又過五年,一日,風清揚在荒谷練功累了,便找了一個山洞休息。不知過了多久,風清揚忽然被一陣陣兵刃破空之聲驚醒。他循聲走出山洞,只見如水月光之下,一位中年人正在教一個年輕人劍法。風清揚見那劍法非常簡單,找了一根樹枝試演一遍後,已是爛熟于心。只是他覺得簡單,那年輕人卻學了好幾遍,仍是不得要領,使中年人很是無奈。

再說風清揚,他沉浸在中年人所教的三招劍法之中,每一招、每一式都看得清清楚楚,練過幾遍之後也就會了。然而,正得他洋洋得意之際,師徒二人突然出現在他面前,質問他爲何要偷學別人的武功。風清揚說,是他先到了這個山洞,你們二人才來這裏傳授武功。而且他無門無派,根本不知道還有這樣的規矩。

二人中的師父聽風清揚說完,沉默半晌,才說讓徒弟去試試風清揚的劍法。徒弟持劍攻向風清揚,風清揚無奈之下,便以剛剛學到的劍招應對,數招過後,便將那徒弟手中的長劍擊落。師父看風清揚所使的劍招,分明是自己這幾日剛剛創制出來,今日才交給徒弟,但風清揚施展起來,已頗得其中三昧,不由暗暗稱奇,便有了收徒之意。一問之下,風清揚欣然同意。

那一對師徒,師父喚作蔡子峰,徒弟喚作君不棄,是華山劍派中人,于是風清揚也就成了華山劍派的弟子。風清揚入門三年,已盡得華山劍法真傳,成爲同輩弟子中的劍法第一人。而這個時候,華山“劍宗”、“氣宗”之爭已初露端倪。

風清揚的師父蔡子峰,堅持“劍在氣先”,認爲劍法的精妙足以彌補內氣的不足。但風清揚劍法有成之後,深知自己劍法進境神速,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清風當年所傳的呼吸吐納之法,但他身份尴尬,也不便多言,于是遇到華山“劍宗”、“氣宗”之爭,便置身事外,避而遠之。

風清揚到華山劍派三年後,恰遇華山劍派“劍宗”、“氣宗”弟子五年一度的大比,同時,又趕上武當派祖師張三豐一百九十歲壽辰。此時張三豐早已雲遊在外,不在武當,但武當派的徒子徒孫爲表對張三豐的尊敬,仍在每年他壽辰之際,舉行大型的慶祝活動,武林各門各派,也會送上賀禮。風情揚爲躲開派中紛爭,便自告奮勇,要去武當送上賀禮。

爲躲開麻煩,風清揚早早出發趕往武當。不過,他看到時間非常寬裕,便先去了襄陽,到無名荒谷祭奠清風。風清揚在清風面前磕了四個響頭,感謝他傳授自己武當內功心法,爲自己練好劍法打下了基礎。拜祭完清風,風清揚正想離開,天空中突然黑雲四合,暴雨傾盆而至。

風清揚施展輕功身法,四處尋找躲雨之處,但風雨如晦,一片陰暗,他沒有找到當年自己歇息的山洞,反而進了一個陌生的山洞。這山洞中有一張石床,石床旁邊有一個石堆,壘成墳墓的形狀。風清揚看那墳墓十分簡陋,不似人類所有,心中奇怪,便將石頭一一搬開,挖出泥土,終于在三尺之下,發現了一個油紙包裹著的石匣。

他打開石匣,發現其中是一本絹冊,封面上是四個劍氣淋漓的行楷大字:獨孤九劍。他心中砰砰直跳,緊接著打開扉頁,上面記載了一段故事,說的正是“獨孤九劍”的由來。

在三百年前,有一位叫作獨孤康的少年,他七歲時,父母慘遭奸人所害,矢志報仇。爲此,他九年練劍,三年試劍天下,隨後殺盡仇寇,報了大仇。此後,獨孤康專致劍道,先後突破重劍、木劍和無劍境界,欲求一敗而不可得,于是改名獨孤求敗,隱居無名荒谷,埋劍于冢,身邊只余一只大雕爲伴。

獨孤求敗隱居多年,劍法漸漸臻至不可思議的境界,全身三百六十五處竅穴,都可發出無形劍氣。最後,獨孤求敗以劍氣破開當前虛空,飛升至另一世界。臨行前,他將平生劍法精華,著成一部“獨孤九劍”秘笈,埋于山洞,等待有緣人前來發掘。

風清揚觀看“獨孤九劍”秘笈,發現其有式無招,劍理講究“料敵機先”、“以無招破有招”,破盡天下一切武功,甚合自己脾胃,于是立即著手修煉。曆經二十一日,風清揚練成其中七式,只余“破掌式”、“破氣式”,因功力不足,未能練成。

回華山後,風清揚劍法已躍居華山劍派第一。三年後,嶽肅根據《葵花寶典》,創制出“紫霞神功”,蔡子峰則創出了“奪命連環三仙劍”。兩人一番比試,仍是平手之局,卻都在心中對對方深爲佩服,心中對劍、氣的堅持也因此有所動搖。蔡、嶽有心消弭劍宗、氣宗之爭,奈何雙方已尾大不掉,局勢非一朝一夕能夠扭轉。

正在此時,日月神教爲搶奪《葵花寶典》,派十大長老大舉進攻華山。五嶽劍派合力對敵,仍不是日月神教的對手,最後還要靠陰謀秘計,將十大長老困死于華山山洞之中,才得慘勝。而嶽肅和蔡子峰二人,也因此戰身受重傷,不久便雙雙辭世。而他們試圖化解劍宗、氣宗的努力,也從此付之東流。

蔡子峰臨終前,將“紫霞神功”的口訣傳給了風清揚。風清揚修煉之後,內功一日千裏,終于在十三年後,練成了獨孤九劍“破掌式”,無敵于天下。又過了十年,劍宗、氣宗舉行比試,決定掌門人選。氣宗爲取得勝利,制造江南娶親騙局,使風清揚未能參戰,導致劍宗一敗塗地,氣宗奪得掌門之位。

後來,氣宗還一度害怕風清揚一氣之下,爲劍宗報仇,重奪掌門之位。殊不知,風清揚的眼光,早已超越了劍宗、氣宗之爭,以及華山劍派掌門之位,甚至天下第一的名頭,他也視之如敝履。他的終極目標,是和獨孤求敗一樣,破開虛空,飛升至另一個嶄新的世界。又怎麽可能把重振劍宗這樣可笑的目標,放在心上?

0 阅读:169
评论列表

掠影後有感

簡介:品電影,觀影視,聊文章,找尋那一份快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