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的飒,周依然的真,于適的靈,阿勒泰的美,讓這央視劇封神

第一滴露珠 2024-05-09 23:32:33

由李娟同名散文集改編的電視劇《我的阿勒泰》,一經播出,就令萬千觀衆贊歎不已:畫面絕美,故事流暢,三位主演馬伊琍、于適、周依然,演技到位,散文集能改成這樣水平的電視劇,導演滕叢叢的水平堪稱封神。

《我的阿勒泰》開篇的部分,是一個前奏,講述愛好文學的李文秀,在烏魯木齊打工,卻處處碰壁,文學夢想也遭到同事嘲諷。

一個意外事件的發生,促使李文秀下定決心,去阿勒泰找媽媽。

蔣奇明飾演的油滑廣東小商人高曉亮出場一段戲,就爲該劇奠定了輕喜劇的基調。

李文秀要被辭退了,她無意中聽到高曉亮在老板面前爲自己打抱不平,討要工資,老板氣呼呼地給了三百塊。

結果,高曉亮在對李文秀一番關心輸出之後,其接下來的操作卻令人大跌眼鏡!

只見他只掏出一百塊給了李文秀,剩下的那兩百被他私吞了,哈哈。

高曉亮奸猾的性格特質立馬躍然眼前。

接下來,李文秀在去阿勒泰的途中,以及找到媽媽後,又發生了許多搞笑的事情,比如誤把馬頭骨當成人的頭蓋骨,嚇蒙之後居然忘記丟掉頭蓋骨,一路捧著頭蓋骨狂奔向前,比如李文秀自告奮勇去幫媽媽找村裏人要賬,結果不是找錯了對象冤枉了人,就是把人喊成“狗熊”,氣得男人抓狂,害得媽媽拉著她到處給人道歉鞠躬。

李文秀在烏魯木齊打工,遭遇的是文學理想與殘酷現實的沖突與碰撞,而來到阿勒泰之後,遭遇的卻是城市文明與遊牧文明的沖突,以及漢語思想體系與哈薩克族思想體系的沖突與碰撞。

北疆以北的阿勒泰風光如畫,是很多外地遊客眼中像天堂一樣美麗的地方。

而電視劇《我的阿勒泰》完全用鏡頭和畫面還原了阿勒泰的絕美風光與風土人情。

但《我的阿勒泰》並不是電視散文作品,也不是風景大片,而是一部電視劇,所以,它要展現的,絕不僅僅是阿勒泰的美麗,而是主要表現環境中的“人”。

該劇重在表現現代文明與傳統遊牧文化的矛盾與融合,以及代際沖突與女性意識的逐步覺醒。

不愧是女性導演滕叢叢拍的劇,不愧是拍過《送我上青雲》的電影女導演,《我的阿勒泰》中所展現的女性角色,不論是漢族女性角色,還是哈薩克族女性角色,都形象飽滿,個性鮮明,而且,讓人心生歡喜和共鳴。

對應原著作者李娟的劇中角色李文秀,對應李娟母親的角色張鳳俠,無疑是劇中著力刻畫、最爲飽滿和鮮活的兩個女性形象。

在《繁花》中柔情萬種的上海女人馬伊琍,此番到了《我的阿勒泰》中,仿佛脫胎換骨一般,變身面容黧黑、性格豪爽搞笑的開流動小賣部的女人張鳳俠。

張鳳俠,人如其名,頗有俠氣,爲人豪爽大方,雖然爲了生存,在偏遠之地開小賣部,吃了很多苦,但是張鳳俠非常善于苦中作樂,將平凡甚至是有點苦難的生活,活出了快樂,活成了灑脫,開成了阿勒泰土地上的一朵活潑野性的花朵。

張鳳俠很善于和當地村民打成一片,她還自造詞語,方便哈薩克人更好地記住小賣部裏的東西,比如把手雷狀的白酒叫成“砰砰”,把相思牌香煙叫小鳥煙,把聚酯纖維直接說成是塑料等等。

村民們來買東西,經常賒賬,每一筆賬,張鳳俠都認真記在本子上,但是她內心,根本就沒有指望把這些賬要回來。

喜歡和當地村民一樣喝點小酒,與村民一起嗑瓜子說笑,用石頭壘一個空白邊框當“電視”看的張鳳俠,天性中就有種灑脫與幽默。

張鳳俠是《我的阿勒泰》的天然女主角,她的身上閃著光。

與母親相比,女兒劉文秀則要文靜得多,內心想得也多,文學青年嘛,當然都是愛觀察、愛思考的。

李文秀經過城市文明的洗禮,再回到阿勒泰,看人和現象的眼光,就跟媽媽和當地村民不一樣了。

但是李文秀雖然在城市裏走了一遭,幸好並沒有學會虛僞和世故,這姑娘心思單純,待人真誠,懂得感恩,在面對看不慣的事情時,也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質疑和批評。

李文秀一直以一種好奇和探究的目光,打量著阿勒泰這片土地,以及在這片土地上世代生活的哈薩克族人民,隨著與當地人的接觸與交往,李文秀逐漸融入了這片土地,但是她的內心,卻依然葆有一種獨立思考與清醒的觀察意識,她的融入,是有意識地融入,她的抽離,是一種城市文明與漢語文化的自覺抽離。

演員周依然,以往只覺得她在內娛的95後女演員中,屬于氣質比較獨特的,但是長相遠稱不上美。

但是在《我的阿勒泰》中,在該劇導演和攝影師的鏡頭下,在該劇電影般的畫面質感中,周依然飾演的文學青年李文秀,美得清新自然,美得真誠可愛,就像開在邊疆的一朵絢爛又羞澀的小花。

而與周依然同齡,同樣生于1996年的男演員于適,在《我的阿勒泰》中,更是展現出了他的“靈”。

之前在電影《封神》中,雖然于適飾演的姬發,被很多人喜愛誇贊,但也沒有像這次在《我的阿勒泰》中這樣,令我真切感受到他的野性與帥氣,對角色的領悟與表演的靈動。

于適在該劇中,真正做到了貼合與融入角色,他,給人的感覺就是哈薩克族少年巴太本人。

爲了拍這部劇,聽說于適學會了說哈薩克族語,學會了放牧,劇中都是他的原音。他的形象和表現,也極其貼合角色,如果不認識他是演員于適,說他是新疆本地演員演的,也完全可以相信。

于適演活了巴太這個少年身上,作爲遊牧民族後代的野性與自由,他的帥氣與力量,以及他作爲新生代,與父輩觀念、傳統民族觀念的沖突與苦惱。

導演透過水波來拍巴太沉思的臉那個鏡頭,畫面感太好了。那一刻,巴太的臉透著一絲憂郁,因爲他哥哥意外死亡,他在父親的命令下,不得不回來繼承父業,這就與他內心的理想産生了沖突。

但是巴太畢竟年輕,還是個少年,一轉眼,他就開始調皮地捉弄起正小心翼翼過樹橋的少女來了,突然一聲大喝,把李文秀嚇落了水。

漢族少女李文秀的惱怒與憨傻,與哈薩克少年巴太的狡黠調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很美好,很純真。

還有巴太與李文秀一起爬上樹挂馬頭骨,一起坐在樹上聊天那一段,也拍得很美,宛若童話一樣。

以及第6集中,巴太彈吉他,與庫蘭一起唱民歌的畫面,歌聲令人陶醉,畫面氛圍感絕美。

好演員遇到一部好作品,是彼此的幸運。

在《我的阿勒泰》要影視化之前,可能很多人都不看好,因爲散文改電視劇,衆所周知太難了。

但是導演滕叢叢竟然能夠將李娟散文集改編得這麽好,令更多的人了解了阿勒泰這片美麗的地方,了解了哈薩克族這個遊牧民族的生活,更通過這部劇認識了散文家李娟,進而喜歡上李娟的散文集,甚至喜歡上文學,這是一件多麽美好的事情。

(文/第一滴露珠)

9 阅读:576
评论列表
  • 2024-05-16 14:40

    好看,我最愛看影視的大視角場景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