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第三年,從紅場閱兵看背後新變化|鳳凰聚焦

鳳凰衛視 2024-05-09 22:20:25

俄羅斯當地時間2024年5月9日上午十點,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9周年閱兵式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伴隨著克裏姆林宮鍾聲響起,勝利日閱兵正式開始。

閱兵式由陸軍總司令奧列格·薩柳科夫指揮,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檢閱方陣。伴隨著激昂的音樂,紹伊古檢閱過方陣後,普京在俄烏沖突持續了兩年多之際發表了講話。

俄羅斯總統 普京:

“我們反對任何國家或聯盟有關排他性的主張,我們知道這種過度野心的後果。俄羅斯將盡一切努力,避免發生全球性對抗,但同時也不會允許俄羅斯受到任何威脅,俄戰略力量始終處于戰備狀態。西方有人想忘記二戰的教訓。爲了俄羅斯!爲了勝利!烏拉!烏拉!”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普京的講話體現了一種傳承,勝利日是俄羅斯重大的政治節日,不僅是紀念蘇聯在二戰勝利,而且也是對老兵,對蘇聯過去的榮耀的一種紀念;第二,勝利日在現在的俄烏沖突的背景下,體現俄羅斯社會對國際形勢,戰勝西方支持的烏克蘭的信心。第三點體現出普京對俄羅斯的信心,以及俄羅斯社會的團結。”

軍史專家 薩蘇:

“他專門講到複雜的國際形勢,也強調了俄羅斯軍隊對于國家的意義,這一切都顯示了普京始終會堅持強硬的立場和強硬的路線。”

Part.

1

普京的講話既是閱兵式多年來的傳統,也有著當下的特殊政治用意,在面對俄烏戰火持續燃燒進入第三年的時刻,在西方國家不斷對烏克蘭援助加大的背景下,面對多次被制裁與邊緣化,普京依舊表現出強硬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也就是在兩天前的5月7日,他剛剛宣誓就任俄羅斯新一屆總統,本次紅場閱兵的講話,既是他在西方持續壓力下,對俄羅斯國家士氣的鼓舞,也是向國民展現新一屆總統自身形象與魄力的最佳時機。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普京的新任期剛剛開啓,勝利日恰恰是暗示俄羅斯不僅在政策上、言行上要堅持自己,而且在實力上也要證明有能力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

根據俄國防部公布的消息,今年在紅場接受檢閱的徒步方陣超過9000人。與去年相比,在人數和規模上略有縮水。檢閱方陣來自空天軍、海軍、空降兵、邊防、軍事警察等各軍種官兵及軍校學員等,其中,參加特別軍事行動的人員代表也亮相在隊列方陣中。

軍事專家 王雲飛:

“烏克蘭現在兵員是成問題的,有殘疾的一部分人都要參軍,在國外的青年也通過各種法律措施要求他們回來。從這個閱兵來看,大量的青年參加閱兵非常踴躍,要向外界樹立俄羅斯是不缺兵員的形象。”

從參閱裝備來看,有70件左右的武器裝備參與閱兵儀式。打頭的依舊是印有紅旗勳章,蘇聯時期的T-34-85中型坦克,這也是曆年俄羅斯紅場閱兵的固有傳統。這款爲衛國戰爭勝利做出巨大貢獻的坦克,以其可靠性、操作簡單、易生産等諸多優點成爲俄羅斯武器裝備史上的傳奇,但與去年閱兵相同,這也是本次閱兵唯一展示的坦克。

軍事專家 王雲飛:

“一個是沒有新的裝備可以展示,第二個實戰性的武器,大量地投入到前線去了,不在前線的坦克裝甲兵部隊也要進行一些訓練,以保證戰爭的需要。”

緊隨T-34後面的是改裝後的“虎式-M”偵察車、“BTR-82A”輪式裝甲運兵車、“VPK-烏拉爾”和“台風”式裝甲車、以及“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S-400“凱旋”防空系統和“亞爾斯”戰略導彈系統等重型裝備。

軍事專家 王雲飛:

“俄烏沖突展開之後,俄羅斯武器裝備發展的重點是在生産,而不是研制。因爲戰場的需要量大,所以經費需要投入到成熟産品的生産上面,適當減少研發新的裝備。從這次閱兵來看,它並沒有什麽重點型號的新裝備出來,而是把過去一些老裝備拿出來展示,是符合俄羅斯現在武器裝備研制生産的情況的。”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它也可能爲了保持軍事上神秘性、進攻性和破壞性。如果在紅場上進行展示,可能會給烏克蘭和北約方面提醒,它新裝備可能會首先出現在戰場。”

Part.

2

今年閱兵式的機械方陣也並非毫無亮點,Linza戰場救護車是首次亮相閱兵式,這種救護車旨在快速安全地運送受傷人員,時速能夠達到每小時105公裏,並可以抵禦子彈和彈片,是戰場上醫療支持的關鍵。

軍事專家 王雲飛:

“俄烏沖突俄羅斯的士兵已經傷亡至少是5萬,烏克蘭方面說有40萬,老百姓更加關注的是孩子到了戰場之後,他的生存怎麽樣?受傷之後能不能得到救護?這次閱兵專門把這一款救護車拿出來展示,它就是要起到安撫民衆的作用。如果這樣的車能夠在戰場上大量地得到應用,對于俄羅斯士兵降低戰場的傷亡率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與過去兩年取消的空中檢閱不同,在機械化方陣過後,今年的紅場上空,由駕駛蘇-30SM的俄羅斯騎士特技小組和米格-29戰鬥機的雨燕航空飛行隊,以及由六架蘇-25攻擊機組成的空中編隊,用俄羅斯國旗的三色煙霧在莫斯科紅場上空飛過。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這次閱兵儀式沒有空軍的特別的新裝備,蘇-35和米格-29都是俄軍現在主戰裝備,已經服役超過10年。從這個角度講,閱兵儀式空中編隊的恢複,說明俄羅斯莫斯科的中央地區的安全防空壓力有所緩解,空中安全得到了保障。”

除了紅場上的武器裝備,參加閱兵的外國領導人也是觀察俄羅斯的一個窗口。本次閱兵式上,來自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古巴、老撾、幾內亞比紹等9個國家的領導人出席了勝利日閱兵式。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從俄烏沖突爆發以來,這三年西方對俄羅斯實行了全面的外交孤立、制裁和打壓。2023年有一些國家主要是獨聯體國家參與了閱兵儀式,與俄羅斯的一些互動。但今年俄羅斯還拉了古巴,老撾、幾內亞比紹爾,說明俄羅斯正在逐漸開拓與南方國家的關系。”

Part.

3

俄烏沖突持續了兩年多,盡管紅場閱兵依舊,但是,不難看出俄羅斯所面臨的困境,低調,平淡、規模小,時間短,成爲全球媒體評價這場閱兵式的關鍵詞。

回顧2022年5月9日閱兵式,正值俄烏沖突爆發初期,被俄方強大軍事力量壓制的烏克蘭難以喘息,在當年的閱兵儀式上,共有1.1萬名官兵及軍校學員、131件地面軍事武器裝備通過紅場接受了檢閱,俄軍的受閱部隊以及軍事裝備悉數登場,“伊斯坎德爾-M”彈道導彈系統、“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系統、S-400防空導彈系統、“阿瑪塔”主戰坦克和“天王星-9”戰鬥機器人等裝備,依次經過紅場。

軍事專家 王雲飛:

“2022年拿出130多件武器,主戰武器都拿出來,主要是想震懾烏克蘭,同時也警告美西方,俄羅斯的武器對烏克蘭不在話下,即使對北約的軍隊,這些武器都是有優勢的,所以那次展示的規模是比較龐大的。”

本次普京作爲新任總統的講話持續了6分鍾左右,比之前兩年10余分鍾的講話時間有大幅縮短。在2022年,俄羅斯大使在波蘭被潑了紅色塗料,西方武器源源不斷輸往烏克蘭,敖德薩被俄方導彈攻擊,閱兵式上,普京在講話中表示西方指責俄羅斯是在侵略,但俄羅斯認爲是在捍衛國家安全。

在2023年閱兵式前,俄烏戰場形勢持續膠著,兩架無人機剛剛深夜襲擊克裏姆林宮,在緊張不安氛圍的籠罩之下,當外界普遍認爲普京可能不會發表講話,或是通過視頻方式進行時,他卻在紅場將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首次定義爲“戰爭”。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首先2022年的勝利日體現了俄羅斯對于烏克蘭局勢的樂觀、信心,但2023年俄羅斯遭遇的更多的是壓力、制裁,畢竟去年是烏克蘭在聲勢浩大地搞大反攻,俄羅斯在全面應對來自于烏克蘭和北約的壓力,今年似乎俄羅斯找到了一種節奏,找到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軍事專家 王雲飛:

“美國剛剛通過了608.4億美元的軍援項目,而且第一批軍援武器已經運到了烏克蘭,有F16、‘愛國者’導彈、‘海馬斯’導彈一些比較先進的武器提供,普京一定會面臨著更加複雜的局面。”

此前盛傳俄羅斯在本次閱兵中,會將繳獲的北約武器組合成一個北約裝備方陣,但在閱兵式中並沒有出現,不過,爲了配合本次勝利日閱兵,莫斯科俯首山的勝利公園,近期開始向外界展覽12個國家的30多台裝備,這些都是俄軍在戰場上繳獲的北約制式武器裝備。

其中不乏知名的西方武器型號,包括德國豹2A6主戰坦克,“黃鼠狼”步兵戰車,美國M1A1主戰坦克,M777榴彈炮,瑞典CV90步兵戰車等等,這些裝備中的大部分,都是在2023年初北約放開對烏克蘭西式重武器援助後,才開始支援給烏軍的,俄方在展示時,在這些裝備上都貼上了醒目的生産國的國旗。

軍史專家 薩蘇:

“因爲烏克蘭搞過一個叫廢銅爛鐵的展覽,就在去年烏克蘭的國慶日上,當時它把繳獲的俄羅斯的裝備,包括戰車,運輸車等都運到了基輔,後來還運到了歐洲的其他國家舉行這種展覽,很多人都還爬到車上去塗鴉等。那一次的展覽的確對俄羅斯士氣有很大的影響。”

當前的勝利日閱兵也被賦予了要凝聚人心和爲下一階段俄烏戰事再動員這樣的特殊意義。今年的勝利日閱兵已經完成,而俄烏沖突的結束還有多遠,依然未知。

制片人:何冀甯

編 導:張 萌

編 輯:李唯凡

1 阅读: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