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標准評價超出標准模型新物理,量子引力答案是什麽?

高級物理知識 2024-04-30 06:39:20

用藝術標准評價超出標准模型新物理,量子引力答案是什麽?丨解讀21世紀終極理論之夢

圖⽚來源:Netflix美劇三體

第一季第五集,三體人介紹質子計算機的高維展開,在電視劇裏頭被描繪成卡拉比-丘流形的低維投影

#01降維打擊,升維革命

科學從誕生的時候開始,就與哲學,宗教,藝術密不可分。

早在15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文藝複興先驅,天主教紅衣主教Nicola Cusano提出運動的相對性——被現代科學史學家認爲是相對論的開端開始,中世紀的科學家們⼤部分同時都是神學家,哲學家。

藝術史上獨一無二的偉大藝術家,15世紀的裏昂那多.達芬奇除了在藝術技巧和理論上開拓性的創新外,更以發明家著稱于史,在幾何、機械、地質、氣象、宇宙和數學上頗多研究。而歐洲中世紀的師徒傳承關系,時至今日演變成了科學領域doctor of philosophy(Ph.D)的哲學博士傳承關系,在mathematics genealogy數學譜系上,追溯一些當代物理學家的博士導師,可以一直上溯到文藝複興時代的達芬奇。

在這一刻,先哲時代的飛翔跨越,高文藝複興時期創新革命的氤氲蒸汽,依舊是今⽇理論物理學界的品味和標准。而今日西方科學與技術的分界,遠比中國要泾渭分明,也來自于此。

對于西方世界而言,科學是文藝哲學宗教等高度抽象領域的延伸,而技術來自早年實用的工藝,匠人精神。

一個理論物理學家早期的生涯可以十分奇特,在博士學位之後,他們會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停留幾年,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後,他們才會定居在某並建立自己的團隊。這期間他們會致力于三個範疇:

-學習新的技能

-尋找新的靈感來源

-構建獨立性而藝術家

(畫家,作家)也會走同樣的道路,這也是成爲大師的必經之路。

---部分摘自Fabio Maltoni 天主教魯汶大學理論物理教授演講

#02標准模型之外的新世界

研究標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領域,是理論物理學界最具有想象力的行業之一,位于超弦正式理論和實驗觀測(例如加速器,低能探測實驗和天文學)之間承上啓下的交叉口。

上個世紀80年代起,超弦界在純理論範疇經過了20多年的動蕩興衰,成敗革命,長足發展,奠定了今日超出標准模型新物理的框架。但在最近的十余年,隨著大加速器和衆多探測試驗的運行,排除掉了諸多超弦的預言,引力波的觀測,也依舊滿足100多年前的廣義相對論。超出經典引力理論和標准模型的新物理,依然渺無音信。

指引我們前進的,除了繼續推進試驗的進展,最重要的,還有曆史的啓迪和反思,以及理論物理學家對于模型和方向如同對于哲學藝術般品味。

如果我們反觀西方哲學史和藝術史,不難發現這些曆史的演變,與超弦這一純理論學科的幾次革命的相似性。深入超弦的兩次革命,有一個命題貫穿始終:

對于非微擾深⼊理解,而進一步産生的重大突破概念:對偶(duality)

讓我們來簡單的回顧一下超弦這段曆史,上世紀80年代前,對于QCD強子態這一非微擾現象的研究導致了弦論的誕生。隨後人們發現了使用1維弦來作爲基本物質單元,相比于場論中0維的點基本作用單元,可以回避掉無窮大發散的問題。這一從點到線的升維過程,正與20世紀哲學界的分析哲學中的升維解構不謀而合。

一次革命始于80年代初,在經過了基本弦理論的搭建,以及弦論散射的微擾計算,特別是費米子這個另一自由度超對稱的加入,這一系列研究之後,對于QCD強相互作用非微擾區的S對偶的理解, 正式開啓了超弦的在微擾-非微擾,不同維度上的對偶革命。在不同的極限下,不同框架的理論紛紛湧現,這些理論之間互成對偶,相互關聯,這一過程不是多級展開的逐級多圈修補,而是具有框架性的創新解讀。

升維解構這一過程,貫穿超弦發展曆史的始終

時間來到90年代中期,從Polchinski的D膜革命開始,超弦理論迎來了又一次的升維。基本自由度不再是1維弦,而是有2維甚至多維的膜,一起構建了理論中微擾和非微擾區域的不同繁茂現象。而接下來的Matrix model,更是利用D0brane,這一點結構的基本單元,可以構建強關聯下的當時認爲的萬物理論11維度下的M-theory。這一低維構建高維的過程,更是完美诠釋了哲學中的解構。最終集前幾次突破以及黑洞表面積墒研究之大成,全息holography原理誕生,啓發了諸多交叉學科的應用發展。

讓我們再來看一看20世紀前後的哲學史和藝術史:

19世紀的黑格爾完成了哲學中認識論的發展,從主體-客體二元對立到通過認識論這一新維度的完成統一。而20世紀的哲學由維特根斯坦完成了從哲學到語言哲學的這一解構,而從語言文字這一新維度,實現了哲學的重新建構。

19世紀到20世紀初,現代主義藝術逐漸抽象化,從馬蒂斯的張揚色塊,到畢加索的解構人物,再到抽象派的徹底抛棄具象,藝術史上同樣面臨著巨大動蕩革命。而《泉》的作者杜尚的出現,打通了藝術和非藝術的界限,將藝術的理念上升了一個維度。

超弦理論這一純理論的曆史發展,在高度抽象的層面,與哲學與藝術的思潮不謀而合。

那麽這些對于新物理模型的構建和選擇,又有怎樣的啓發呢?新物理模型的“品味(taste)”又是什麽?

感謝超弦界的進展,新物理學界的模型大概可以分爲兩類,與大統一理論一脈相承的微擾超對稱, 以及基于強相互作⽤的複合Higgs 理論(composite Higgs)(基于解構deconstruction的小Higgs理論(little Higgs)也同此)。

粗看起來,大統一場論超對稱似乎擁有著更加宏大的敘事,但我們對于非微擾強相互作⽤認識的缺乏,讓低能理論中回避掉了所有非微擾問題,同時也拒絕了在高能標下的框架性的創新,這一理論是否過于局限且方便呢?非微擾性質的核心起源于Nambu的對稱性動力學自發性破缺理論,系統可以通過動力學産生另外一個完全不同于微擾展開的非微擾解,使得在同一模型下系統實質具備不同的可能性。比如,強相互作用的複合Higgs理論認爲新物理被禁閉在Higgs這一粒子中,在低能下鮮少現象,而與全息對偶這一框架性創新緊密相連,更包含有更高維度的信息,雖然簡單但似乎有著更具品味的解讀。

時至今日,我們對于非微擾,強相互作用的理解,依然十分有限。圈圖計算以及超對稱唯象學基本都是基于微擾,逐級展開的微擾量子場論。而涉及到非微擾區,處理辦法雖然多種多樣,Dyson- Schwinger方程,泛函重整化群,格點lattice以及全息QCD等有效模型,其中Dyson-Schwinger方程在場論的基礎上延續了Nambu的做法求解運動方程的動力學,是對場論方法的一種繼承和延伸。這些方法各自從場論上遊試圖改革方法論,也各自有其局限性和適用範圍。

對于QCD的一圈兩圈三四圈的微擾論處理方法,自然有其實用性。如果我們回顧一下科學史,17世紀當年綿延地心說和日心說的爭論被人們所熟知。在地心說和觀測不符合的時候,人們通過加入一圈又一圈的本輪的方式進行計算,希望符合天文觀測實驗,直到後期本輪加到幾十個之多。最終經曆了一番⾎腥曆史,終于日心說誕生。

那麽新物理模型的品味究竟是什麽?大的科學乃至哲學藝術的進展,都與某種革新性密切相連,也許我們從以上曆史中也可以窺見一二。

#03沼澤地(swampland)還是景觀地(landscape)?

圖⽚來源: Harvard University, High Energy Theory Group website.

80年代的超弦一次革命,留給我們的至今仍在繼續的課題就是landscape(景觀地),主要描述高維空間真空能的分布和漲落,被稱爲“景觀”。一次革命的結果認爲,高維空間通過不同的緊致化, compactification,可以得到我們低能粒子物理的標准模型。但同時早在90年代人們就意識到,這樣得到的真空解的數量極爲龐大,具有極多的選擇任意性,高達至少10^500數量。

那你相信我們的世界是這10^500個真空解的一個麽?還是由于對于量子引力的不完備理解?

時至今日,依舊有人在延續30年前未竟的事業,大海撈針般尋找我們的真空,這真是一種往事不肯隨風的情懷加成,期待著更加接近那個結果。

往日的景觀地,變成了沼澤地swampland,對于高維空間真空能及真空勢的平坦還是起伏做出猜測. 對于UV理論的猜測,進而限制低能世界超出標准模型的新物理,依舊在進行。這一研究可以獨⽴于緊致化compactification存在,只是通過幾條簡單的來自黑洞物理或者暴漲相關的假設,也許具有更多的可靠性,但這一切都是猜測conjecture。

從今天到未來的某一天,超弦理論對于新物理的貢獻,也許可以用Randall-Sundrum 模型作爲最好的例子之一,受超弦升維解構的啓發,開啓了我們對新物理世界想象力的大門。

#04爲什麽全息原理是量子引力?

圖⽚來源:Kenn Brown, Mondolithic Studios, scientific american

來自超弦二次革命的豐厚遺産,全息原理似乎是那個更接近量子引力的答案。全息這一概念起源于光學,在低維度的平面投影屏上包含3維世界所有的信息。而將高維度的量子引力理解成更低維度表面上的強耦合場論,這一對偶形象的借用了全息這一概念,再一次的契合了超弦界在高度抽象層面的革命性。

#05正定性(positivity)與幺正性(Unitarity)

正定性來自于一個經典的散射命題,與因果律緊密相連,幺正性來自于量子力學幾率守恒。

秩序世界的基石就算到了創世紀的能標下,也許也不會崩壞,但自然界可以遠超我們的想象,就像在廣義相對論中,黑洞周圍速度的可以遠超平直時空光速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處理正定性,還是幺正性,高能世界很可能是非微擾的,非局域的,基本的自由度都會發生改變。僅僅從微擾出發,很難說真正靠近那個答案。

#06黑洞和引力波告訴了我們什麽?

21世紀觀測的進展讓人歡欣鼓舞,備受啓發,我們看到了黑洞,也看到了引力波.

觀測技術和計算科學的發展,是20世紀的人們遠沒有想到的,科學發展總是充滿了不可預測性,這也許就是科學這一學科,神性divine的一面。

21世紀充滿了海量的數據和信息,給予自下而上的啓迪,理論哲學層面的革命,革新下遊學科的認知。下一次的升維解構革命,又會在哪裏?

作者介紹

孫斯純,北京理工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粒子物理唯象學,弦理論的唯象學,宇宙學,以及一些量子場論和有效場論的運用。

0 阅读:3
评论列表
  • 2024-05-09 21:01

    時空構造越複雜維度越高級,而維度越高級思想越複雜。

高級物理知識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