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月工程20年,夢舟攬月將帶中國人登月

新黃河 2024-02-25 22:30:25

記者24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經公開征集評選,中國載人月球探測任務新飛行器名稱近日確定,新一代載人飛船命名爲“夢舟”,月面著陸器命名爲“攬月”。

美麗的名字承載美好的期待

中國空間站建造完成後,登陸月球成爲中國人探索太空的下一個目標。隨著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全面啓動實施,用于載人月球探測的新飛行器命名也提上日程。

2023年8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面向社會公衆開展了載人月球探測任務新飛行器名稱征集活動,在全社會引起廣泛關注和熱情參與,共收到來自航天、科技、文化傳播等領域的組織機構與社會各界人士的近2000份投稿。經專家遴選評審,將新一代載人飛船命名爲“夢舟”,將月面著陸器命名爲“攬月”。

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當中,大名鼎鼎的載人飛船“神舟”、貨運飛船“天舟”,這些名字都具有非常典型的中國文化特色,將新一代載人飛船命名爲“夢舟”,是這種文化特色的傳承和發揚,寄托了中國人對探索太空、飛向月球的美好期待。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郦波告訴記者:詩仙李白說,忽複乘舟夢日邊,屈原則說,日月安屬,列星安陳,所以千百年來,我們的夢想與征程一直都是星辰大海,而航天夢就是我們中國夢的最典型代表。而且夢舟和神舟、天舟飛船系列形成一個傳承,所謂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月面著陸器命名爲“攬月”,典出于毛澤東著名詩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當中的名句“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鼈,談笑凱歌還”。

郦波表示,攬月是月面著陸器,月面著陸器是要接觸到月亮的,所以“攬”這個動詞,你看它的提手旁,它特別主動,就像我們人類伸出一只手去溫暖地擁抱月亮。而且毛主席說,38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巧的是,1986年的3月,“863”計劃公布,當時航天技術成爲第二大項。從1986年的3月到今年的2月,算一算剛好整整38年。而且,我們的航天員在月地之間來往,不就是談笑凱歌還嗎?這首詞最妙的是最後一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們的載人登月,不就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最美好、最壯麗的登攀嗎?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選擇在元宵節公布載人登月重要航天器的命名方案,代表了中國人從古至今對月亮的熱愛和憧憬,可謂恰逢其時、別具意義。

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

目前,夢舟飛船、攬月著陸器和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已全面進入初樣研制階段,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在載人登月探測任務中,飛行器和航天員要面對的是更加遙遠和艱險的太空環境。中國空間站多次開展的快速交會對接與出艙活動,爲我國載人登月關鍵技術提供了充分的技術儲備。

據介紹夢舟飛船是在神舟飛船基礎上全面升級研制的新型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采用模塊化設計,由返回艙和服務艙組成,可以同時滿足中國近地空間站運營、載人月球探測等任務的需求。夢舟飛船登月任務可搭載3名航天員往返地面與環月軌道,近地軌道飛行任務可搭載7名航天員往返地面與空間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航天領域研制人員馬曉兵稱:相比神舟飛船的三艙結構,新一代載人飛船大的外形來看,采用了兩艙結構,一個服務艙和一個返回艙,整個結構尺寸比原來更大,這樣能支持長時間的飛行。

攬月著陸器是中國全新研制的地外天體載人下降與上升飛行器,由登月艙和推進艙組成,主要用于環月軌道和月球表面間的航天員運輸,可搭載2名航天員往返,並可攜帶月球車和科學載荷,是航天員登陸月球後的月面生活中心、能源中心及數據中心,支持開展月面駐留和月面活動。

根據載人登月初步方案,在未來的載人登月任務當中主要過程爲:采用兩枚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先後將攬月著陸器、夢舟飛船送至地月轉移軌道。

兩個飛行器在環月軌道進行交會對接,航天員進入著陸器,並由著陸器將航天員送上月面,航天員在月面按計劃開展科學考察和樣品采集。完成既定任務後,航天員乘坐攬月著陸器上升到環月軌道,兩個飛行器再次交會對接,航天員將月球樣品轉移到飛船,飛船由月地轉移軌道返回地球。

專家介紹,載人月球探測工程實施按照“方案研制、初樣和正樣研制、無人飛行試驗、載人月球飛行任務”分步展開,目前火箭、飛船和月面著陸器系統等全面進入初樣研制階段。

季啓明介紹,航天員測控通信、發射場、著陸場等系統已完成總體技術方案,文昌發射場新建的各項測試發射設施設備也將全面啓動建設。

另外,馬曉兵表示,目前正在按照2030年實現載人登月的目標,全系統正在緊張有序地緊密推進各項工作。

(據新華社、央視新聞、光明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微信公衆號等)

2 阅读:96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