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富貴老錢臉到寂寥縣城臉,縣城美學真的只是中産們的意想嗎?

新氧明星整形教室 2024-05-03 16:19:41

這幾天縣城文學及其攝影風格成爲最熱話題,簡單幾張圖文構成的視頻就能輕松收割百萬流量。

新的版本之子出現,引得大衆紛紛下場狂歡。連帶著也捧火了能駕馭縣城氛圍的故事感面孔。

©木村Dragon | 模特@vo us

隨著「走不出,看不破」bgm的洗腦式入侵,讓其從充滿兒時回憶的懷舊美學、走向同質化+標簽化愈發明顯的風格呈現,人們也開始對縣城文學的定義有所爭議。

然而‍‍不論從哪個角度剖析,縣城美學都是構成絕大多數國人成長經曆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也是構建審美必不可少的一環。

從其特殊的建築形式+場域氛圍+色彩情緒,到特定時期的人物穿搭風格+精神面貌,再到能駕馭其氣質的代表面孔...

聊聊並不刻板狹隘的縣城美學。‍‍

它是怎樣被逐漸抛棄,又是如何被重新拾起的?

如今縣城文化的複興背後,反應著時代審美怎樣的需求?‍‍‍‍‍‍‍‍‍‍‍‍‍‍

縣城美學之懷舊

作爲夾在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灰色地帶,縣城總是被迫背負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跟浪漫美好的詩和遠方相比務實且落後,跟古稚守舊到極致的鄉村比又多了份將要遠航的希望。

于是人們想要懷揣著對它溫暖質樸的銘記、同時毫不猶豫的掙脫逃離出去,也讓懷舊成爲其風格靈魂。

經曆過的人都知道,與縣城文化並肩齊行的是千禧年初期之前、一年一個樣的社會形態。‍‍‍‍‍‍‍‍‍‍‍‍‍‍‍‍‍‍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們眼看著獨具年代感+時代特色的建築景觀日新月異。現在稀缺的多層住宅也是彼時是被嫌棄淘汰的,因爲大衆更向往大都市的高層/超高層建築。

《北京人在紐約》1993

活躍在這些場域裏的我們,也因生活環境的變化逐步改變自身行爲+思維模式。

經濟層面體現在湧入大城市的淘金熱。‍‍‍‍

審美層面則伴隨著文化入侵的滲透。就像「洋氣」‍‍‍‍‍‍這一西方美學舶來品,撼動了根植于中式美學內核的、對美的诠釋。‍

它取代了縣城美學的泥土感,並把中式地母風韻推向未來被拉踩、被淘汰的命運。‍‍‍‍‍‍‍‍‍‍‍‍‍‍‍‍‍‍‍‍‍‍‍

‍‍《菊豆》1990 鞏俐

在城市形態與審美意識都往“高處走”的上行發展洪流中,更能兼容中下層級的縣城文化就逐漸被淘汰了。‍‍‍

如今再度複興,意味著大衆對優越感強的審美壟斷麻木且厭倦。流行的版本之子又回到了曾經親民溫和、不拿捏做作的狀態。‍‍‍‍‍‍‍‍‍‍‍‍‍‍‍‍‍‍‍‍‍

躺平擺爛的意識形態逐漸覆蓋爭相內卷的曾經,于是追憶過去的生活環境+人群狀態的縣城文學火了。‍‍‍‍‍‍‍‍‍‍‍‍‍‍‍‍‍

曾被嫌棄不夠先鋒的陳腐美被施與舊時光濾鏡後,變爲進可攻退可守的風格形態,重新演繹風格的真實與虛幻。

連同記憶中的美也被賦予特殊的色彩情緒。

經由霓虹色的生動頹靡+泥土色的真實+一點灰調的古稚美,構成國人特有的文藝鄉愁式美學風格。

《童年往事》1985

當下演繹的爭議點在于,呈現多是消極退縮、刻板陰郁的部分。

比如“賭博的爸、隱忍的媽,淘氣的弟和逃不出的她。”

雖寫實卻不完全,並帶著一種掩蓋不住的憐憫情緒。因爲賞美者自動帶入強勢的上位者的視角,也透露出本不該有的優越感。‍‍‍‍‍‍

但從一開始我們就說了,縣城美學兼容了上與下。它像一面平滑的鏡子,映照出不同審美主體自身的境界。

《厚街》2002

想要更客觀的看待它,就要從正視其多元核心做起。

縣城美學之沉澱

從以往想要逃離的無人問津、到如今被新時代認可的文化,縣城審美既不木讷閉塞、又不盲目追捧前衛,理智與感性並存。

就像縣城介于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定位一樣,在各個意義上呈現出一種柔和安甯、踏實而不沉重的美。

構成縣城文學的審美載體,就是人物。

《千禧曼波》2001

《活著》1994

在將經典文學影視化的作品裏,向觀衆展現戲劇性電影感之美的核心靈魂,就是能駕馭縣城氛圍的代表面孔。‍‍‍‍‍

這種能力與中式傳統的地母氣質有關,與更端方有力量棱角的面型有關,與不完全指向流行風格的五官形態也有關。‍‍‍‍‍‍‍‍‍‍‍‍‍‍‍‍‍‍‍‍

所以,不斷沉澱的穎寶能從草根走向85花領軍人。‍‍‍‍‍

而帝都出身,一直是流量帶貨王的大冪冪,反倒在新劇中被诟病又演出偶像劇既視感。‍‍‍‍‍

實際她的演技並非多麽不好,只是過于先鋒的都市面孔不太兼容有退縮守舊感的角色風格。‍‍‍‍‍

換臉湯唯後被說演技和諧很多,也是因爲湯唯這張貴圈少見的、古早文學老師般的沉靜面龐。

《哈爾濱一九四四》2024

因此,除了城市化進程中愈發繁華但冰冷的建築景觀外,特定時期人群的穿搭風格+精神面貌也是不同時期縣城審美文化的具現化表達。

比如上世紀迎來全球審美巅峰的70-80s,父母輩的風格都是自然成熟的健康美,兩性特質在各自的身上都很明顯。

《MEN’S CLUB 》1988

《90年代初香港電影漫談》1991‍

又因不追求白幼瘦審美,所以20+的年紀就具備大氣坦蕩的性張力,並擁有現在看仍不顯局促的好衣品。‍‍‍‍‍‍

而90s熟知又被誤解的非主流風格,其本質更接近黎明前的黑暗、是新舊時代交替摩擦後的掙紮與沉寂。‍‍‍‍‍

此時只有小部分城市居民具備迎接00s賽博朋克美學風格的先決條件。大多數人都被時代遺忘在縣城乃至鄉村的角落,只能等候流行趨勢最後蔓延于此。‍‍‍‍‍‍‍‍‍‍‍‍

《小武》1998

而譯自「smart」的殺馬特‍,實際表達了城市年輕工人對孤立處境和與城市主流生活之間的疏離。

也反應出社會底層工人高昂的生存代價和處于權利困境的無奈。

《殺馬特我愛你》2019 紀錄片

他們探索的非主流之路,也是對城市化主流的祛魅之路。甚至可以說是小衆且不被理解的、具有哲思與犧牲精神的風格先驅。

到如今00s開啓的新電子時代,不少小有成就的個人博主走的就是千禧複古風賽道。‍‍

用鮮嫩面龐诠釋舊時光縣城美感,是一種很有魔性吸引力的老活新整,也是她們短短一兩年就能出圈的原因。‍‍‍‍‍‍‍‍‍‍‍‍‍‍‍‍‍

說明當下大家愈發認可新時代縣城文化。‍‍‍

如今公認的10s超能新人類迅速崛起,再過幾年20s也即將開始發威。到那時,不同世代縣城美學和而不同的多元性將會有更充分的表達。

縣城美學之重構

新電子時代縣城美學消逝與重構並存的魔幻,完美點題前縣城文學的賽博朋克畫風。

又因AI科技的融入在視覺體驗上更具沖擊性,放大了對人偶恐懼症+恐怖谷效應陰郁的感觀體驗。‍‍‍‍‍‍‍‍‍‍‍‍‍‍‍‍‍‍‍‍‍

這麽看縣城文學確實被重新拾起了,然而這恰恰也指向一種消逝。‍‍‍‍‍‍

不難理解,因爲重拾的是2.0版本的縣城狀態。在當下發展階段裏,縣城景觀的大變化導致了縣城審美風格的轉變。

真·有時代意義的老縣城依舊沒有抵擋住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曾經老舊街區的樣貌也因一成不變、在未被更多人看到前就徹底消逝。

而被大多數人追捧、想要逃離于此的新縣城,其景觀繁榮程度甚至強過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的首都。

再也不複記憶模樣。‍‍‍

《淹沒》2005

更偏城市化的縣城由更多人的血肉澆築而成,這也讓曾經流失的市井煙火氣重新回歸。

所以如今的鄉愁不是以前縣城留守老人盼孫歸的等候,反而成了年輕人還鄉卻要面臨親人已逝的遺憾。‍‍‍‍‍‍‍

世界上又少了一個可以诠釋我們來處的錨點,這種悲怆推動了很多青年導演的創作思維。‍‍‍‍‍‍‍

也讓縣城獨特的人文情懷在電影裏活過來。‍

《路過未來》2017

影視發展趨勢也深刻影響著審美賽道的大變化:更能斬獲流量的博主風格從曲高和寡逐漸走向下裏巴人。

新電子時代的很多新面孔也憑借“菀菀類卿”的白月光氛圍迅速走紅。而這種能駕馭縣城氛圍的面孔特質,恰好又滿足電影臉的需求,因此構成互相推動的良性循環。

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麽當下時尚風格也多是新舊交替的産物,複古回潮勢不可擋。‍‍‍‍

且2024秋冬時裝周上大齡超模也比以往更多,說明充滿敬意的懷舊就是流行大趨勢。‍‍

最後,縣城文學的再度走紅也體現了大衆面對審美的高參與度,這對任何文化的發展都是好的現象。

至于通往的路又怎樣的風景,則需每個創造者去細細體會。也許有好有壞,但都彌足珍貴。

2 阅读:73

新氧明星整形教室

簡介:看臉界最懂娛樂八卦的,娛樂八卦界最會看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