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觀世界」“五一其實只放一天”引熱議,中國假期真的少嗎?

終南紫微鬥數 2024-04-22 14:47:18

翻雲覆雨明斷處

煮水成雲造化時

明去暗來順心意

進取退還應天機

連續兩周不吃飯,然後吃43頓飯,是不是等于多吃一頓飯?傻子都知道不等于。

直接上數據,我國目前除了周六日,法定的節假日只有11天。元旦(1天),春節(3天),清明節(1天),勞動節(1天),(5月1日),端午節(1天)中秋節(1天),國慶節(3天)。 其他的都是借的周六日來“調休”的。如果和世界的其他國家比,大概是這麽個樣子:排在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後面。和很多歐美國家也有差距。

爲什麽這幾年經濟發展起來了,休假天數沒有明顯上升呢?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網絡消費節日”的出現。大長假的初衷其實不是爲了“休息”,而是爲了“促消費”。 當初“五一”七天假剛開始實行時候,還專門起了個名字叫做“黃金周”。關于“長假”的新聞、研究報告也都是圍繞其“促消費”的市場價值。而圍繞“長假”對打工人身體和壓力健康意義的宣傳則很少。

實際上在推動“更多假期”這件事上,一直首先考慮的是對市場、消費、經濟的促進作用。隨著經濟産能增長,爲了拉動經濟,平衡“生産”和“消費”,需要給打工人更多的假期,犧牲部分産能,來幫助消費更好增長。西方實際上在過去一百年間就是這麽做的,社會平均勞動時間正在越來越低。

當然,代價是經濟增長速度開始下降。但對歐洲不少來說經濟增長未必是選民希望的首要目標,在票選中他們更願意支持對福利、醫療等幸福感關心的候選人。而如何平衡國民幸福感和發展速度,這是個更大的問題。越老牌的發達國家這種趨勢越明顯,目前的平均勞動時間基本已經降低到七個小時以下。

按道理,隨著這幾年經濟增長,我們爲了促進市場繁榮和消費,應該也可以增長假期了。

畢竟,光掙錢不花錢,不可能帶動經濟繁榮,還可能引起嚴重問題。但是,國內互聯網企業在十五年前做了一件“創新”。2008年6月18日,首屆“6.18”線上大銷舉行。2009年11月11日,首屆“雙十一”線上大促舉辦。這兩個活動實際上充當了傳統“節假日”的消費能力釋放作用。

而且可以工作日的午夜進行,不用額外假期。打工人熬夜來瘋狂消費。以2021年的“雙十一”爲例:某貓平台在購物節中創造了最高的銷售記錄,總交易額達到5403億元。此外,某東在同一時間的累計下單金額超過3491億元,也創下了新的紀錄。加上其他大小平台,全網的一個“促銷節點”成交量妥妥超過一萬億。

這個數字是什麽概念呢?我們用2021年國慶七天“黃金周”的數據來對比。這七天,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5.51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890.6億。也就是差不多一個雙十一的三分之一而已。

所以,這些網絡“消費節日”去掉了“休長假”這個中間環節。直接“無中生有”的創造了新的消費風口,打通了打工人錢包和網絡電商之間的節點。充當了新的沒有假期的消費狂歡。既然如此,那麽通過增加假期,減少勞動時間,來促進消費、活躍經濟看似也就沒那麽必要了。

那麽線下的法定節假日假期是否還重要呢?其實依然很重要。

因爲法定節假日主要帶動的是旅遊消費經濟。而各地的旅遊業的收入是能直接分配到大部分普通底層個體商戶的,比如出租車、餐飲、零售,帶來的社會價值和財富分配作用遠大于網絡促銷。而網絡營銷活動中,大部分收入都被頭部帶貨主播、大品牌企業、互聯網平台所賺取,很難像前者的帶動一個地區的整體經濟。

現在隨著大家開始對商家營銷的狂轟亂炸疲沓了,重新向往走出房間,戶外踏青、野營、旅遊,這兩年假期旅遊經濟又重新提升了各地的日程。前有淄博、後有哈爾濱、天水,都可以看到小城市“火出圈”對當地的經濟拉動作用。這和網絡促銷只造出幾個“收入上億”的網紅主播,其價值和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各地也在重新重視放假帶來的經濟促進。

這樣,也有了一個“增加假期”的新思路方向。我國是一個十幾億人的超級大國,因此哪怕增加一天法定假期都是非常慎重的。如果草率增加,不但全國生産暫停,甚至可能造成高速擁堵,景區壓力變大,反而讓旅遊體驗變差,很多人甯願在家休息幾天。

未來,或許“全國統一假期”可以不變,但建議能讓各省增加自己的特色假期來促進經濟。 因爲中國太大了,南北的氣候、經濟結構、作息文化都不同。南方三月已經可以踏青了,東北可能還是冰雪未消。而蒙古草原七八月風光正好舉行“那達慕”的時候,南方已經是酷暑梅雨的季節。

這兩年各地都在前方百計的希望拉動消費增長。那麽將我們的地大物博的優勢利用起來,每個地區各自在不同的時間放假,舉辦自己的旅遊節日。比如北方利用冬季不太好開展生産作業的時間,搞冰雪節、冰燈節、滑雪節。南方利用夏季炎熱的時候,搞美食節、降暑節,或者根據習俗延長春節到正月十五之間的假期。在國外,很多城市、小鎮都有自己的節日,大家上街搞有特色的活動,還能吸引大量遊客。

這樣也能夠給大家提供更靈活有趣的假日體驗,拉動全國人民“大串門”,去彼此的省份旅遊。從去年火爆的“特種兵”旅行就能看出來了。哪怕三天趕五個景點,很多人也希望能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大家不是不願消費,是沒有時間去旅遊,又已經厭倦了線上的消費誘導。 既然如此,在全國放假影響太廣,不好輕易調整的前提下,不妨讓各地自己制定符合生産、生活特色的假期,實現靈活放假。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