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世界·大會上,關于內容創作的五個信號

影視獨舌 2024-04-24 12:20:40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昨天的愛奇藝·世界大會,“領航”一定是第一選擇。

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裏,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晖,首席技術官劉文峰,創始人、CEO龔宇依次上台,分享了愛奇藝在內容創作,技術創新,商業運營等方面的最新思考與實踐。

王曉晖關于“向下共情、向上創作”的分享反響熱烈;劉文峰現場演示的虛擬拍攝最新成果讓人眼界大開;龔宇談到的“AI運用”“適老化”“少兒模式”,向我們預告了愛奇藝在未來幾年的産品形態。

大到平台戰略,小到具體作品,整個主論壇幾乎沒有提到創新,但這個詞又如此清晰直觀地呈現在了每個人眼前。

毫無疑問,這屆愛奇藝世界·大會的內容將會在日後被從業者不斷引用。

信號一:要勇敢,不要適應

創作者要勇敢。

這是王曉晖演講的核心觀點,“只有創作者敢于表達,才能讓每個觀衆在觀看影像時感到自己並不孤單。”

他的演講標題借用了《追風者》片尾曲的一句歌詞:不要留我一個人面對整個世界的風沙。

作爲一門與文學能量相當的文藝形式,國劇從來就不僅僅是反映時代現實的一面鏡子,自其誕生之日起,一種巨大的使命便附加其上:文藝幹預社會,治愈觀衆心靈。

但這項使命目前遭遇了很多挑戰,作品不觸及現實矛盾已是常態,治愈形式走入套路化也是必然,觀衆出現審美疲勞不可避免。

另一個更爲嚴峻的現實是,短視頻、微短劇乘勢而起,侵噬著長劇的市場空間,影響著受衆的審美習慣和消費心理。

對長視頻行業來說,焦慮如影隨形。王曉晖說:“如果我們不提高産品要求,觀衆很快就會找到替代品。”

對創作者和觀衆而言,“適應”這個詞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一個積極的概念,那會失去驚喜感,也失去發現的樂趣,作品的價值隨之衰減。

所以,王曉晖呼籲創作者要敢于創作過去不敢寫的,敢于創作過去不會寫的,敢于使用過去不敢用的工具(如AIGC等新技術),要擺脫路徑依賴,追求真知。

一言以蔽之,當長視頻平台志在打破天花板的時候,創作者不要做擊穿地板的事情。

信號二:向下共情、向上創作

創作者要正視觀衆“與我有關”的心理需求,不要試圖挑戰觀衆的耐性。

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受短視頻、微短劇等各種産品等影響,觀衆的觀劇習慣發生了很大改變,觀劇的耐性整體上大不如前。人們拒絕一部劇的原因不再是因爲其品相、題材、質量,而是“不裝了,攤牌了,棄劇只因它‘與我無關’”。

平台早就關注到了這一現象,並作出應對。愛奇藝在2022年就提出了“放棄懸浮向的內容”,又在去年再提“時代共情”,要求創作者關注小人物的命運。今年則進一步凝練成“向下共情,向上創作”的做劇思想。

昨天發布的2024愛奇藝未來片單中,有《凡人歌》這樣講述三對夫妻或情侶在快節奏的大環境下,被生活圍追堵截,努力自救並實現人生價值的故事;

如果你累了倦了,那也有遠離城市喧囂,“退”回老家重新開始的《不如去野》;

有展現進城務工農民生活圖卷的《高興》;也有《喀什古城》裏新一代青年不同的職業選擇;

它可以帶你穿越時空,去領略《南貨店》裏七八十年代的平凡煙火;也能讓你跨越年代,去感受《生萬物》裏生活在戰亂時節的女性成長傳奇。

個人成長、代際傳承、家國史詩,國民精神……向下共情的同時也兼顧了向上的深度和廣度,這就是長劇在新的競爭格局中始終保持生命力的最大優勢與依仗。

信號三:“溫暖、批判”兩手抓

“倡導溫暖現實主義,弘揚真善美;引入批判現實主義,鞭撻假惡醜。”

昨天,很多人的朋友圈被王曉晖的這條金句刷屏了,尤其對“批判現實主義”的呼喚,讓人印象深刻。

這實際上意味著創作者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眼光,善于從複雜多變的社會生活中撷取素材,經曆長期的生活積累和內心思考,反映現實生活的豐富性和深刻性。

前兩天的全國電影工作會議提出,人民的喜怒哀樂需要撫慰,不能回避問題,消解人性的多面性和複雜性。生活中不會只有昂揚沒有沉郁,只有幸福沒有不幸,只有喜劇沒有悲劇。生活和理想總是有落差的,影視劇的規律就是以矛盾沖突爲驅動力,反面的力量越強大,戰勝反派的過程越曲折,所要傳遞的核心價值觀就越有力量。

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高長力也曾提出“兩果”創作原則,即結果和效果。現實主義創作會不可避免地涉及矛盾,如果作品最後能合情合理地導入一個良好的解決結果,前面的矛盾展示並無不可。觀衆看到這些矛盾解決後增強了信心,碰觸現實矛盾也無不可。

就像《漫長的季節》,結尾的一句“往前看,別回頭”讓觀衆看到美好,也看到了希望。

《狂飙》對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和問題有冷峻的審視和體察,不僅成爲了少見的全民爆款,也讓人們看到了國家開展掃黑除惡行動的必要性。

王曉晖說,“批判現實主義並不是要否定某些事情,而是要觀照一些沒有被看到的事情。”

“光照到暗處才更顯力量。”最能體現這一理念的莫過于“迷霧劇場”了。

目前,共有8部新劇歸于“迷霧劇場”,分別是《不可告人》《看不見影子的少年》《正當防衛》《二十一天》《錯位》《烏雲之上》《借命而生》《完美的救贖》。

其中,《看不見影子的少年》由張頌文、榮梓杉、成泰燊等人主演,且看“失孤”刑警與孤兒如何從對立到相互救贖,一起探尋真相走向光明。

《二十一天》由歐豪、張雪迎等人主演,呈現災難背景下人性多面的真實表達,在灰暗之時不斷延伸出溫暖和希望。

還有孫俪的首部“迷霧”之作,不懼展現烏雲,是因爲《烏雲之上》是陽光。

信號四:劇場化還有新故事

當長視頻平台的競爭進入下半場,劇場化運營被業內視爲撬動發展的重要杠杆。

愛奇藝首開先河,打響迷霧劇場,而後各平台跟進,根據平台審美推出了不同形式的劇場。

可以說,愛奇藝的“迷霧劇場”“戀戀劇場”“小逗劇場”在耦合創作資源、創新招商模式、打破類型天花板等方面,爲平台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今,愛奇藝又給劇場寫下濃墨重彩的兩筆:“微塵劇場”和“大家劇場”。

“微塵劇場”目前有兩部劇列入,分別是《我的阿勒泰》和《在人間》。

《我的阿勒泰》名聲在外,在此前入圍了第七屆戛納電視劇節最佳長劇集競賽單元,成爲首部入圍戛納電視劇節主競賽的華語劇集。

《在人間》由徐兵擔任編劇和總導演,趙麗穎、尹昉將在這裏上演一場與自我和解的治愈之旅。

“大家劇場”的“大家”有兩層含義,一是作品均出自大文學家之手,二是呼應“向下共情”的理念,有普羅大衆之意,其實“微塵”同有此意。

“大家劇場”的劇目有《中文桃李》《父父子子》《釣魚城》《平原客》《一日三秋》《吃瓜時代的兒女們》《南貨店》《星空與半棵樹》《高興》《兩京十五日》《大醫》《北上》《登春台》。

這意味著,愛奇藝的劇場化經曆“從無到有”“從有到精”之後,進入到了“從精到重”的新發展階段。

“大家劇場”的體量之重,幾乎堪稱愛奇藝的“爆款預備庫”;“微塵劇場”所做的極致探索,承擔了愛奇藝乃至國劇的審美進階之重。

這標志著,劇場化運營和平台競爭自此邁入了新階段:既是市場之戰,也是審美之戰。

龔宇在演講中說“長視頻平台跑馬圈地的時代過去了。”但很顯然,另一場以審美建設和平台基因爲基礎的受衆競爭,還沒有完結。

信號五:“一老一小”很關鍵

以往,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平台創作要更懂年輕人。

如今,結合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視頻平台沖破天花板的需求,以及社會年齡層結構的變化,龔宇在演講中提出了愛奇藝的新戰略:做好“一老一小”服務是未來愛奇藝産品打造的關鍵。

他認爲,一方面,當下“夕陽紅”産業已經成爲“朝陽”産業,未來要多思考如何讓産品服務也適合中老年人食用;另一方面,愛奇藝要通過奇異果TV的“少兒模式”和移動端的“奇巴布”APP,讓內容界面更安全幹淨,爲少年兒童提供健康娛樂體驗。

內容方面,愛奇藝已經有所准備。“鐵三角”張國立、張鐵林、王剛在養老題材劇《老家夥》中再聚首,既反映了備受社會關注的養老問題,也開拓了老年題材的新解法。

還有一部,是倪大紅挑大梁的《老去的家》,一反年輕化主角的設定,將視角聚焦到一群老年人身上,既喚醒每個人對身邊老年人的記憶和情感,引發廣泛的共振,又以強戲劇沖突啓動,打開傳統家庭劇集的敘事空間。

除此之外,“兒童”內容也在片單中有所展現,包括《家有竈君 第一季》《嘟當曼 第7季》《如福侍衛隊 第1季》等11部作品。據了解,愛奇藝兒童産業創新論壇也將在今天召開,屆時將會發布更具體的布局。

結語

一天滿滿當當的會議行程下來,最大的感受是,愛奇藝的戰略部署比以往更清晰,目標更明確,多了些果敢,少了些猶疑。

單從會上釋放的五個信號來看,每一個動作都有明確的指向性,很容易得出行業引領者、觀衆陪伴者、技術追隨者、藝術堅守者等一系列關鍵詞。

龔宇說,“今天(4月23日)是愛奇藝邁入第15年的第一天,這個大會上說的某些問題可能只有一句話,但是需要愛奇藝付出三年五年甚至下一個十年的時間。希望大家共同幫助愛奇藝,將一個個要點在未來幾年實現好。”

這是愛奇藝的期盼,也是它的決心。

【文/許心強】

0 阅读:2

影視獨舌

簡介:此用戶有點懶,還沒有正式介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