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春:走進2024德國漢諾威工業展,這3個變化很明顯

朗歐咨詢談精細化管理 2024-04-28 16:51:32

|導讀

這是我第五年參訪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作爲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工業技術博覽會,漢諾威工業展一直被認爲是全球制造業的“風向標”。所以,對于從事制造業的企業來說,到漢諾威參展已經成爲一種潮流。

因爲疫情,漢諾威工業展經曆了從停辦到恢複的一個過程,今年是目前恢複得最好的一個年頭。現在,我把我看到的一些明顯變化和感受,一一分享給大家。

(時值第76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由吳曉波老師帶領考察團重訪漢諾威,作者張應春爲《吳曉波頻道》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考察團特聘導師)

一、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3個變化

第1個變化:前來漢諾威參觀的中國企業家變多了。

“在參展數量上,中國以1220家位居第二,占比達到31%,是美國的12倍、日本的58倍、印度的14倍。”很多企業,原本可能只是打算在國內繼續“等、靠、要”,但現在他們也走出了國門,開始和國外的客戶進行當面接觸。

其實,這個現象也意味著中國的企業卷起來了。因爲這些企業大都是做外貿單的,很多都是爲德國大企業做配套的,實際上真正涉及知識産權、原創技術的比較少,現在他們也真切感受到了“工業4.0”、智能制造的風向正盛,不能再原地踏步了。

第2個變化:産品品質有了明顯的提升。

這也是我對本次參展中國企業最大的感受。無論是五金件,還是電子元器件、氣動元件等,你明顯可以看出,整體的工藝和質量和前幾年來參展的粗制濫造大不一樣。

第3個變化:工業物聯網的進化。

像14號館的工業物聯網,被作爲了重點。他們還強調了智慧能源,即對能源的智慧運用和管控,比如,對所有的電氣進行遠程管控,燃氣泄漏能第一時間發現,等等。

智能工廠和工業物聯網的融合,在某種意義上形成了標志性的工業4.0,這讓我看到了制造業的未來。不過,要真正達到工業4.0,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實際上這麽多年,嚴格意義上來說,還沒有一家企業實現了工業4.0。在2019年的時候,我問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一位教授:“德國有工業4.0的企業嗎?”他說他也不知道。我又問他:“ABB的黑燈工廠是嗎?”他說不是,那只是一個標准化的無人工廠,也就是自動化工廠,並不是工業4.0工廠。

工業4.0,即柔性化定制,指的是當我需要這個東西時,它就能自動生産出來,但成立條件有兩個:一個是物聯網。當然在這次工博會,我看到了物聯網的進步;另一個是3D打印,但這項技術目前並不成熟。比如,硬質合金的打印技術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打印機,把金屬粉末打成一件産品,但是硬質合金的打印,要想像鑄造汽車的底盤一樣,還是很難的,比如材料強度就達不到需求。另外,還有效率和成本問題。汽車廠商一天生産很多汽車,但沒有多少人是靠3D打印來生産這種大宗商品的,最後還是只能靠開模具。所以,無論是前期准備,還是考慮到後期的整體成本,與其買3D打印機,還不如買沖壓機,更好,也更便宜。

從這個角度來看,傳統的工業生産方式還是沒有改變,已經改變的只是應用上的,比如,生産數據采集、數據自動生成等數字化方面是進步的。

二、智慧化工廠的成長路徑圖

盡管在這個工業展上,我們看到了很多的工業智能制造,諸如工業互聯網、AI(人工智能)、工業元宇宙都非常顯眼,但作爲中小制造型企業,我們不能盲目地向所謂的“工業4.0”轉型。工業4.0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智慧化工廠而言,它的成長是有一個路徑圖的。

第一階段,材料科技化。真正底層的革命,是材料的革命。比如阿迪達斯的boost鞋底,這個“踩屎感”的鞋底,就是材料革命帶來的革命性突破。

第二階段,零件標准化。零件標准化的背後是模塊標准化。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定制,因爲開模各方面成本都很高。而零部件標准化,就能夠降低SKU,能夠減少系統運算的負荷,也能夠減少整個系統的操作成本。

第三階段,管理精細化。一個企業成千上萬人,管理要變成精細化的流程。

第四階段,設備自動化。也叫産線自動化。從單台設備的自動化,到工序的自動化,再到産線的自動化,解放人工環節,降低人的勞動強度。

第五階段,工廠智能化。比如,原本一些操作需要語音指令,但到了工廠智能化,就只需要掃一下碼,工序的計劃就自動排出來了。

第六階段,企業的數字化。工廠智能化後,我們把所有數據全部采集出來,就可以進階到企業的數字化了。

0 阅读:1

朗歐咨詢談精細化管理

簡介:分享工廠制造業精細化管理方法、工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