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紀元ET最讓人意外的是啥?不是19萬多的價格門檻

駕域AUTO 2024-04-23 21:31:20

星紀元ET啓動預售了,19.9萬元的起步價,疊加膨脹禮和嘗鮮禮,相當于實際入手門檻只有19.3萬元,對于中大型豪華智能SUV市場來說,這個價格注定會引發後續的連鎖反應。

但真正影響競爭格局的,卻並非價格本身,而是造就這一低門檻的技術——作爲奇瑞旗下首款推出增程版本的新車,星紀元ET將打開一扇門,奇瑞旗下品牌後續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增程産品湧向戰場。

用奇瑞自己的話來說,星途星紀元ET是“50萬以內最好的電動大SUV”。這聽著口氣不小,劍鋒所向,一大票玩家虎視眈眈,問界、理想這兩位增程界的大佬更是貼身肉搏,至于星紀元ET能不能咬下一塊肉來,還得等到它正式上市那天才能看出個端倪。畢竟,誰知道屆時價格還有沒有進一步的驚喜呢?

當然,就目前奇瑞給出的這個預售價,星紀元ET都已經有一戰之力了。不僅最低19萬多的增程版是真香,就連23.9萬元起步的純電版都頗具含金量,不僅免費升級空氣彈簧和CDC電磁減震器,還有5000元的嘗鮮補貼(頂配Ultra版補貼8000元),其中,雙電機四驅車型最低只需24.9萬元。

論星紀元ET的戰力

如今新車發布,想知道這款車幾斤幾兩,看它跟誰叫板,大概就能猜出個七七八八。

以星紀元ET爲例,在産品解說環節。奇瑞汽車執行副總經理、奇瑞汽車工程技術研發總院院長、CT0高新華博士爲之選擇的對標車型不少,其中不乏EQS、Model X這樣的腕兒,甚至連賓利、蘭博基尼的名字也被提及,不過,其最終“致敬對象”只有兩位:特斯拉Model Y和奧迪Q5L。

可見,這又是一個瞄准SUV榜一大哥寶座來的,只不過,對星紀元ET而言,憑其自身實力以及尺寸定位,有點“以大欺小”的意思了。

先說核心的三電部分。

星紀元ET純電車型基于800V高壓平台開發,而Model Y跟星紀元ET增程版一樣,是基于400V平台——這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充電速度,星紀元ET搭載甯德時代77kWh神行電池的車型,最大支持5C峰值充電倍率,在425kW超充功率支持下,11.5分鍾就能從5%充到80%,即充電11.5分鍾補充475公裏續航,而Model Y的4680大圓柱電池配合自家V3超充,最理想的狀態也只能做到15分鍾補充250公裏續航。

電機方面,星紀元ET最能打的Ultra版雙電機總功率413kW,驅動2.34噸的車身,零百加速3.8秒,而Model Y高性能版雙電機總功率357kW,驅動不到2噸的車身,零百加速3.7秒。就動力方面的實際效果來看,雙方基本接近。

值得一提的是,星紀元ET在低溫時整體性能也很少打折,零下20℃的環境,電池放電功率能達到280kW,零百加速只需5.46秒,充電方面,從20%充到80%也只需24分鍾,全球最快。

說到性能,底盤就是繞不開的另一道坎,在這方面,星紀元ET進一步拉大了跟對手之間的差距。

衆所周知,對于性能車,雙叉臂懸架似乎是標配,但雙叉臂也有等級之分,星紀元ET的懸架系統,正是前高階雙叉臂和後五連杆的組合——“高階”二字意味著什麽?先看看都有誰在用:賓利添越、蘭博基尼Urus、保時捷Macan,前兩位都是身價兩三百萬起的主兒,最便宜的也接近60個W,至于奔馳EQS、特斯拉Model X、寶馬X5等大腕們,用的只是准高階雙叉臂,就更不用說Model Y了。高階雙叉臂懸架的價值,在于能更好地平衡操控性與舒適性,能進一步提升輪胎抓地力,改善彎道性能,降低減速帶沖擊感和車輛振動感。

爲強化性能,星紀元ET還用了6活塞固定卡鉗和IBS智能線控刹車系統,時速100公裏刹停僅需34.8米,作爲參照,只用了4活塞固定卡鉗的Model Y需要35.9米。同時,星紀元ET還應用了一種“隨心轉向技術”,使得這輛3米軸距的大車轉彎半徑只要5.65米,而軸距僅2.89米的Model Y,轉彎半徑卻是6.07米。

不僅如此,星紀元ET的底盤用料相當紮實,是真正的全鋁底盤——副車架、杆系、轉向節都是鋁制,使得簧下質量降低了25%。此外,它還采用了HDS液壓隔振系統,大幅過濾坑窪路面振動,隔振率提升25%。這樣一套高級感滿滿的底盤,再配上空氣懸架和CDC電磁減震,舒適性自然妥妥的。

對于空氣懸架和電磁減振,如今越來越多高端新能源車似乎都用上了,筆者就不再贅述,只說一句,星紀元ET在這套空氣懸架的輔助下,不僅整車操控與舒適性得到大幅加成,其涉水通過性也相應提升——其未搭載空懸的車型涉水極限爲70厘米,而裝備空懸之後,就能達到75厘米,作爲參照,Model Y沒有空氣懸架,涉水極限只有40厘米。至于星紀元ET致敬的另一位對手奧迪Q5L,涉水極限爲60厘米。

奇瑞增程,一鳴驚人

作爲一款高端新能源SUV,星紀元ET爲啥主動找上傳統油車說事?

這裏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奇瑞首次推出了增程技術,而星紀元ET是首款搭載該技術的車型,如果其純電版本的目標是趕超Model Y,那麽增程版本的目標客群,則瞄准了那些傳統豪華B級SUV的車主,其中奧迪Q5L的保有用戶無疑是最多的。

不少上點年紀的傳統豪華車主,之所以不願意換新能源,尤其是純電,裏程焦慮無疑是最大的障礙。但在增程已經獲得市場認可的情況下,越來越多老車主正轉移目光,將嘗鮮新能源的第一目標鎖定在增程上面,因爲它全程電機驅動,開著跟純電沒區別,卻又不用擔心充電問題,因爲加油站遍地是,跟之前開油車沒啥不一樣。

何況,奇瑞玩增程是“不玩則已,一玩驚人”。我們先看兩個數據:一是44.5%的發動機熱效率,二是3.65kWh的油電轉化系數。

曾經,熱效率40%是汽油機的坎,率先達到這一數字的豐田A25自然吸氣發動機在當年成爲市場追捧的對象,自主品牌只有望其項背;四年前,伴隨比亞迪全新DM-i混動系統誕生的骁雲發動機,將量産車發動機熱效率提升到43%;一個月前,長安發布新藍鯨動力,其1.5T混動專用發動機的熱效率來到了44.28%。可見,隨著近幾年混動技術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熱效率這場軍備競賽也熱度空前。

奇瑞作爲自主品牌乘用車企中最舍得投入三大件研發的玩家,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星紀元ET增程版搭載的,便是奇瑞去年下線的1.5TGDI增程專用發動機,其采用第四代智效燃燒系統,包括150mJ高能點火、三次噴射等頂尖技術都用上了,額定功率115kW,最高熱效率44.5%,刷新了量産發動機熱效率記錄,使得星紀元ET增程版匮電油耗僅5.2升/百公裏——要知道,這可是一款自重超過2.1噸的中大型SUV,作爲參照,整車自重接近的比亞迪唐DM-i,匮電油耗是5.85升/百公裏。

再說油電轉化系數,奇瑞這邊1升油發電3.65度是個啥水准?上個月長安新藍鯨動力發布的時候,其增程模塊對外宣稱的數據是1升油發電3.63度,這在當時已是同級最高水准,但僅僅過去一個月,奇瑞就刷新了紀錄。

除了創下兩大行業紀錄的增程器,星紀元ET增程版的電池同樣不一般,其放電倍率1.5C,最大放電功率217kW,大幅超出驅動電機195kW的峰值功率,不用擔心之前某品牌增程車型匮電動力弱雞的情況,而且只用32度電就實現了純電續航200公裏——作爲參照,同級別的理想L7,電池多10.8度電,續航只增加了25公裏。

滿油滿電狀態下,星紀元ET最大續航裏程能幹到1500公裏,可以說,雖是頭一回玩增程,但奇瑞硬是玩出了扛把子的感覺。

畢竟,星紀元ET的強,不只是動力、駕控和舒適等傳統核心技術方面,包括智能化在內,它都屬于這個價位頭部陣營一員。其基于奇瑞最新一代EEA 5.0電子電氣架構打造,實現全域SOA服務化,並配備UWB實體鑰匙、Lion AI大模型語音及DHS智慧健康監測等。在時下熱點的智駕方面,126線的激光雷達、英偉達Drive Orin芯片等主流硬件都沒有缺席,算力508TOPS,實現包括高速領航、城市領航與智能泊車在內的全場景覆蓋。並且,星紀元ET還將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AI大模型進行融合,用戶在智能駕駛中可以和虛擬語音助手對話,完成智駕控制,甚至,它那同級獨有的可移動吧台都可以聲控操作。

駕值觀

對于星紀元ET,看得出來奇瑞比上次推出星紀元ES的時候更加慎重。這種慎重的體現,不僅是連試水價格都更具進攻性,其在産品陣容銜接和配置儲備方面,明顯都有了更充分的准備。

當下的中大型SUV市場,新能源玩家越來越多,但門檻大多在30萬附近,個別低一點的,也都沒能下探到20萬附近,而星紀元ET直接喊出了19.9萬元,成爲同級第一個吃螃蟹的——而這只是預售,試水結束,說不定那幾千元的疊加政策還會直接體現到最終售價上,屆時中大型智能電動SUV又將是一片血雨腥風。

就産品力而言,星紀元ET已經展示出了越級而立的水准,“50萬以內最好用”還真不是一句廣告;就市場定位而言,其純電系列致敬特斯拉Model Y,增程系列致敬以奧迪Q5L爲首的傳統B級豪華SUV,兩個致敬,使得奇瑞對高端市場的雄心再無遮掩。

而星紀元ET能否一炮而紅,星紀元系列能否快速站穩腳跟,對星途品牌可謂意義重大,因爲這不僅事關星途的命運,更是奇瑞“向上升維”,減少“向下內卷”的關鍵一仗。今年一季度,奇瑞全球累計銷量達到52.96萬輛,同比增長超過60%,不過新能源占比12%不到,距行業平均水平相去甚遠,而且還是靠低端車在支撐,這對奇瑞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隱患。

所以,星紀元此戰,沒有退路。用奇瑞汽車常務副總經理張國忠的話來說,“星途品牌的目標是要做一個全球熱愛的豪華品牌,引領整個奇瑞集團品牌向上。”爲此,星紀元家族目前已經規劃了6款新車,除了ES和ET之外,後續還有4款新品在路上。

如今,萬事俱備,只看東風。

1 阅读:1798
评论列表
  • 2024-04-24 21:18

    把增程定義爲丐版,奇瑞是第一家

  • 2024-04-27 07:30

    爲什麽不是全系四驅,搞的一堆差異化配置,生産環節太複雜,客戶也看不懂,L6全系四驅,沒有選擇困難症,價格也差不多

駕域AUTO

簡介:專注汽車領域深度報道,第三方視角還原新聞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