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我的阿勒泰》多劇對壘,誰能成爲“劇場3.0”的新爆款?

娛樂獨角獸 2024-05-09 22:32:51

作者| 糖炒山楂

編輯| 赤木瓶子

劇場之爭再度白熱化。4月下旬,優酷和愛奇藝先後宣布了在劇場化運營上的新動作,前者將懸疑劇場升級爲白夜劇場,後者將推出“大家劇場”和“微塵劇場”。五一小長假剛過,“質檢時刻”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展開。

《微暗之火》熱度正盛,優酷白夜劇場又火速上線了《新生》。《孤注一擲》導演申奧再探詐騙題材,少見的高智商犯罪類型、暴風雪山莊模式,將這部劇穩穩送上了貓眼劇集熱度榜首位。作爲劇場升級後的首批作品,這兩部劇也成功樹立起了白夜劇場“社會派懸疑”的標簽。

愛奇藝選擇了雙劇場發力模式:微塵劇場首發作品《我的阿勒泰》于5月7日率先上線,《不可告人》在8日“空降”迷霧劇場。前者改編自新疆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曾入圍戛納國際電視劇節最佳長劇集競賽單元,目前該劇在豆瓣上的短評多以五星好評爲主,或有望沖擊年度口碑劇。

而若是將目光再放長遠些,也會發現:2024年劇集市場“開卷”的關鍵詞之一,必須是劇場化。這樣的劇場對壘也曾發生在Q1的愛奇藝和騰訊視頻身上:小逗劇場和板凳單元的決戰春節檔、迷霧劇場攜《三大隊》對陣X劇場《黑土無言》。

短劇劇場化同樣在卷起來:騰訊視頻的“十分劇場”、優酷的“優酷小劇場”、快手的星芒短劇廠牌外,抖音也在1月末官宣了將與周星馳聯合開發運營“九五二七劇場”,首部短劇《金豬玉葉》將于5月上線。

劇場化運營已然進入全新的階段,升級和推新的關鍵詞下市場將有怎樣的探索和嘗試?平台爲何執著于劇場化建設和運營?這些問題都亟待梳理。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劇場化的再度開卷對觀衆來講絕對是幸事一件,因爲它往往意味著更多有新意的內容的出現。

劇場化建設第四年:優酷向左,愛奇藝向右

優酷和愛奇藝的布局,顯著走向了劇場化運營的兩個方向:一是類型題材的持續強化;二是強風格劇場進一步增加。

先來看類型題材劇場。類型題材是平台布局劇場化最常見的標簽,優酷將懸疑劇場升級爲白夜劇場的動作背後,更直接的其實是如何在懸疑題材上打出差異化的命題,並形成劇場的獨特標簽。

爲何選擇“率先”在懸疑劇場發力?一方面,懸疑劇更強調極致標簽,像迷霧劇場強調對標美劇質感的精品內容,X劇場主打一劇一格的未知探索和先鋒表達,兩者的強勢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和模糊了優酷懸疑劇場的標簽;另一方面,迷霧劇場、X劇場的出圈印證了懸疑題材對于廠牌影響力的加持是其他題材無法比擬的。

劇場化運營想要在現階段有所突破,懸疑類型劇場的優化是避不開的攻堅戰。白夜劇場給出的答案是:“社會派”懸疑。

相比懸疑劇多“硬核”的特質,《微暗之火》將視角瞄准了小鎮中的女性救贖、少年成長話題,申奧+詐騙題材的《新生》,亦是對多群體、多人性切面的極致探討。平台發布的劇場其他片單中,同樣致力于在懸疑劇的架構下探討更深刻多元的社會議題、展現更深邃的人性關照:

如《雪迷宮》以極致環境探討了情感與法律的紛爭、正義與人性的考驗;《邊水往事》再度將鏡頭拉向了特殊環境下的小人物命運,異域冒險也更增添了看點;《沙塵暴》《狂野之境》則聚焦了拐賣人口、電信詐騙等熱點社會議題,其中的人性掙紮顯然極有看頭。

優酷白夜劇場似乎致力于爲懸疑劇帶來一種新的可能:不過度追求情節的離奇曲折、追凶過程的驚心動魄,以生活化的筆觸和視角去還原社會和人性的浮世繪,直擊觀衆內心。

對比來看更加清晰。昨晚播出的愛奇藝迷霧劇場的《不可告人》,在風格上顯然更加“硬核”:貫穿全劇的硬核動作戲,將懸疑類型和經典動作戲緊密融合,也爲劇集增加了更燃、更爽的特質。連環迷局層層嵌套最終揭露幕後更大陰謀的模式,也意味著該劇將隨著劇情深入進入懸疑燒腦的推理中。

不過懸疑劇的人性洞察和社會議題,一直都是出圈關鍵。《不可告人》的制片人也強調了電視劇“由打戲産生的戲劇張力只是初印象”,觀衆最終看到的是表象之下有血有肉的深刻人性。這個維度來講,優酷白夜劇場想要完成標簽的強化,還亟需一部強有力的全民爆款,至于會是《新生》嗎?還需要觀望。

再來看風格化劇場的建立。去年騰訊視頻X劇場以“一劇一格”的旗號高調亮相,雖然上線作品仍多以懸疑題材爲主,但也打出了風格化而非類型化的標簽。再向前,愛奇藝的戀戀劇場等在內的劇場其實也有此傾向。到了今年,愛奇藝強推的“大家劇場”和“微塵劇場”,顯然再度強化了這一點。

前者將目光瞄准了文學巨作改編而成的影視劇,用影像的方式呈現老百姓的真實境遇,發布的片單包括了賈平凹的《高興》、梁曉聲的《中文桃李》、馬伯庸的《大醫》《兩京十五日》、劉震雲的《一日三秋》《吃瓜時代的兒女們》等。此前愛奇藝就曾推出過《人世間》等頭部大劇,且市場收效良好。

後者主打新審美、新視聽的精品短劇集,用極致的影像探索展現普通人的故事。作爲散文詩改編的影視劇,《我的阿勒泰》面臨的挑戰不言而喻,從觀衆反饋來看完成度頗高。豆瓣上不少人爲劇中的民族風情、女性群像等所折服,“舒服”、“溫情”等成爲很多人的追劇體驗。阿勒泰,更是有望成爲新一輪的旅遊打卡地。

劇場化運營第四年,市場的探索走向了更多元的可能,這無疑是令人欣喜的;兩者也並無上下之分,劇場的落地和升級唯一的指標只是優質內容。另一點可以明確的是,無論是優酷的白夜劇場還是愛奇藝的微塵劇場,劇集市場創作的方向是確定的:聚焦普通人的生活和故事。

劇場化建設3.0階段:找對路子只是第一步?

我們不妨將劇場化的建設分爲三個階段:1.0階段的劇場建設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優酷的陽光劇場,再向後還有愛奇藝的奇懸疑劇場和愛青春劇場,這一時期嘗試和探索大于廠牌意義。

2.0階段,以2020年愛奇藝迷霧劇場讓劇場概念深入人心爲起點、去年騰訊視頻以X劇場強勢入局爲終點。主打一個從0到1的劇場建設,也形成了穩定的市場格局。

3.0階段的序幕拉開,類型升級和風格強化的劇場化建設,其實是如何在已經成熟的劇場格局上再次開辟出一塊新空地。它要求平台和創作者必須對觀衆需求有著更及時精准地追蹤洞察,對類型題材的開發有著更獨特的視角和更縱深的挖掘,在藝術審美上有著更高的追求等等。

白夜劇場和微塵劇場的首發作品,顯然回答了這一點。但對于劇場建設來講,找對風格和發展方向只是第一步,最難的是如何持續産出高質量、強創新的作品。即使是劇場裏程碑的迷霧劇場,也曾在快速打響劇場品牌後陷入到質疑中:雖不乏高熱高口碑作品,但大衆期待的始終是下一個“沉默的真相”。

當觀衆的期待值被拔得過高,後續甚至會反噬劇場的口碑。長線發展,才是劇場化運營最難的點。

除此之外,市面上的劇場化運營還面臨著多重挑戰:如劇場化標簽模糊,各平台的甜寵類劇場雖時有爆款産生,但古偶、現偶等題材雜糅也讓劇場的概念被稀釋,難以形成“爆款帶火劇場”的效應;這一點同樣體現在正在發展的短劇劇場中,市面上的短劇劇場基本只有“陣地”的意思,而沒有類型、風格的標簽。

劇場化建設,仍然道阻且長。那平台爲何仍執著于在劇場發力呢?一方面,頭部劇場帶來的集聚效應肉眼可見,它不僅表現爲對類型用戶産生的強吸引力、還能夠吸引更多想創新、敢創新的優秀創作者聚集于此。

就像迷霧劇場的每次上新都能夠迅速挑動懸疑愛好者的神經,騰訊視頻的X劇場亦在去年強化了這一受衆群。

而曾經的迷霧劇場、X劇場,吸引了馮小剛、陸川、王小帥等人入局,優酷白夜劇場發布的片單中,不僅有張藝謀、曹保平、申奧這樣的電影人坐鎮,還聚集起了段奕宏、吳鎮宇、童瑤、井柏然等在內的表演力量。他們的加入也帶來了類型題材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等方面的極致升級。

另一方面,劇場化運營所帶來的商業價值是非常可觀的。劇場對類型用戶的強聚集,會直接轉化爲對平台的忠實用戶,對會員收入等帶來強力助推。最顯著的案例,2020年愛奇藝上有6800萬VIP會員收看迷霧劇場內容,也是那一年愛奇藝全年會員服務營收爲165億元,較2019年增長14%。

招商能力層面,不僅是提供了劇場和單劇招商兩種模式,爆款效應所帶來的加成也在劇場被放大:最近的案例,《漫長的季節》火爆出圈、《繁城之下》的口碑效應,帶給X劇場的市場信任都高效作用于後面的劇集,開年播出的《黑土無言》不算“亮眼”卻成爲當時少有的全集有廣劇集,在今年Q1表現突出。

劇場化運營還決定了它的用戶畫像更加清晰,在審美偏好和消費偏好上也表現出更強的統一性。這對于劇場招商、品牌主來講,也更有利于精准投放和轉化。比如寵愛劇場、戀戀劇場往往聚集著更多主打女性消費的品牌。

簡言之,在內容制作“卷生卷死”、品牌營銷提出更高要求、觀衆注意力愈發容易被轉移的當下,劇場化運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仍會是平台押注的主要方向,賽點則在于如何在強化自我標簽的基礎上,實現從“單個爆款”到“持續輸出爆款”的轉變。

而當下,新劇場的角力外,迷霧劇場的強勢入局、X劇場新一輪的蓄勢待發,或也將推動著劇場化的故事進入新的高潮。在平台發布的劇場片單中,迷霧劇場還有《交錯的場景》《烏雲之上》《二十一天》《看不見影子的少年》等劇待播;X劇場則儲備了《棋士》《開啓》《走卒》《小城煥日》《超感迷宮》《後會有期》等劇。

新的幕布已經拉開,不妨靜待驚喜亮相。

1 阅读:24

娛樂獨角獸

簡介:聚焦于泛娛樂領域創業報道,挖掘下一個“娛樂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