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嬰兒很脆弱哭聲會引來野獸,在惡劣環境下原始人如何生存?

宇宙時空探索 2024-04-24 15:01:25

人類嬰兒很脆弱哭聲會引來野獸,在惡劣環境下原始人如何生存?

只能說,大部分現代人對古時候人類祖先有著根深蒂固的誤會,或者說是偏見。

人類祖先來自非洲,由于環境變化,人類祖先(生物學上稱之爲“古猿”)不得不從森林來到草原。于是很多人就認爲,古猿在草原上生活太痛苦了,太苦逼了。與草原野獸相比,古猿的奔跑速度,爆發力,戰鬥力都不行,他們靈巧的身手完全無用武之處。最終被逼得沒辦法了,不得不學會使用火和直立行走,然後逆襲成功。

以上觀點看起來也算合理,被很多人接受,主要原因是非常符合人們的心理預期,畢竟現在很多電影大片都是這樣的套路,一開始主角被虐得不要不要的,最後沒招了意外獲得“金手指”,徹底逆襲翻身。

這樣的故事情節讓人大呼過瘾!

我們承認,原始社會的人類生活與現代人相比,確實很艱苦。但再怎麽艱苦,也不知道比動物界舒服很多。

原始人雖然速度爆發力不足,不過他們並不靠速度取勝,取勝的爆發是耐力。人類的耐力是相當強的,幾乎能跑死所有動物。

因此,原始人捕獵時,完全不是一直追獵物,必須追上然後一個長矛過去把獵物刺死。而是幾個人不斷圍追堵截,並不急于追上獵物,目的就是和獵物比耐力,直到把獵物的膀胱都追爆了,然後直接用石頭砸死就行了,這多簡單啊!

與超強的耐力相比,人類還有一種開挂的能力,那就是投資。

如果你經常看《動物世界》,肯定會意識到,動物界根本沒有以投擲爲主要捕食方式的動物。與動物相比,人類的胸肌是最發達的,就是因爲我們會投擲。投擲很強大,直接讓人類變成“遠程兵種”,可以做到“隔空打物”,動物還沒反應過來就嗝屁了。

既然投擲這麽強大,爲什麽動物們不學呢?

你可能會說因爲智商不夠,其實並不是因爲智商。投擲對身體結構的要求是很高的,玩過射箭遊戲的都知道,要准確射箭需要判斷的東西很多,比如說風速,箭的質量,發射的力度等。

說白了,人類從森林來到草原,其實不能算是“新來的”,更應該算是“入侵物種”,就像科幻電影裏“外星人入侵地球”那樣,外星人就是“入侵物種”。任何物種只要能夠改變棲息地,然後還能生存下來的,都是戰鬥力爆表的物種。

其實,棲息地改變之後,大部分物種都會走向滅絕,而人類笑到最後,因爲人類就是“入侵物種”。

按照進化論,人類祖先先後兩次走出非洲,第一次是直立人,大約發生在180萬年前。走出非洲的直立人最終進化出了很多其他人種,比如說能人,海德堡人,還有我國的北京人,藍田人等。

第二次走出非洲的是智人,也是現代人類的祖先,發生在大約7萬年前。走出非洲之後,智人遍布世界各地,不但擊敗了在歐洲生活20萬年的尼安德特人,當時很多大型貓科動物也都被智人吃滅絕了。

我們總是羨慕大型貓科動物,比如說老虎和獅子的速度和超強爆發力。其實貓科動物無與倫比的速度,是需要極高含量的白肌肉來支撐的,身體的整個功能系統都會用在維持超快的速度和爆發力。

這話意味著貓科動物的能量消耗是巨大的,也是非常快的。即便是趴著不動,消耗卡路裏的速度也比人類慢跑要快。這也是爲什麽我們會看到貓科動物經常懶洋洋地趴在那裏,不是他們逼格更高,而是沒有辦法,必須盡可能節省能量,以便在需要的時候集中能量捕食獵物。

人類能成爲“入侵物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散熱!

在很多人看來,散熱並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但事實上,就是因爲人類身體散熱更好,所以只有人類擁有長時間連續全力攻擊的技能。

因爲人體幾乎全身無毛,而且汗腺遍布全身。

動物界爲了爭奪領地和食物,經常會發生非常血腥的打鬥,但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動物界的打鬥時間很短,通常是相互撕咬或者互相頂幾下,然後就分開了,在分開的過程,雙方甚至會背對彼此,難道它們不怕對方偷襲嗎?

並不怕,因爲動物不具備連續全力攻擊的能力,散熱是最大的問題。

而以上的所有,必須有智商作爲基礎。其實人類祖先並不是在身體褪毛之後才迎來智商爆發的,而是腦容量先增加,之後才開始褪毛的。人類祖先在大約200萬年前腦容量開始激增,腦容量與智商息息相關,而智商又是擁有連續全力攻擊的基礎。

因此,即便是在進化到使用工具之前,人類祖先其實已經是“頂級掠食者”了,甚至比獅子老虎更可怕,我們完全沒必要妄自菲薄。而如今人類這種“頂級掠食者”的基因仍然存在我們體內。

你會因爲每天上班工作,爬到三樓都開始氣喘籲籲了,但相信你自己,即便是這樣的你,仍舊能跑死絕大多數動物。再加上出色的投資能力,還有連續全力攻擊的能力,這樣的你在動物界不就是“入侵物種”嗎?

這還沒算上你聰慧的大腦呢!當然,其實已經算上了,因爲以上的能力都需要以聰慧的大腦爲基礎。

完。

0 阅读:4

宇宙時空探索

簡介:用通俗的語言诠釋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