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再次建議:50歲退休,65歲再領養老金!網友:我幹脆不領得了。

以疑決疑 2024-05-09 18:35:33

近年來,關于養老金制度的討論日益激烈,其中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便是“延遲領取養老金”。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近日提出了一個引發熱議的建議:男性退休年齡推遲到七十五歲,女性退休年齡推遲到七十歲,以此緩解養老壓力。這一建議立即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楊教授作爲研究社保的專家,對當前我國養老形勢的嚴峻性有著深刻的認識。他指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出生率的下降,養老金的支付壓力日益增大。尤其是1963年嬰兒潮出生的人口逐漸進入退休年齡,使得養老金的支出規模急劇增加。面對這一現實挑戰,楊教授提出了延遲領取養老金的建議,試圖通過拉長繳費期、縮短領取期的方式來緩解養老壓力。

建國以來,總共有三波嬰兒潮。

第一波是1949-1957年,新中國剛建立,百廢待興,國家鼓勵生育,大量人口出生。

第二波是1962-1971年,三年自然災害結束,口號是人多力量大,加上醫療水平也有較大提升,所以人口一鼓勵就上去了。這是我國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對後來經濟影響最大的主力嬰兒潮。

第三波是1986-1990年,此時政策已經不鼓勵多生孩子,但第二波嬰兒潮都到了結婚生子的年齡,所以有了個自然的延續,學名叫次生潮

楊教授的建議並非空穴來風。她指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我國的養老壓力日益增大。特別是在1963年嬰兒潮之後,大量人口進入退休年齡,使得養老金的支付壓力不斷增大。據預測,到2029年,養老金可能會出現缺口,而到2035年,現有的養老金累計結余也將基本耗盡。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楊教授認爲,推遲領取養老金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然而,這一建議也引發了不少爭議。有人擔心,推遲領取養老金意味著在退休後的前15年裏,老年人將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生活可能會陷入困境。對此,楊教授建議老年人可以通過打工、從事兼職等方式來填補這一時期的收入空缺。然而,這樣的建議似乎忽略了老年人在身體和精神上可能面臨的種種挑戰。

此外,也有人質疑楊教授的建議是否過于缺乏人文關懷。在他們看來,將老年人視爲“耗材”,只關注如何解決財政壓力,而忽略了他們的實際需求和福祉,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他們認爲,解決養老問題的根本在于提高養老金的支付能力,而不僅僅是推遲領取時間。

當然,楊教授的建議也有其合理之處。面對日益嚴峻的養老壓力,我們必須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推遲領取養老金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財政壓力,爲未來的養老金支付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但同時,我們也需要關注老年人的實際需求,爲他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當然讓,這一政策只是楊教授的一家之言,不太可能成爲實際政策。然而,這也提醒我們養老問題的嚴峻性,無論年齡大小,都應該提前考慮養老問題。

總之,延遲領取養老金的建議雖然有其合理之處,但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充分考慮人文關懷和社會公平。我們不能簡單地將老年人視爲養老制度的負擔,而應該更多地關注他們的需求和權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社會目標。

0 阅读:91

以疑決疑

簡介:讓您更加的了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