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村民楊志發在打水井時,發現了秦朝的文物,從此改變了人生

曆史看興衰 2024-03-13 00:04:59

1974年的一天,在陝西西安一個村子,生産隊的隊長楊培彥,帶著幾個村民在村南的一個砂石灘上挖水井。

其中一個叫楊志發的村民,在挖到地下五米左右深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顆人頭。

人頭的突然出現,把楊志發嚇到了,在他的呼喊下,另外幾個村民也圍了過來。

然後幾個村民就壯著膽子,繼續向下挖掘。

過了一會,一個人形物體就露出來了。

不過讓衆人驚訝的是!那個人形物體露出來的時候,身上有著鮮豔的顔色,但是沒過一會,顔色就逐漸褪去了。

楊志發和村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事情,于是大家就嚇的趕緊離開了打水井的地方。

楊志發壯著膽子,將那個人形物體搬回了家。

楊志發回到家裏後,他的老婆是有文化的人,經過楊志發老婆一番打量,她斷定楊志發帶回家的人形物體是文物。

于是楊志發就將發現的文物上交給了文物部門。

文物部門得到消息後,立即對村民們打水井的地方進行了發掘。

經過考古隊的發掘,一支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秦朝軍隊,終于重現天日了。

原來楊志發發現的是秦朝時期的兵馬俑。而楊志發因爲是第一個發現兵馬俑的人,他也因此成爲了兵馬俑博物院的榮譽館長。

兵馬俑被發現後,成爲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它也成爲了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金字名片。

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物品,秦始皇是我國封建曆史上第一位皇帝。

因爲秦始皇的身份非常尊貴,所以在他死後,也是需要大量陪葬品的。

而秦朝因爲廢棄了用人陪葬的惡俗,所以爲了代替活人陪葬,秦朝的工匠們,就用泥土燒制出了真人一樣大小的陶俑。

由于氧化的原因,出土後的兵馬俑,都是沒有顔色的。

其實秦朝的工匠將兵馬俑制作出來的時候,兵馬俑是有顔色的。

兵馬俑的發現,不僅讓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智慧,讓世界人民知道了中國的文明是有多麽的璀璨。

更讓人意外的是,兵馬俑的發現者楊志發,因爲是第一個發現兵馬俑的人,他也因此成爲了兵馬俑博物院的榮譽館長。

如果沒有發現兵馬俑,楊志發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與文物打交道。

0 阅读:31