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軟蛋兒子,左右了靖難大勢的谷王朱橞

悠然修 2024-04-01 20:46:27

朱橞,出生于洪武十二年四月,爲朱元璋第十九子。在朱元璋的衆兒子中,朱橞出生一般、能力也一般,所以朱元璋並不怎麽重視他。將他封爲谷王,就藩于大同和北平之間的不毛之地 -- 宣府。

明初時宣府地區只是大同鎮的附屬防區,不僅未設軍鎮、都司,連個像樣的城池都沒有。雖然朝廷爲迎接朱橞就藩,新建了宣化王城(今張家口宣化區)。但這王城並不堅固,城牆還是純土質的。

洪武二十六年,朝廷在宣府地區增設了十個衛,其中歸屬朱橞管轄只有四個(主要是配屬給大同鎮)。由于兵少且沒有堅固防線,所以朱橞過得戰戰兢兢,時刻提防著蒙古人南下。他膽小怕事的性格,可能也是被這種環境給培養出來的。

注:現今我們熟知的明長城,在明初時並未修建。當時明朝是沿“大同-紫荊關-居庸關-燕山”構築北方防線(內長城),宣府相當于防線以北的緩沖區。

建文元年七月,被朱允炆逼到牆角的燕王朱棣,被迫舉起了“清君側”的大旗。雖然朱橞也反感自己侄子削奪藩王權力,但他並不覺得朱棣有叫板朝廷的實力,因此朱橞也沒響應朱棣的號召。

此時的朱橞雖然實力不強,但對朱棣來說威脅巨大。因爲朱橞一旦搶占居庸關或者紫荊關,就會對北平形成巨大威脅,所以朱棣並不放心讓朱橞像其他藩王那樣作壁上觀。

爲了震懾朱橞,朱棣搶先一步控制了居庸關並西出攻下宣化的重要屏障懷來,但朱棣也就只能這樣了。繼續向西進攻宣化,如果朱橞往大同逃,朱棣是抛下北平繼續追,還是把本就短缺的兵力分一部分出來守宣化這塊“廢地”?同樣如果朱橞是選擇死守,朱棣有多少時間來圍城呢?

就在朱棣沒法徹底解決朱橞這個“威脅”時,朱橞主動幫自己的四哥解決了問題,“燕兵起,橞走還京師”。見朱棣起兵向自己攻來,朱橞沒有任何猶豫,帶著自己的王府護衛從紫荊關南下,去南京護衛朝廷和建文帝了。

可以說朱棣能安心謀劃“綁票”遼王,以及在山東和朝廷纏鬥,其中朱橞的“功勞”不可磨滅。

對于朱橞的無令離藩和臨陣脫逃,朱允炆並沒怎麽當回事兒。一方面是靖難之初,朱允炆對平滅朱棣信心十足。另一方面朱橞主動抛下根基已無威脅,而且留下把柄,日後想怎麽整治都行。

建文三年末,一直拿不下山東的朱棣意識到再這樣下去要被朝廷耗死。于是朱棣決定孤注一擲,直接南下進攻相對空虛的南京。建文四年六月,朱棣順利甩開朝廷大軍直抵南京城下。

但對于建文朝廷來說,這也並不是滅頂之災。

首先,南京此時雖然相對空虛,但好歹還有近十萬親軍禁衛和守軍,還沒到無兵守城的地步。而且南京是被明朝營建三十多年的都城,不僅城高牆厚,糧草、軍械短時間內也不會短缺。

其次,朱棣之所以冒險孤軍南下,主要是他啃不下山東。而拿不下山東的主要原因是,攻不下濟南。簡而言之燕軍的攻堅能力不行,只要南京城內不亂,正常情況下燕軍很難攻破都城。

最後,時間和大勢還朝廷這邊。朱棣還未過江時,朱允炆就已向全國發出了勤王诏令並派人前往京師周邊募兵。如果朱棣短時間內攻不下南京,很有可能反被朝廷圍殲于南京城下。

但是堅固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被攻克的,此時南京城內的谷往朱橞又慫了,他擔心城破之後自己四哥算舊賬。

爲了穩住朱棣和拖時間,朱允炆分批派曹國公李景隆、谷王朱橞、安王朱楹出城與朱棣議和,朱橞則趁這個機會認了“新主”。六月十三日,朱橞率自己的護衛叛亂,並打開城門迎朱棣大軍入城。

乙醜,上至金川門。時諸王分守京城門,谷王橞守金川門。橞登城望上,遂按兵而入。

《明太宗實錄·卷九》

南京的突然陷落,完全出乎朝廷上下的預料。不然朱允炆和他的一幹忠臣們,即便是守不住南京,也還有逃跑出城再組朝廷的機會(朱棣那幾萬兵馬不可能把南京圍死)。真要是這樣,靖難的勝敗還未可知。

某種程度上,朱橞決定了“靖難”的結果。對于這個大功臣,朱棣也給予了足夠的回報。

不僅賜其衛士三百人、黃金三百兩、白銀三千兩、歲增祿米三千石(谷藩護衛中也有近六百人一同獲升遷和賞賜)。當年十月,還將朱橞從苦寒危險的宣府,遷藩到富庶安全的長沙。

永樂二年,朱橞的嫡長子和次子,出生未滿周歲,朱棣就破例分別冊封爲谷藩世子和醴陵郡王。永樂三年,朱橞入朝觐見。返回長沙時,朱棣親自送至三山門上船。

心理怯弱者,膨脹起來往往更加難以自我抑制。

凡朝臣奉旨至王府,或因使經過見王,並行四拜禮。雖三公、大將軍,亦必四拜。王坐受之。若使臣道路本經王國,故意迂回躲避,不行朝王者,斬。

《皇明祖訓》

朱元璋爲了凸顯朱氏皇族的尊貴以及與衆不同,規定在朝大臣經過藩地時,需主動跪拜藩王。不過爲了營造各自名聲,這條被執行的並不嚴格。一般朝臣如何沒正事和藩王交涉,途徑藩地時會選擇回避不見,藩王也會假裝不知。

永樂七年,致仕還鄉的兵部尚書、忠誠伯茹瑺,路過長沙時,就沒按規矩去跪拜朱橞。但朱橞覺得,自己受到了極大蔑視和侮辱,于是告禦狀把茹瑺送入錦衣衛大獄(後死于獄中)。

除此之外,朱橞也開始在長沙奪民田地、侵吞賦稅,還濫殺無罪之人。谷藩長史虞廷綱勸谏其謹守朝廷律法,朱橞反以虞廷綱誹謗親王爲由將其斬殺。

放縱自我帶來的快感,不僅讓朱橞以天命之子自居,還給自己僞造了一個“十八子得天下”的谶語,“僞引谶書,雲:我高皇帝十八子,與谶合。”

注:朱橞原本是十九子,因朱元璋的九子趙王朱杞早夭可不計入倫序,所以朱橞也可以十八子自居。“十八”有吉祥、好運等寓意,佛教中“十八子”代指十八界,有位高權重之意。

隨著自我陶醉,朱橞的“心”愈發大了起來。于是他起了像四哥學習的心思,開始在藩地“藏匿亡叛,造作舟艦、弓弩、器械,教習兵法戰鬥之事”。

永樂十四年初,長得和朱允炆有點像的蜀藩崇甯王朱悅燇因鬧情緒,私自跑到谷藩消遣。自覺已准備得差不多的朱橞,就以“建文君初實不死,今已在此”爲由,寫信鼓動蜀王朱椿跟他一起謀天下。朱椿沒有猶豫,轉手就向朝廷舉報了朱橞。

朱棣接到消息後,一邊急召朱橞入京(南京),一面親赴南京准備依祖制召集皇室宗親審問朱橞。被告謀逆能有什麽好下場?但事到臨頭,原本有造反之意的朱橞卻又不敢放手一搏了,老老實實的跟著朝廷敕使去了南京。

最後宗室皇親公議其罪當“按法誅之”,爲示皇恩浩蕩以及憐愛手足,朱棣免其死罪削去王爵並廢爲庶人,谷藩就此除國。

1 阅读: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