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披荊斬棘創新驅動破浪揚帆|全力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貴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天眼新聞 2024-03-02 07:50:33

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切實增強動力活力,貴州發展蹄疾步穩。

“要發揮好改革的先導和突破作用,更多解決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多做創新性探索,多出制度性成果。要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加快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2021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作出的這一重要指示,爲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要求,謀劃實施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土地、勞動力、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深化礦産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深化供水、供氣價格改革,完善電力市場交易機制,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更好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堅定不移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用足用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政策,重點面向東南亞、南亞、中亞、日韓等加快擴大開放。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推進特色科技強省建設,深入實施六大重大科技戰略行動,紮實開展向科技要産能專項行動,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在貴州加速集聚、融合、轉化。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全力以赴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堅定不移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省委主要領導強調,要有針對性地采取創造性舉措揚優勢補短板,努力走出一條把握時代大勢、符合發展規律、體現貴州特色、服務國家全局的多彩貴州現代化建設之路,奮發有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貴州實踐。

建設中的盤江新光2×66萬千瓦燃煤發電項目。尚宇傑攝

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

貴州是礦産資源大省,推進“富礦精開”是遠近結合的戰略舉措。省委主要領導強調,要聚焦精准配礦推動資源優化配置,堅持向優強企業配、用市場方式配、朝産業協同配,不斷提高配置的針對性、協同性、規範性。

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助力“富礦精開”——貴州將礦業權“審批制”改爲“登記制”,在全國率先實現礦産資源出讓收益由稅務機關統一征收;探索零星礦産資源儲量交易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研究提出的按“價+率”征收建議,寫入國家新修訂的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辦法。

全省首個碳彙交易運營中心于去年7月在劍河縣授牌成立,全力探索生態碳彙市場交易的貴州方案。爲推進生態綜合補償價值試點及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貴州銀行劍河支行設立碳彙交易結算點“一道一區一服務”機制,增強綠色碳彙金融服務普惠性。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加快數據確權,實現數據資産化、價值最大化,目前累計集聚數據商、數據中介等經營主體800余家,累計交易額超過21億元。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今年1月底,貴州出台《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幹政策措施》,從破除市場准入壁壘、優化政務服務方式、完善金融機構監管評價等多方面深入改革,爲民營企業送上“大禮包”,堅定在貴州投資興業的信心,與貴州共進步、同發展。去年,憑借招商工作機制創新,貴州新增産業到位資金3000億元以上。

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是國發〔2022〕2號文件賦予貴州的戰略定位之一,高水平開放是貴州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省委主要領導同志要求,切實增強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以更堅定決心、超常規舉措推動對外開放取得新突破。

去年8月31日,貴南高鐵全線貫通運營,貴州再增一條開放大通道。圖爲貴南高鐵貴州都勻段營盤清水江雙線特大橋。 肖偉(貴州圖片庫發)

去年6月12日,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國際貨運中心正式通過貴陽海關驗收;8月31日,貴南高鐵全線貫通運營,貴州再增一條開放大通道;12月13日,貴陽至加爾各答的國際貨運航線開通,這標志著貴州擁有了首條國際貨運航線,來自南亞的海鮮、水果等不斷豐富貴州人的餐桌,貴州制造的服裝輔料、機器零配件、顯示屏等也借助該航線,在家門口直通世界各地。

貴州明確重點面向東南亞、南亞、中亞、日韓等加快擴大開放。中歐班列、中老鐵路等爲貴州打通新的經濟走廊,融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擴大了貴州的東盟“朋友圈”。

作爲對外開放的“橋頭堡”、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貴陽綜保區、貴安綜保區、遵義綜保區不斷擦亮開放名片、高揚開放旗幟,開工快幹、開放大幹,充分挖掘外貿增長潛力。向廣東、廣西、浙江、上海、雲南、重慶等地區學習先進經驗,對接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全面提升“1+9”國家級開放創新平台功能,辦好數博會、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等重大對外開放活動,加快建設國際陸港、航空口岸、水運港,打造多層次對外開放平台,深化“東部+貴州”合作模式,積極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建設如火如荼。

銅仁市萬山區萬仁新能源汽車生産車間,員工在組裝汽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青 攝

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

省委主要領導強調,狠抓科技創新,深入實施六大重大科技戰略行動,紮實開展向科技要産能專項行動,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水平。要圍繞“六大産業基地”和各地主導産業發展需要,更大力度推動貴州制造、貴州建造、貴州服務提質升級,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持續增強産業質量競爭力。

2023年,貴州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排名全國第24位,爲曆史最高排位,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0.99%,爲曆史最高,較上年增長0.06個百分點。“科技入黔”加快推進,142名院士到貴州開展科技合作,創新賦能持續增強,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全省規上工業企業新産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提升2.8個百分點、達到13.3%。貴州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建設,在庫企業達到1879家,專精特新國家級“小巨人”企業75家。

實施六大重大科技戰略行動成效明顯。啓動建設黔靈實驗室,貴州大學聯合國家天文台共建中低頻射電天文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開展主要礦種産業鏈科技支撐戰略研究,提交找礦靶區16個。以“賽馬制”組織锂資源高效分離提取技術攻關,制備出成本不超過9萬元/噸的電池級碳酸锂。編制6組21種礦種“富礦精開”創新鏈圖,爲“富礦精開”精准提供科技支撐。全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達到55.8,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2.4%,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5.2%。

2月17日,興義萬峰林的油菜花海景色。 劉朝富 攝。

向科技要産能專項行動有新突破。“油研2020”推廣超過132萬畝,示範推廣水稻、油菜生産全程機械化作業80萬畝。新能源汽車及電池材料總産值達到696億元、同比增長11.6%。全省裝配式建築、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比例分別達到24.4%、86.2%。建設旅遊科技示範園區,打造智慧旅遊景區,“一碼遊貴州”平台累計訪問量達5.5億次、總用戶4071多萬人。累計引進培育新興數字骨幹企業526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17.2%,電子信息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3%。

創新平台進一步提質。成功重組特種化學電源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全國)重點實驗室達到7家,新增2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3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貴州科學數據中心的FAST數據中心主體結構封頂;組織5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參與重組,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的重大成果轉化基地在開陽縣開工建設;貴州綠色産業技術研究院進入實質性運營。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強化。2023年,貴州調整財政資金支出結構,累計投入近3億元,激勵近792家規上工業企業加大新産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投入,支持企業開展新産品研發,有效推動全省規上工業企業新産品銷售收入增長33.22%。科技型企業獲得貸款980億元。第六輪“千企面對面”科技服務行動促成20余家省內重點企業與北航、北理工、哈工大、中南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高校建立緊密聯系、達成實質性合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右)帶領團隊開展科研。(貴州大學供圖)

夯實創新發展的人才力量

省委主要領導指出,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持續加強引才工作,不斷加大育才力度,充分激發人才活力,著力營造良好人才環境,做到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暖心留才。

2023年7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主持的《植物保護專業“農生化交叉、産教研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獲評2022年度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實現學校自2002年以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零的突破。

按照搭建平台引人才、項目紐帶聚團隊、基礎應用共發展、農田車間同結合、面向産業重轉化、示範推廣助市場的人才培養路徑,貴州大學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已擁有國家級人才25人,所在植物保護學科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獲評爲A類學科。2023年,實驗室新增頂尖人才1人、領軍人才2人、拔尖人才6人,占學校實際新增國家級人才總量的45%。

這是貴州推動高層次人才打造“大團隊”、搭建“大平台”、産出“大成果”的縮影。據統計,貴州累計建設産學研發展平台、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國家級省級平台1100余個,其中,國家級平台載體60余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堅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最優先位置,大力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著力打造活力迸發的人才新高地。實施“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遴選培養計劃”“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技能貴州”行動等,打好培育人才“組合拳”;設立貴州“人才日”禮敬人才,頒發“貴州傑出人才獎”褒獎人才,實施産業重點人才和團隊引進“123”計劃優待人才,發放高層次人才“優才卡”……

一系列舉措持續向全社會發出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用好人才的最強音,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一路“黔”行,從“貴漂”成爲“貴定”。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迫切需要在引進急需緊缺人才上下功夫。對此,貴州出台系列文件,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幹得好。同時,聚焦重點産業發展、重點領域創新、重大項目建設、重點學科提升,探索建立“平台引才”“以才引才”“柔性引才”新機制,形成了人才荟萃、近悅遠來的良好態勢。

貴州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院長劉其斌教授(中)在法拉第磁電科技有限公司作現場指導。

貴州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院長劉其斌:

開展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

助力“電動貴州”建設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雙賽道發展,大力發展電池回收梯次利用産業,加快形成完整産業鏈。貴州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院長劉其斌表示,新能源汽車于2013年在我國開始大範圍推廣應用,並于2021年迎來爆發式增長,新能源動力電池的生産量和裝機量也隨之快速增長。

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平均使用壽命爲6至8年。當電池使用壽命結束時(容量衰減至額定容量的80%以下),續航裏程將明顯變短,充電時間將明顯變長,維護成本不斷提高。此時,動力電池需要進入退役程序,進行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目前,國內已有多家公司布局動力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相關産業正在蓬勃發展。

劉其斌表示,近年來,貴州省依托資源優勢和産業優勢,大力發展锂電池相關産業,打造“電動貴州”。但在原礦開采—電池材料生産—電池生産—電池應用—電池回收的完整産業鏈上,電池回收是關鍵一環,也是薄弱一環。

“新能源電池回收不僅具備一定的經濟效應,也順應了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省已開始布局這一新興産業,但還需進一步完善。”劉其斌說。

貴州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博士生在黔西南金礦區開展技術研究。

劉其斌表示,首先,貴州省工信廳可以積極引導和培育有一定能力的企業,申請進入工信部主導的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白名單,並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增加企業進入數量,且盡量布局在貴陽、畢節、遵義、黔南等地,將該産業做大做強。

數據顯示,省內從事動力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的企業不多,獲得電池回收行業白名單的企業僅有5家,其中,3家分布在銅仁市的大龍經濟開發區,1家分布在黔西南州,1家分布在息烽。劉其斌表示,由于該産業在省內分布不均,導致回收成本較高,電池回收利用産業很難做大。

其次,要按照《回收網點運營指南》建設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利用網點,規範回收、拆解、檢測、評估、重新利用各環節,強化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避免黑作坊“劣幣驅逐良幣”。建議公安、消防、市場監督、環保等部門聯合執法,嚴厲打擊非法和不規範貯存電池。同時,建議由政府牽頭,企業自願參加,建立區域性集中回收中心,實現集約用地和集約生産。

此外,要提前布局一體化回收利用關鍵技術。建議科技、工信等部門密切協同,設立一些交叉材料、機械、自動化、大數據等學科的重大專項和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以及技改項目,爲省內動力電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提供科技支撐。

“動力電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爲貴州省在整個動力電池産業鏈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同時也面臨挑戰。我們要在這一産業的高潮尚未到來之前,盡快突破一體化回收利用關鍵技術。”劉其斌說。

貴州民族大學數據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霍雨佳。

貴州民族大學數據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霍雨佳:

搶占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發展制高點

“2023年初,以ChatGPT爲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模型引領了社會熱潮。在國內,盤古、通義、文心一言、星火等大語言模型相繼面世,通用模型和行業模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可以預見,通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將成爲數字經濟下一階段的主戰場。”貴州民族大學數據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霍雨佳說。

作爲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大力發展通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具有紮實的基礎優勢和很好的天然優勢。霍雨佳介紹,“華爲、三大運營商、騰訊、網易、美的等超大型數據中心相繼落地貴州,讓我省成爲了全球超大型數據中心集聚最多的地區之一。”

華爲雲數據中心。

未來,貴州數據中心的發展也將由“以存爲主”轉變爲“算力優先,算存一體”。霍雨佳表示,貴州是同時擁有國字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根鏡像服務器、國家頂級域名節點的少數省份之一,是國家重要數據的戰略縱深、算力保障基地,服務東部和粵港澳大灣區,地質結構穩定,生態氣候涼爽、能源供給充足……這些都是發展智算中心,支撐通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重要優勢。

霍雨佳認爲,貴州發展通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重點在于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樞紐節點的建設和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試點,包括城市算力網的建設。他介紹,今年1月人工智能訓練場已在貴安新區挂牌成立,主要用于打造智算服務中心、數據流通中心、大模型訓練中心、聯合創新中心、産業孵化中心。

“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基地,劍指搶占通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發展制高點。”霍雨佳建議,推進以旅遊大模型、白酒大模型、政務大模型、礦山大模型、金融大模型、氣象大模型等爲代表的特色行業應用,在貴州生根落地,利用貴州行業優勢、算力資源優勢、政策優勢、大數據發展的先行優勢和行業數據積聚優勢,助力貴州成爲國家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基地之一。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潘曉飛 王雨 張淩

編輯 胥芬芳

二審 李劼

三審 劉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