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南斯拉夫

恒南談曆史 2023-03-20 22:57:04

南斯拉夫是一戰後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幾個國家合在一起搞起來的南斯拉夫王國,二戰後又加上了波黑、黑山、馬其頓組成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但是這些民族和國家之間的語言不通,民族不一樣,宗教信仰也不一樣,于是鐵托就來了。鐵托本身是克羅地亞族出身的,但是,他卻提出了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所以他一直在努力遏制和削弱南斯拉夫塞族的大塞爾維亞主義。

在南斯拉夫,鐵托是最大的領導人,其他的總理、議會的那些領導,都是另外的幾個共和國的領導輪流擔任,國大國小在鐵托時代是一樣的輪流擔任領導。

冷戰當中,鐵托非常智慧的采取了不結盟政策,他並沒有跟著蘇聯斯大林走,也沒有完全倒向西方,他就這樣一邊把一個互相仇恨的很難相處在一起的民族國家融合到一塊兒,一邊呢,在冷戰中間讓南斯拉夫不選邊,不站隊,保持自主的生存了下來,而且生存的還算不錯。

可以說在當時所有東方陣營的國家當中,南斯拉夫人民生活水平還是比較高的,鐵托時代的各種高壓政策雖然融合了各個民族,但後世再過來反思,其實也加深了當時民族的矛盾,只是在他這個強人領導之下隱而不發。

比如說他的大小民族一樣的政策,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阿祖,也就是在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的民族分離主義傾向。這對後來的科索沃的獨立其實是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的。

特別是在1963年,鐵托修改憲法,進一步擴大了科索沃阿族的自治權,給了科索沃准聯邦單位的地位,還事實上剝奪了塞爾維亞在科索沃行使主權的權利,導致科索沃雖然還是隸屬于塞爾維亞共和國,但是鐵托讓他的自治權升級到可以跟南斯拉夫其他共和國平起平坐的地步。

而且根據南斯拉夫的機會均等和輪流坐莊的原則,科索沃自治省也可以向聯邦和中央機構派出等額的代表。還享有否決權,雖然科索沃在聯邦中的人口占比是非常小的,但是他就是有同等權利。

甚至他還擁有一個特權,就是塞族如果要修改憲法,必須要科索沃同意。而科索沃修憲是不需要塞族首肯的,鐵托的這種做法,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不管民族大小,一律平等。但是,這實際上也導致了科索沃阿族和塞族之間的民族對立。

除了在政治上的政策,鐵托在經濟上的一些政策也刺激了民族的對立。在鐵托時代,南斯拉夫爲了縮小各民族的經濟差距,提出了南斯拉夫各民族人民的政治平等必須要用經濟平等來進行補充。

所以南斯拉夫從60年代開始就設立了援助不發達地區的什麽聯邦基金,規定發達地區每年必須把自己的生産總值的一部分無償的援助給不發達地區,那麽其中在所有不發達地區當中呢?科索沃被援助的比例是最大的,這本來是好事,就好像我們一開始啊,先富帶動後富,但是時間久了呢,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比如說我們那先富起來的出國了,他不帶我們了,對吧?所以後來再看鐵托,他也有一些問題,富裕的地方就不樂意了,說我爲什麽要把我的GDP的很大一部分,拿出來援助給那些不努力的地方,而且科索沃得到了這些巨額的援助資金,他也不會把它直接拿去用來發展經濟,因爲一旦發展經濟。有可能使他丟掉自己的落後地區的名頭。

這一點我們也很熟悉,像我們有一些貧困縣,想方設法的保住自己的貧困縣的名頭,因爲有補貼啊。

所以當時,一方面是富裕地區有了意見,而科索沃又不把這些資金用于發展經濟,始終保住我比你窮的地位,我就可以無腦的獲取大把的援助資金,那這太香了。

當時的南斯拉夫政府平均每天都要給科索沃將近120萬美元的援助,這在鐵托時代沒有問題,因爲足夠強勢,但是這個民族矛盾實際上是在激化,這個也是後來經濟最發達的,你像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第一個脫離南斯拉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原因。

除此之外呢,鐵托實行的鼓勵生育的人口政策呢,也導致了科索沃阿族人口的激增,而作爲塞爾維亞的發祥地,科索沃擁有中世紀最大的東正教教堂,這裏的塞族人占科索沃總人口的比例曾經高達最多能達到1/4。

1974年鐵托擴大了科索沃的自治權以後呢,塞族人不斷的受排擠,就被迫不斷的遷出,同時外來的阿族人呢,不斷的遷入到科索沃,這本來就導致塞族人在自己的發祥地。越來越少,阿族人越來越多,而另一方面,人口政策也使得阿族人從來不去主動控制人口增長,導致阿族人口急劇上升,最終導致科索沃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就成了阿族區。

此外,鐵托在1971年把波黑那些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歸爲穆斯林民族,其實你要真的論民族屬性的話,這些被鐵托封爲穆斯林民族的人,應該是可以被分爲皈依了伊斯蘭教塞爾維亞族人和皈依了伊斯蘭教的克羅地亞族人。

統一成穆族之後,從1971年開始,波黑的人口統計就成了穆族取代塞族占據了首位。到了1992年,當波黑就是否脫離南斯拉夫舉行全民公投的時候,當時人口43%的穆族就占了上風,這也是導致波黑內戰的原因之一。

因爲當時穆族和塞族以及克羅地亞族分別對于波黑獨立意見是不統一的,最終爆發了波黑內戰,這也是鐵托生前遺留下來的問題。在他生前沒問題,死後就爆發了。鐵托在出于他個人的魅力以及他的個人權威其實沒有什麽問題,鐵托一去世就不一樣了,他在1980年剛剛一去世,科索沃的局勢立馬就動蕩起來。

總的來講,鐵托是南斯拉夫的精神象征,不管是塞爾維亞還是克羅地亞,對于鐵托身份認同來說,永遠排在第一的都是共産主義和南斯拉夫,他的身份認同是非常精准的。

也是因爲鐵托這種相對中立的身份,才是他能夠糅合南斯拉夫各個民族的重要因素。但是也同樣因爲這個,在他去世以後,南斯拉夫的領導人裏面再也沒有所謂真正的南斯拉夫人,身份認同排在第一個的可能是來自塞爾維亞或者是來自克羅地亞的某一個民族的領導人,其次才是南斯拉夫的領導人。

所以在鐵托之後,再也沒有人能夠代表整個蘭斯拉夫。于是南斯拉夫的悲劇也就接踵而至。

首先是鐵托死後,南斯拉夫政府下令解散了科索沃的審議會和政府,派出大批的塞族官員和軍警接管政權,然後通過修改憲法將科索沃重新納入到塞族的管轄之下。

那麽處于弱勢的科索沃阿族人對于塞族當局一直都是采取消極對抗政策,先後抵制了塞爾維亞共和國的四次大選和幾次人口普查。

到了1992年,南斯拉夫正式解體,分裂成了由南聯盟以及包括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和波黑等等這幾個國家,這個過程當中,科索沃的阿族人始終都想把科索沃搞獨立出去,但是科索沃當時還是在塞爾維亞內部,所以阿族直接宣布成立科索沃共和國,也選出了自己的總統和總理,還建立了自己的科索沃解放軍啊。

這個很自然的就遭受到了什麽塞爾維亞對科索沃的鎮壓,再到後來就是我們熟悉的曆史,西方進行幹預,科索沃戰爭就這麽爆發了。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