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夏天即將來臨,暑濕季節的飲食調養

文化養生談 2024-04-10 06:46:43

很快就要進入夏天了,按照內經四季養生的原則,夏季有兩個特點,那就是熱和濕。尤其是“長夏”之際,暑濕之邪就更爲猖獗,需要我們更好地養生。

受暑熱和濕氣交蒸的緣故,我們的身體在夏天會消耗更大,當然也就更需要做好飲食調養。今天就歸納幾個夏天暑濕季節的飲食注意事項,以供分享。

總的來說,夏季的氣候以炎熱爲主,人體的髒腑氣機也會發生變化,飲食調養的原則,應該以清淡易消化、健脾祛濕爲主,目的就是爲了清熱防暑、斂汗補水。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應該少吃苦寒之食,控制冷飲,少吃辛辣油膩厚味,

概括起來,如下幾個原則:

1、適當吃清熱解暑之品:

中醫認爲:“夏屬火,其性熱,通于心,主長養,暑邪當令”。

而能夠祛暑清熱的食物也有很多,如鮮蓮藕、綠豆、冬瓜、西瓜、竹筍、荸荠、苋菜、莼菜、梨。

這些食物,既能夠清熱解暑,還能清瀉身體的內熱。

別忽視內熱的問題,外部氣候炎熱,體內的陽氣郁結就成了內熱。這種內熱就不能單純地清熱,更應該以透散之法,所謂甘溫除大熱是也。

當然,受炎熱氣機的影響,如果暑熱太盛,我們也可以適當進食一些甘寒解暑之品,同時也別忘了辛涼發散,如菊花、荷葉、淡竹葉、金銀花、薄荷、連翹之類。

2、莫忘健脾祛濕:

這一點主要集中在“長夏”,也就是夏末秋初之際,此時天氣和脾的氣機相通,外界悶熱多余,人體也容易感受暑濕之邪。

而脾喜燥而惡潤,如果脾的陽氣被暑濕之邪困遏,脾胃就不能健運,于是出現腹脹不舒,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不利等問題。

所以,夏季飲食還應該注意健脾祛濕,如茯苓、白術、薏米、佩蘭、藿香、扁豆、蓮子、白豆蔻等。

3、飲食宜清淡:

總的來說,一年四季我們的飲食都應該清淡一點,但夏季尤其突出。

因爲人體到了夏季,體內陽氣的宣發旺盛,如果經常吃那些油膩厚味,就會加重脾胃的負擔,導致脾陽虛損而內生痰濕。

什麽是清淡飲食?主食裏面可以添加一些雜糧,副食以豆類、果蔬、菌類爲主,而肉類就要適當少吃了。

就算在烹饪上,也適合多清蒸、水煮,少放一些油鹽,盡可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

4、不應恣食生冷:

《孫真人衛生歌注釋》中指出:“盛暑之時,伏陰在內,腐化稍遲,瓜果園蔬,多將生痰,冰水桂漿,生冷相值,克化尤難”。

夏天氣候炎熱,身體的陽氣宣發在外,陰氣就相對郁結于內。如果再吃太多生冷食物,必將導致寒濕內生,脾胃困頓。

所以,夏天的飲食裏,我們應該控制冷飲,雖然不必畏如虎狼,卻也絕不可恣意妄行。

少吃一些瓜茄生菜,避免腹內的陰氣凝滯而生癥塊。

當然,夏天炎熱時,適當吃些冷飲,也是清熱解暑所必須,這就需要我們注意掌握好“度”,切莫太過。

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原本就脾胃陽氣衰減,再吃太多生冷食物,肯定就會損傷機體的陽氣。

而小孩也是這個道理,身體陽氣不充,多吃生冷就容易感受暑濕之邪,導致脾胃運化失利,出現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問題。

5、注意飲食衛生:

進入夏天後,氣溫高適度大,空氣裏的微生物更容易繁殖,食物也容易變質腐敗。

再加上我們在夏天會喝很多水,胃酸也被稀釋,消化屏障能力減弱。

如果進食了不衛生的食物,很容易導致消化道感染,從而影響健康。

總而言之,夏天即將到來,我們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也要做好個人衛生,遠離消化道問題,謹防病從口入。

1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