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寄情人》:一個關于愛情治愈和死亡平等的故事

嶽麓山上的樹 2024-05-16 10:36:23

在一堆只有情情愛愛,穿越仙俠,剩女大女主奮鬥國産劇中,電視劇《春色寄情人》真的算是用心了。雖然神仙愛情,靈魂伴侶已經看厭聽煩了,但是美好的愛情總是讓人向往的。但是這一部劇最讓我感動的始終是親情、閨蜜情和對死亡的態度。在死亡面前,愛情真的不值一提。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沒有誰比誰高貴,這一點真的狠狠讓湖南企發文化的文案人共情。所以,我們才在有生的日子裏,更珍惜身邊的人,更努力過好每一天平凡的日子。

該劇根據豆瓣閱讀作者舍目斯的小說《情人》改編,以松弛治愈的市井煙火爲基調,展現溫暖有愛的群像人物故事,聚焦成年人之間極致拉扯、雙向救贖的愛情。陳麥冬年少時性格桀骜,遭遇生活變故後選擇成爲一名遺體整容師。莊潔因車禍致殘,爲了追逐更好的自己,孤身在外打拼成爲大城市之中的職場精英。一個是性格桀骜但身心孤獨的遺體整容師,一個是身體缺陷但勇敢耀眼的醫療銷售,在不斷拉扯中逐漸互相理解與尊重,以愛治愈彼此的“不完美”...

一開始的前兩集是真的磨磨叽叽,但之後開始的青春線,男女主面對傷痛都戴著不同面具,他們內心的裂縫,還有各自面對情緒,處理傷痛,那些藏在人心裏的濕漉漉的拉扯,故事開始好看了。死亡這條線也講得不錯,雖然不能稱之爲出彩,但是能感覺到導演的誠意;以至于他會在現在這個快節奏時代,還願意把心慢下來向觀衆傳達對死亡的解讀以及情緒的表達。

除此之外,這部劇是少有的能讓我感覺到至少做了中性的一部劇。這部劇裏的性別呈現和表達基本沒有讓我任何不適。該片乍看是個寒冷男青年配熱情女生的愛情片,但在經濟關系上跟以往那種配置是倒錯的:這裏面女生是個大城市打拼的女強人,男生是小城市從事特殊行業的宅男,性格也跟他們從事的工作是高度綁定,不是那種爲了硬拗人設爲設而設。這種身份上的關系,使得它對愛情和事業的探討就不懸浮,沒有所謂開挂逆天buff 各種巧合疊加起來的“意外”,而是把漂在北上廣和逃離北上廣這種比較嚴肅的話題,輕盈地轉換成了爲了事業跟愛情,如何做選擇的問題。這種選擇是開放性的,並不是爲了制造話題來站隊。

這種現實主義的淡而濃烈的愛情就是恰如其分竄到了我的心間。人生無常,而生離死別更無常,從來都是生離比死別更痛苦,因爲生離的未來未必不是死別,而死別的前夕仍然有可能並不是孤獨終老。那一對對的友情與那一對對的愛情,恰似似水流年,湧入每一個人的心裏。導演的克制讓他在“上海女子圖鑒”和“繁花”之後沒有濫用鏡頭語言去炫技,而是用一個個生動的鏡頭去表達了觀衆的主觀視角,代入、共情。恰恰又在這樣的主觀鏡頭下沉穩地推進著每一個角色構建的生態體系,這個體系似乎就在身邊。

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死亡,愛情的內核和去愛吧,還有原生家庭的令人窒息。我發現我越來越愛看群像劇,能夠展現生活的很多方面。南方小鎮生活在劇中的展現竟如此松弛,找到一個能相互治愈的人是世間不多的恩賜。莊潔王西夏和母親大人對于新時代獨立女性的探討也對我很有借鑒意義。我們活著的意義應該不只有一個,父母,孩子,自我追求,社會價值和愛人,每一項都是舉足輕重的。

這部劇不只是小情小愛,更在探討生命的愛與意義,但不同于以往的沉重,這部劇裏的死亡呈現有種心靈的治愈和釋然,相比感染悲傷更多是學會釋懷。正因爲生命有大限,才警醒我們去好好生活,去創造,去愛。愛情與自我價值的追尋與探索縱然可能會有沖突,但一定會有最優解:愛與被愛可能會不對等,但一定同等重要。一定是你,不可或缺;因爲有你,所以珍貴;只要你在,就能心安! “真正的開悟其實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從容地活著!”——就現在,給未來! 失而複得,終會重逢!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