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看《陳三兩》有感,只要演員不胡鬧,中國戲曲死不了

我就是個碼字的 2024-04-22 17:25:00

關于中國的傳統戲曲,網絡上一直存在一個很有爭議的觀點:戲曲快死了,理由就是年輕人不喜歡,戲曲太陳舊太緩慢還聽不懂。

當陳麗君李雲霄破圈爆火帶動浙江小百花和越劇也走紅之後,網上也有一種爭議性觀點:如果沒有陳麗君李雲霄這種撞大運的流量,越劇還那樣。

之所以說這是爭議觀點,是因爲其觀點有一定道理同時也沒道理。

帶著這些問題,筆者特意去現場看了兩場越劇《陳三兩》,這也是筆者第一次到劇場聽戲,通過直觀感受去回答疑問。

一、視覺

如果你是沖著陳麗君李雲霄的顔值去看越劇,你會發現其實你走進了一個顔值寶藏,戲曲行業一個特點就是可以在舞台上最大限度提升演員的顔值。

戲曲行業在選材時都會注意演員的顔值底子,但和影視行業又不一樣的是,戲曲行業對顔值的要求沒有那麽高,哪怕只是中人偏上的顔值在戲曲化妝的幫助下也可以提升爲頂級顔值。

戲曲在服裝的選擇上也非常講究,要不就是雍容華麗要不就是簡潔束身,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角色的形象。

這樣一來就會形成最終令人驚豔的視覺效果,用一位網友稱贊陳麗君的話形容,她就像一個大號的戲曲手辦,又漂亮又精致。

像《陳三兩》舞台上,不論是李鳳鳴還是一寸金,不論是富春院小姐姐還是八府巡按護衛,每個人物在視覺上都顯得非常精致,觀衆光從視覺上就會産生好感。

有網友感歎,難怪很多影視劇裏都有軍閥在看戲時對演員動歪心思……確實養眼啊。

二、故事

有很多網友認爲,戲曲故事太老套,比起現代宮鬥劇、懸疑劇和諜戰劇,戲曲的劇情普遍太簡單。

這倒是實話,不論是《鍘美案》還是《陳三兩》,故事情節都不複雜也確實比較老套,表達的也都是傳統道德觀念。

但是,我們也不能不承認,戲曲很多故事都有著非常樸素且普世的價值觀,以《陳三兩》爲例,父親留給李素萍李鳳鳴的家訓“潔身永自好”不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具有很強的正能量引導作用。

李鳳鳴貪財誤拶親姐,刻畫了人性的黑暗面,陳奎不忘舊恩報答恩姐,又歌頌了人性的美好,這些很樸素很直接的故事別說演幾十年就是演幾百年依然不會過時。

三、鋪墊

更多的網友經常會將戲曲不吸引年輕人的主要原因之一歸咎于戲曲節奏太慢,因爲戲曲很多時候都是唱,而唱的節奏普遍較慢,就會讓整出戲顯得慢騰騰的,在有些人追劇都用1.5倍速度的今天,節奏慢確實是一個要命的問題。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反之亦然,戲曲節奏慢的優點在于鋪墊極其細膩,劇情的高潮和人物的情感經過各種鋪墊之後會更加到位。

以《陳三兩》爲例,該劇爲了營造劇情的高潮做了一大一小兩個鋪墊。

大鋪墊是劇情主幹,李鳳鳴當上知府之後正好遇上陳三兩狀告張子春,而陳三兩恰恰就是李鳳鳴失散多年的親姐李素萍,更關鍵的是,李素萍當年將自己賣給富春院得來的二百兩銀子,一半用于葬父一半供弟弟讀書。

李鳳鳴當官之後,卻因爲二百兩的賄銀要毀掉陳三兩也就是李素萍的人生,在陳三兩痛斥他貪贓枉法之後還給親姐施加拶刑。

小鋪墊是姐弟相認過程,從陳三兩會雙手寫梅花篆體開始一直到陳三兩背出李父臨終遺言,整個過程環環相扣,一直到姐弟終于認出對方。

筆者連續看了兩場《陳三兩》,這兩場戲每到姐弟相認這個橋段時,全場台上台下幾千人都極其安靜,真是靜到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到的那種感覺,這就證明觀衆們全都成功入戲,而這種入戲則必然是鋪墊極好才能做到的。

慢節奏的戲曲一般在劇情鋪墊和人物刻畫上都非常出色,只要你靜下心來聽,肯定會被劇情所吸引。

多說一句,有些觀衆非常有意思,國外那些歌劇和戲曲一樣故事節奏非常慢,詠歎調和戲曲唱腔的節奏也差不多,而且外國歌劇還存在語言和文化上的差別,有些人嫌棄傳統戲曲的同時卻將外國歌劇捧爲經典藝術,太雙標了。

四、感染力

作爲一個戲曲外行,可能不太懂戲曲的唱腔到底是什麽流派什麽特點,但戲曲唱腔的感染力有多強還是能夠深刻體會到的。

之前筆者在聽評劇《三勘蝴蝶夢》時曾被鮮靈霞的大悲調哭腔感染到根本不知道劇情的情況下滿眼含淚。

這種被唱腔感染到的現象也發生在看越劇《陳三兩》時,李素萍賣身葬父後有一段跪在父親靈位前道別時的唱,這時候的她沒有大悲大哭,只是向父親娓娓道來不舍之情,作爲觀衆你能深刻體會到那種被努力壓抑到極致的悲,聽戲時眼眶忍不住盈滿淚水,這大概就是演員的功底,同時也是戲曲的魅力。

現場看《陳三兩》被李雲霄的唱腔感動到掉淚同時,也終于理解陳麗君演《梁祝》時爲什麽下場了還在痛哭,那種感情一旦投入進去,真的猶如自己經曆一樣。

五、戲曲不會死

如果說進場看《陳三兩》之前還在憧憬著李雲霄,現場看完戲之後才終于明白,戲曲確實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不是戲曲不夠好,而是我們對戲曲的了解太少。

現在有些戲曲團體爲了招攬顧客迎合觀衆在戲曲舞台上大改特改,扭秧歌唱口水歌跳韓國女團舞,還有的演員甚至打擦邊球,這種所謂的“創新”其實更像是胡鬧,雖然一時間能夠迎合一些追求低級趣味的觀衆,卻從根上毀了戲曲。

戲曲的魅力其實一直都在,只是我們有時候陶醉在崇洋媚外的自慚形穢裏,有時候又迷失在自甘墮落的低級趣味裏,放著真正的好東西不去欣賞,還總被人忽悠以爲戲曲快死了。

筆者相信,只要中國的戲曲演員們不胡鬧,踏踏實實去創作和表演,中國戲曲永遠都不會死,喜歡戲曲的人只會越來越多,每個人身上的傳統文化血脈終將覺醒。

0 阅读:66

我就是個碼字的

簡介:相聲曲藝科普,懷舊影視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